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24618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高等学校校园总体规划高校分类高校分类 一、高校类型: 普通高校:专科,多科,综合国家统招、委托代培、干部进修、教师进修、自费。 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大、夜大、进修班提高班自学考试证书制度。二、高校类别: 综合; 理工:附属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农林:附属农林、畜牧、实验基地; 医药:附属医院; 师范:附属实验中小学; 语文 财经 政法;艺术:附属艺术展示、演出场馆;体育:附属体育场馆;其它 高校组织机构高校组织机构 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务长。 校级机关 院系机构 1、各种常设委员会 2、校办、外办、教务、科研、生产、人保、财会、行政

2、、基建、档案: 校刊、学报、编辑部;出版社;设计院;研究所;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 技术、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办事处、校医院(医务室)、附中、附小、托幼。 3、继续教育学院 4、研究生院 5、图书馆 高校学制高校学制 国家统考,保送推荐。 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事业规划主要内容事业规划主要内容 一、有关上级部门批文及主要规划依据文件、规范、规定。 二、学校性质(综合、多科、专科、住读、走读)。 三、学校类别(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大专、本科、研究生部)。 五、学校规模(折合全日制本科生学生人数、起始规模、长远规模)。 六

3、、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 七、教职员工编制。 八、重要固定资产估算。 九、建设资金来源,基建标准与控制总投资。 十、建设进度计划。 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 一、广度2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战略布局。2省、市、区、县高校校址选择。3校园总体综合规划。4校园局部详细规划。5老校园的重建、改建与扩建规划。 二、深度 1规划期限及图纸比例控制时间 图纸比例 近期规划 5 年 1 : 500 中期规划 lO 年 1 :20001:1000 远期规划 15 年 1:100001;5000 近期规划:管网设计、竖向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中期规划:群体布局;道路

4、座标定位、边缘线;分区建筑系数;容积率;建筑层数高 度;建筑红线划定。 远期规划:校园主要出入口、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近期、远期) 高校校址选择高校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学校社区社会的互利互补。2少投入、早建成。3少占或者不占用农田、尽量利用丘陵山坡。4为校园长期扩建留有可能性。 二、校址选择的具体要求1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环境。2良好的自然技术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3充足的土地面积与合宜的形状。4有利的基础设施: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 废处理等。 校园与城市关系发展历史校园与城市关系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学校附属于城市某栋建筑之中。 第

5、二阶段:学校设于城市独立的建筑之中。 第三阶段:学校拥有多栋建筑或分散于城市街区或集中成城市内 形成孤岛。 第四阶段:教学与居住分离 第五阶段:校园规模越来越大 1、城市保留校本部,郊区另建分部。 2、城区保留作分校,郊区另建校本部。 3、近郊形成大学文教区; 4、远郊新建科学城(研究机关一高校、研究机关;高校一研 制开发;高校一技术开发) 5、结合旧城改造,校园由郊外回归城市 高校校园规模高校校园规模 一、校园规模可分为起始规模、合理规模以及最大规模。 二、校园规模控制主要有两类基本参数:一是学生人数,二是校 园土地面积。3三、校园学生人数合理规模主要取决于事业规划、其规模参数指标如下: 超

6、大型15000 名(综合、理工) 大 型 9000-15000 名(综合、理工、师范) 中 型 30009000 名(理:12、师范、农林、医药、财经、政法) 小 型 5003000 名 (艺术、体育) 四、校园合理控制土地面积理论依据:校园内师生课间交往以步行为主,一般课间活动时间 1015min,校园中 心合理课间活动半径为 5min 步距:即 80mminX 5min=400m(r)r2=3.14(400m)2=50 公顷校园合理用地活动半径宜为 10min 步距:即 80mminX lOmin=800m(R)故校园占地面积应为 R2=3.14X(800m)2200 公顷 在上述校园面积

7、范围内,由于规划布局不当(如教学区不够集中)或超出上述校园中心 区面积范围师生将借助自行车交往活动。 五、某些院校特殊用地,如农林类院校实验用地、工程院校特殊科研实验用地、体育院校 运动场地,以及附属高校的专门研究、开发、生产用地应特殊考虑。 六、校园园址中固有的河湖林地、文物保护或生态环境保护用地应予特殊考虑 七、非城市型校园应考虑校园用地就近扩充的可能性。 高校校园推荐土地利用定额(单位:m2生)学校规模 校舍建筑用地 体育用地 集中绿地 总用地 5003000 48 15 7 70 30009000 46 13 6 65 900015000 44 11 5 60 15000 42 9 4

8、 55 高校校园推荐分区建筑系数、建筑面积系数: 分 区 用地比例 建筑系数 建筑面积系数 教学科研区 2830 2025 80 一 120 教工生活区 2830 20 一 25 80 一 i20 学生生活区 15-18 2025 80120 后勤生产区 812 2530 3060 文体活动区 1215 校园布局校园布局 一、影响校园布局的主要因素:1、校园与城市关系。2、校址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3、学校性质、规模、层次结构。4、校园规划设计理论与建筑思潮。 二、常见校园布局的四种形式: 1、辐射型:教学区位于校园几何中心,其它各区成 环状围绕教学区布置,呈辐射状向外发展。 特点:布局集中

9、紧凑。4教学区发展受限制。 2、分区型:教学区位于校园一侧,其它各区相对独立,又与 教学区联系。特点:各区均可独立形成。便于发展。教学区偏于一隅。 3、分子型:设多中心教学区,其它设施分散于教学区周围。 特点:教学与相关设施联系密切。 各中心区之间交往减弱。4、线型:教学中心区成带状布置,沿主轴向两端发展、教学 区两侧平行设置辅助设施。 特点:教学区与其它各区平行发展。在发展各阶段校园相对完整。一定程度上受土地形状限制。 校园分区校园分区按功能特征对校园按分区原则布局,是校园规划的方法之一,不同规模、层次的校园 可按下列内容分区。 一、教学区:包括校系行政办公楼、礼堂、讲堂、报告厅、图书馆、视

10、听中心、信息或计 算中心、教学实验室、研究室。 二、科研区:包括各类特殊科研设施(如占地多、产生污染、安全防护要求高,以及与教 学无直接关联的大型科研设施)。 三、生产后勤区:包括教学实习工厂、校办工厂、技术劳动开发中心、后勤供应管理机构、 水、热、电及各种特殊气体供应、三废处理、各类仓库及露天场地。 四、文体区:包括学生中心、俱乐部、博物馆、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集中绿地、河 湖林地。 五、学生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公寓、学生食堂、俱乐部、户 外活动场地、绿地、福利与服务设施。 六、教职工生活区:包括教职工住宅、公寓、单身教工宿舍、食 堂、俱乐部、户外运动场与绿地、福利服务设施及招待所。

11、校园构成校园构成 一、全集中型:校园内包括前述分区全部内容形成完整系统。 二、主集中型:校园内包括前述分区主要内容,部分设施另设于 校园外。 三、分散型:校园内主要布置教学与校系行政用房,其它设施均 分散布置在校外。 城市校园宜分散构成,郊区校园宜集中构成。 教学中心区教学中心区 一、教学中心区布置特征1、教学中心区主要包括教学活动场所,如教学楼图书馆、计算中心,电教中心、教 学实验室、礼堂等,有时还可以包括科研区、校系行政区。2、为加强学校向社会开放、服务,该区校行政、图书馆、科学报告厅、计算中心等 设施应对外联系方便,易于识别。3、为保证教学秩序安静、舒适,该区应与城市干道保持一定距离不应

12、为了城市干 道景观要求将教学楼贴近干道红线布置。 54、中心区布局力求紧凑,并留有扩展余地,凡与教学中心区无关的设施,均不宜设 于该区。 5、凡产生噪音、振动、污染及其它有碍健康与景观。 6、一般情况下。建议该区建筑密度为 2025,建筑面积密度为 80120,故 该区建筑多层为宜,以利师生换课时疏散便捷,在必需建高层建筑时、人员密度高、人流 集中疏散的教学用房宜设于低层高层部分可设人员较少的活动用房。7、教学中心区交通组织步行为主,大型校园使用自行车代步时,必须在教学楼附近 考虑自行车存车场地或车棚。区内必须留有方便的消防车道以及适量客车停车场服务性 机动车道应设于该区区外。8、教学中心区室

13、内外应设置各种类型、大中小相结合的交往与活动空间。为美化洁 净环境,应有良好的户外环境设计如铺地、绿地、水池、座椅以及雕塑小品等。 二、教学中心区的布局形式 1、中心广场式:呈周边围合或三边围合长轴一端设教学主楼、图书馆或 礼堂,中央部分为广场、草地与水池可作为全校庆典集会用。特征:空间封闭、主次分明、端庄严肃、为早期校园常用 布局处理手法。 2、鱼脊式:教学区建筑沿鱼脊周围布置。鱼脊可为风雨走廊亦可为露 天步行街。特征:布局紧凑沿轴线两端自由发展教学楼既可保持相 对独立又可通过鱼脊加强联系。 3、单元组团式:根据学校教学与环境特征,将教学设施构成某种标准单元, 重复使用构成组团。特征:体形标准化,有利于设计、施工并使得形体获得 变化寓于统一之中。 的设施,均不得设于该区。 4、格网式:教学设施按照统一模数构成网格。格网空间成为竖向交通、 管道服务空间。特征:由于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相对独立,致使使用空间 具有较大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