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教学大纲2007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24173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达原理教学大纲2007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雷达原理教学大纲2007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雷达原理教学大纲20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达原理教学大纲200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达原理1 绪论绪论 1.1 雷达的概念 1.1.1 雷达回波信号的组成 1.1.2 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1.3 预备知识 1.3.1 电磁波与正弦信号 1.3.2 信号合成与分解 1.3.3 分贝的概念、运算及应用 1.4 雷达工作频率的划分 1.5 雷达的应用与发展 1.5.1 雷达的分类 1.5.2 雷达的应用 1.5.3 雷达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2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2.1 雷达方程 2.1.1 基本雷达方程推导 2.1.2 基本雷达方程含义 2.1.3 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2.2 最小可检测信号 2.2.1 最小可检测信噪

2、比 2.2.2 门限检测概念 2.2.3 虚警概率和发现概率 2.3 脉冲积累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2.3.1 相参积累和非相参积累 2.3.2 积累的效果与积累脉冲数的选择2.4 目标截面积及其起伏特性 2.4.1 点目标特性与波长的关系 2.4.2 简单形状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2.4.3 目标特性与极化的关系 2.4.4 复杂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2.4.5 目标起伏模型 2.5 系统损耗 2.6 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2.6.1 大气传播影响 2.6.2 地面或水面反射或多径效应的影响 2.7 雷达方程的各种形式 2.8 雷达系统设计 3 雷达发射机雷达发射机 3.1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和组成

3、3.1.1 发射机的任务与分类 3.1.2 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3.2 单级振荡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3.3 固态发射机 3.4 脉冲调制器 4 雷达接收机雷达接收机 4.1 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主要质量指标 4.1.1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 4.1.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4.2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灵敏度 4.2.1 接收机的噪声 4.2.2 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 4.2.3 级联系统的噪声系数 4.2.4 接收机灵敏度 4.3 雷达接收机的高频部分 4.3.1 收发转换开关和接收机保护器 4.3.2 高频放大器和混频器 4.4 本机振荡器和自动频率控制 4.4.1 脉冲雷达自动频率控制

4、 4.4.2 稳定本振 4.5 接收机动态范围和增益控制 4.6 匹配滤波和接收机带宽 4.6.1 匹配滤波和准匹配滤波 4.6.2 接收机带宽选择 5 目标显示与数据录取目标显示与数据录取 5.1 雷达终端显示器的主要类型及其要求 5.2 距离和平面位置显示器 5.2 其它显示器 5.2 雷达数据录取 6 目标距离测量与跟踪目标距离测量与跟踪 6.1 雷达测距概述 6.1 脉冲延迟法测距 6.1.1 距离门的概念 6.1.2 回波脉冲中心估计测距 6.1.2 距离门测距 6.1.3 距离分辨力和测距范围 6.2 距离模糊、距离盲区与距离幻影 6.2.1 距离模糊、距离盲区距离幻影的成因 6.

5、2.2 多重脉冲重复频率法7.8 连续波测速与跟踪雷达系统简介 8 目标角度测量与跟踪目标角度测量与跟踪 8.1 雷达测角概述 8.1.1 雷达测角的物理基础 8.1.2 天线方向图概念 8.1.3 重要指标及常用测角方法 8.2 振幅法测角 8.2.1 最大信号法 8.2.2 比幅等信号法 8.2.3 和差等信号法 8.3 时延法测角 8.4 相位法测角 8.5 天线波束与扫描方法 8.5.1 波束形状 8.5.2 机械扫描与电扫描 8.6 相位扫描与相控阵天线 8.6.1 相扫基本原理 8.6.2 线阵单值测角条件与栅瓣问题 8.6.3 相扫的波束宽度与信号带宽 8.6.4 线阵方向图及其

6、副瓣抑制方法 8.6.5 相扫天线的馈电方式 8.6.6 有源阵与无源阵 8.6.7 移相器 8.7 频率扫描 8.8 多波束形成技术 8.8.1 射频与中频延迟线多波束形成系统6.2.3 中国余数定理 6.3 调频连续波法测距 6.3.1 锯齿波调制 6.3.2 三角形波调制 6.3.3 正弦波调制 6.3.4 调频连续波雷达的优缺点 6.4 距离跟踪 6.5 目标自动搜索和捕获 7 目标速度测量与跟踪目标速度测量与跟踪 7.1 多普勒效应 7.1.1 多普勒效应及其在雷达中的应用 7.1.2 窄带信号多卜勒信息的提取 7.1.3 盲速和频闪 7.2 动目标显示(MTI)雷达 7.2.1 基

7、本原理及系统组成 7.2.2 正交 I/Q 双通道处理 7.2.3 运动目标与固定杂波的频谱 7.2.4 动目标显示滤波器 7.3 动目标检测(MTD)雷达 7.3.1 系统原理及其对 MITI 雷达的改进 7.3.2 最佳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7.3.3 多卜勒滤波器组的实现方法 7.3.4 杂波图 7.4 MTI 雷达和 MTD 雷达的质量指标 7.5 多普勒测速模糊与测速盲区 7.5.1 多普勒测速模糊与测速盲区的成因 7.5.2 多重脉冲重复频率法 7.5.3 距离-多卜勒二维盲区 7.6 自适应速度补偿与自适应最佳滤波 7.7 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简介8.8.2 移相法与脉内频扫多波束形成系统 8.8.3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8.9 自动测角技术 8.9.1 圆锥扫描自动测角技术 8.9.2 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 8.9.3 相位和差式单脉冲雷达 8.9.4 圆锥扫描系统与单脉冲系统的比较 9 现代雷达技术简介现代雷达技术简介 9.1 角度高分辨相控阵雷达 9.2 机载雷达 9.3 合成孔径雷达(SAR) 9.4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 9.5 多基地雷达 9.6 超视距雷达 9.7 稀布阵雷达 9.8 被动探测雷达(无源雷达) 9.9 低截获概率(LPI)雷达 9.10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系统 9.11 环境感知雷达 9.12 电子对抗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