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25113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摄谱学术里的仪器仪表运用的探讨一、社会科学中是否有科学仪器笔者将对科学仪器予以重新界定,科学仪器包括狭义的科学仪器和广义的科学仪器两部分 DDD 狭义的科学仪器,即按照通常的理解,指由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在仪器制造厂以标准化方式批量生产出来,而后被自然科学家应用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出于研究自然界的目的而对其进行观察和实验所使用的工具;广义的科学仪器是指不仅包括上述作用于自然的、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状、有气味的实物工具,而且也包括非标准化生产的,由社会科学家以研究社会问题为目的,被应用于社会现象中起到辅助作用的有形或无形事物。从科学仪器的狭义和广义的两部分的概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DDD 科学仪器不仅

2、存在于我们通常理解的自然科学领域中,而且社会科学中也同样要用到科学仪器。社会科学中的仪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硬件,如心理学中的测谎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反应时测定系统、皮肤电测试仪、动作稳定测试仪、双手调节器、记忆仪等等几十个品种;另一类是软件,如社会学中的量表、社会调查问卷、统计软件(SPSS ) 、统计局的报告图表等等。这些社会科学仪器也同样具有两面性 DDD 一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测谎仪可以作为案件调查的手段,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心理学的各种仪器可以在治疗各种心理疾病时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看到这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它们的弊端,由于其自身和外部原因,它们也会导致“测不准” 。二、科学仪器

3、的客体定位科学认识活动有自己的构成要素,目前学术界一般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认识活动包括三要素 DDD“理论、实验、仪器以彼此匹配的方式演进和相互维护” ,将科学仪器作为三要素中的一种即科学认识的工具来看待。此时,科学仪器从仪器制造厂生产出来后,应用于科学研究,很少(甚至从不)对其精确性进行校对,殊不知,即便是同一个仪器制造厂、同一条流水线、同一批次出厂的仪器,各自的性能也有差异。第二种观点认为:“其三要素是 DDD 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工具要素,这些要素同生并存、互相依傍、相互作用,构成科学认识活动动态发展的框架。 ”主体要素指科学活动认识的主体是科学工作者,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

4、家、科学工作者个人和科学共同体;客体要素即科学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界;工具要素即科学认识的手段。以上两种关于科学认识活动的构成论都将科学仪器放在了主体和客体之间,起到了工具、桥梁的作用。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但认为有两点需要补充。第一,笔者认为科学认识活动的构成三要素并不是纯粹客观的,它们都要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运作。科学仪器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能否得出研究对象的客观的真实的属性与社会要素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DDD 就主体要素来说,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知识的创造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主体地位又不是孤立的,而是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中,因此其主体地位也要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5、,由此科学家个人必将把这种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嫁到科学研究中,势必会对科学研究产生不客观的结果。其中社会要素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主体的价值观、个人性格、生活和工作经历、运气、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等等。第二,传统的科学认识仅仅将自然界作为客体,笔者认为不免有些狭隘,前文已经说过,科学不仅应包括自然科学,也应包括社会科学,因此科学认识活动的客体要素不仅是自然界,也应包括社会,自然界有较大的空间性和充裕的时间,而社会现象相对于自然界存在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且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变动率也更快,对社会规律的把握较之对自然界的把握更为不易,以上两点说明社会因素对科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仪器作为工具时是连接

6、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因此它也必然会受到社会及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它所显示的现象就不符合实验对象真实的本质,此时若再将其呈像结果看成是绝对可靠的,就有悖于科学求真的本质。故把科学仪器仅仅当作工具来看待还远远不够,更应将其放在客体的位置去研究、剖析,因而科学仪器不仅简单地起到中介的作用,而且其存在和使用会对科学结论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其使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受各种因素制约干扰的。三、作为客体的科学仪器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仪器产生的假象归做仪器误差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的误差都属于假象的范围,当误差超过了允许范围时,仪器假象自然就产生了。在仪器计量误差理论中对仪器误差有其规定“仪器误差是由

7、仪器和量具产生的误差,主要是仪器制造时所用的元件、零件的加工和装配,以及寄生参数的影响所造成的,定度时标准仪器本身的误差,以及定量方法等也是产生仪器误差的原因。 ”这是从自然科学角度来规定仪器误差的,实际上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社会科学中的科学仪器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比自然科学仪器更大,社会科学中的仪器更有理由成为科学认识的客体。下文将对作为客体的仪器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情况予以阐述。(一)仪器自身设计缺陷从前文对社会科学中仪器的分类可以看出,社会科学中科学仪器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都需要仪器的参与。这里首先以社会学为例,社会调查“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工具,

8、一种类似于体温表、测力器、磅秤、米尺那样的工具,只不过与这些工具不同的是,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而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的,它所收集的则是有关社会现象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各种资料。 ”问卷自身性质和设计优劣都会影响社会调查的进程和结果。问卷结构由四部分 DDD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及其他资料构成,其中问题及答案是问卷的主体,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前者的主要缺陷是“资料难于编码和统计分析,对回答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填答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还可能产生一些无用的资料。 ”后者的缺陷主要是“资料失去了自发性和表现力,回答中的一些偏

9、误也不易发现。 ”问卷设计要通俗易懂,如果格式复杂、问题抽象、语言晦涩,被调查者就很难读懂;问卷设计呆板、形式杂乱,被调查者就会产生反感、置之不理;问卷对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解释不够时,被调查者就不会积极合作。(二)实验者的自身缺陷“实验者应当是现象的摄影师,他的观察应当如实地反映自然。他应当毫无成见地进行观察;观察者的精神应当处于消极地位,也就是说他应当沉默不语,他听取自然,依据自然界的叙述而听写。 ”然而在现实的实验中,情况却远非如此。从实验过程本身来说,实验自始至终都是由实验者全程控制的,因此,实验者从生理到心理的每一个细小的谨慎或失误都会直接决定实验呈像的真实度。实验基础主义的基本思

10、想认为“科学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实验在科学理论和假说中起主导作用;实验具有可靠性。 ”而西欧的建构主义者否定或贬低自然界对科学的作用,而夸大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科学界人们社会交往的产物,科学知识是人们社会性地构造或建构出来的。一些建构主义的科学社会学家考察了科学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是怎样交往的,科学论文是怎样在这些交往中产生的。 “强调人工环境和偶然性因素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他们认为科学知识是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的,科学事实是在实验室中得出的,而实验室本身就是一种人工环境。一个实验室使用哪一种仪器,使用什么材料、使用何种药品,使用温度多高的水,所有这些都是人为的结果,带有相

11、当大的偶然性;建立在这些人为因素上的科学事实只能是人工事实,而建立在科学事实基础上的科学知识也只能是人工制造、构造、甚至编造、捏造的结果。 ”此观点虽有偏颇,没有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夸大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完全否定了科学实验的客观性,但从另一侧面看其所述也很有道理,它强调了社会因素在科学实验中的巨大作用,实验者对仪器的每一步操作,稍微掺杂一丝外界干扰或主观性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实验者自身缺陷包括两方面,一是自身客观条件,如实验者对该领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技术熟练程度、实验过程中对待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二是影响实验者的非理性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影响科学认识早在默顿就已研究过,默顿于 1938

12、 年出版了著名专著17 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探讨的就是科学社会史(外部史)的问题。此专著论述了科学中的课题选择和研究领域怎么样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转移的。默顿说明了在 17 世纪的英格兰科学家们所选择的课题怎样受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是什么样的社会学因素(如果存在这些因素的话)影响着从一门科学向另一门科学、从一个技术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兴趣转移?”“应该从各种社会学状况的结合中、从种种道德的、宗教的、美学的、经济的以及政治的条件的结合中去寻找” 。科学家的研究兴趣、情绪、个人性格、运气、工作的满意度、实验设计的自由度(包括是否受到科学共同体或政府的财政和政治控制、论

13、证的项目是否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等)等等。所有这些主客观因素都会对实验者产生影响,进而决定实验结果的真实度。(三)被试的障碍被试的客观上的障碍主要是指被调查者自身能力、条件限制所产生的障碍,如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等等的限制,对这样的被调查者,问卷调查就是不可行的。调查者经常会问一些被调查者过去的经历或生活问题,如年收入、月生活费等等,如果被调查者记忆困难或从不计算支出数目等客观情况,那么就会放弃填答,从而降低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最终影响调查质量和真实度。被试的主观意愿是非常关键的,社会调查本来就是涉及到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果被调查者主观不合作,那么即便问卷设计得再出色,也是徒劳的。由于问卷设计问题,被调查者会在心理上对问卷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尤其当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等敏感性内容时,被调查者就会产生抵制情绪。又如心理学中的心理疗法,可以采用仪器或者谈话的方式治疗心理疾病,如果患者本身主观上不信任、不合作,那么心理医生的治疗也同样进行不下去。(四)预设理论的合理性预设理论能否成立是进行一切实验的大前提,如果理论不能成立或者是在一个错误的理论指导下的实验,其结果只能是假象。 “后科学哲学提出,判决性的实验都属于传统科学哲学的虚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