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文本文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36147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文本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公共政策文本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公共政策文本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公共政策文本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公共政策文本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文本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文本文档(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文本文档公共政策文本文档第一节 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 、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 、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 、决策科学的形成;(5) 、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 、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第二节 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1)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 、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 、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 、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 、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 战国策 ;2、 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 1238 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 、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

3、,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 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 、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6、

4、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 、 “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

5、提供了典范。 (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 (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

6、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 (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 年代)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

7、学的内容。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 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 (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 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 年代)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

8、:(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 、 “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

9、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4、公共选择理论(35) 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 年以来) (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

10、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 。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 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8、1984 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9、1997 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第二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

11、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 ;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2、学科概念内涵: 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

12、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1、公共组织的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的三个方面(角度):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各类组织的决策。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行政组织的决策。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活动。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般。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

13、成: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 ;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 ;反馈系统。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9、政策过程的含义: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10、决策行为和政策过程的关系: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 公共

14、政策概念系统的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概念;边际概念。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药师寺泰藏以钟比喻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以云比喻公共政策学的艺术特征。1、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层次: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型(第二层次)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 。2、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1)经验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和主要观点:认识起源于感觉;应从个别、特殊事务出发;无从得出共同理性和普遍必然性;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2)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迪卡尔、斯宾诺莎

15、、莱布尼茨,和主要观点:认识来源于理性直观;把一般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肯定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蔑视和遍地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真理的标准就是真理本身) (3)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核心人物和奠基人)、罗素、威特根斯坦逻辑经验主义先驱和主要观点:经验证实原则(根本原则) ;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4)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 ,普里高津(混沌理论) ,吴琼恩,库巴(自然主义) 。 ) (5)辩证唯物主义(两大特点:全面性和实践性。 )培根的“四假相”:种族的假相;洞穴的假相;市场的假相;剧场的假

16、相。3、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1)理性主义模型(定义;“理性人”的特征;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西蒙的修正;理性优化模型) ;(2)渐进主义模型(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含义;两大命题;若干假设;缺陷)(3)规范最佳模型(代表人物:德洛尔;四项假设前提;特点开放和兼容) (4)混合扫描模型(代表人物:艾齐奥尼;定义) (5)政治系统模型(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伊斯顿;特点: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 (6)机构制度模型(特点:应用最广泛、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 (7)集团模型(代表人物戴维.杜鲁门;莱瑟姆;假设;命题分解) (8)精英模型(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托;米歇尔斯;熊彼得;拉斯韦尔。命题) (9) “上下来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