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246137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分)1.(3 分)A(B“过于绝对” 。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 ,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扩大范围” 。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 。D“曲解文意” 。 “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 。 )2.(3 分)A(“混淆关系” 。原文

2、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 。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 )3.(3 分)D(“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而非“是否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二)(二)文学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阅读(1414 分)分) 4(3 分)D(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说法有误) 5(5 分)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顺应,也与后文受 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 足和

3、喜悦。 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 (6 分)“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 ,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三)实用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本阅读(1212 分)分) 7.(3 分)D(范围扩大,材料二原文是“不能纯粹指望”,并非

4、“没有用处”。) 8.(5 分)C、 D(A 材料一中说 Google 定期删除用户存储的信息,但没有说达到了有效 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B 材料二原文是“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并非“缺乏关注”。E 偷 换概念,原文是“牟利”,指非法经营获利;而“谋利”是“合法经营获利”) (答对一 项得 2 分,答对两项得 5 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9.(4 分)政府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所有权,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明确 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安全存储和传输用户数据。 (每答出 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5、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210(3 分)B11(3 分)D(古代王后死也可用“崩”)12(3 分)B(“礼赞他”无中生有,“三处刀伤“中“三处”应理解为多处)13(10 分)(1)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译出大意 3 分,“廪”“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没有人不对董卓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译出大意 3 分,“争礼”“失色”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14.(5 分)B、E (B 鸿雁将秋来的消息传来,非将思

6、情带回故乡;E 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 (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15.(6 分)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5 5 分)分)16.(5 分)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

7、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17.(3 分)C(“珠圆玉润” ,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络绎不绝” ,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不蔓不枝”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以上成语均不合语境。“方兴未艾” ,形容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矫枉过正” ,比喻纠正谬误、错误或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反而又陷入另外一种错误或偏差之中。“义无反顾”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这三个成语均符合语境。 )18.(3 分)D(A 项“围绕入手”句式杂糅,B 项偷换主语,C 项“缓解了一体化进程”搭配不当)19.(3 分)D(A 项“惠存”是敬辞,表

8、示请(对方)保存;B 项“令嫒”指对方的女儿;C 项“垂询”是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 )20.(6 分)这取决于它所处的高度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变成健康的杀手(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5 分)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好的人工智能产品。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一定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答对一句得 2 分,答对两句得 5 分)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322.(60 分)参照 2017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简析:作文简析:“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它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

9、周年运动,认知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不仅可以看出季节的划分,同时也体现了气候与物候的变化。在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确实令人惊讶。 “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指导作用永在。“二十四节气”在历史上对农耕文明的繁盛产生了重大作用。在科技已高度发达的今天, 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有所弱化。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不能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气候变暖和地域不同而使农事耕作

10、时间有所差异,但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根据节气变化来安排生活,添减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恒的。按照自己理解和构思,选取有关联的两三个节气词,结合生活实际,引用有关诗词名句,从体现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魅力两方面来加以具体解析述说,旨在阐明“二十四节气”依

11、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传统文化和先人智慧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依然焕发着新的活力,并将为民族复兴产生积极作用。参考译文参考译文: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汉阳长史。当时,武威太守倚仗权势,恣意妄为,贪污横暴,从事苏正和查办他的罪行。凉州刺史梁鹄想杀了苏正和来免受牵连,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复他。盖勋说:“不行。谋划杀害好人,不忠;乘别人在危难的时候打击他,不仁。”于是劝谏梁鹄别杀苏正和,梁鹄采纳了他的建议。苏正和免于被杀,前往盖勋那里感谢他。盖勋不见他,说:“我是为梁使君献谋,不是为苏正和。”中平元年,北方羌胡少数民族侵扰陇右,派盖勋

12、在阿阳驻军来抵抗贼寇的前锋。当时,叛羌包围了护羌校尉夏育,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集合败兵一百多人设鱼丽之阵。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猛烈夹攻,士卒死的很多。盖勋多处受伤,坚守不动,指着旁边的木牌说:“一定要将我的尸首埋在这里。”滇吾平日受了盖勋的厚待,于是用兵器拦着众人说:“盖长史是个贤人,你们杀他便是辜负上天。”盖勋抬起头来骂道:“死反虏,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众兵你看我,我看你,4惊呆了。羌戎佩服盖勋大义勇猛,不敢加害他,把他送回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表举荐盖勋兼任汉阳太守。当时闹饥荒,百姓相互为食,盖勋调拨粮食救济百姓,先拿出自家的粮食来做表率,救活饥民一千多人

13、。盖勋被任命为京兆尹。当时,长安令杨党,父亲是中常侍,仗着父亲的权势,贪污腐败,胡作非为,盖勋查实杨党贪赃千余万。贵戚都为他说情,盖勋不听,将全部事实禀奏皇上,案件牵涉到杨党的父亲,皇上下令严办,盖勋威震京师。当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被皇太子宠爱,太子通过蹇硕嘱托盖勋,要盖勋推举高望的儿子高进为孝廉,盖勋不答应。有人说:“皇太子是国家的副主,高望是皇太子所宠爱的人,蹇硕又是先帝的宠臣,你却违背他们的意愿,这就是所谓的三怨成府啊。”盖勋说:“选举贤能的人为孝廉是报效国家,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举,因不举死了也不后悔!”等到灵帝逝世,董卓废除少帝,杀了何太后,公卿以下的百官,对董卓没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盖勋行长揖礼,与之抗礼,在场的人都因此吓得脸色变白了。盖勋虽然正直刚强,不屈服于董卓,但实际上被董卓厌恶,在朝堂上不得志,后脊背发毒疮而死,时年五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