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2600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创业是条异常艰辛的路从名校大学生毕业后卖肉、擦鞋、修车、做连锁店老板,到一家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公司“拔地而起” ,有关大学生创业的讨论总是格外热闹。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提议,应该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统计,自 2006 年迄今,基金会已投资的 293 家大学生企业中,有稳定销售收入、利润与一定发展前景的企业约有 50 家。但基金会同时也坦言,这些企业距社会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的标准,仍有很大距离;而零点公司 2007 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 0.01,接近于零。“创业是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你为什么要创业?

2、仅仅是为了钱多一点吗?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整明白这个问题,那又哪来创业的动力?哪来面对失败的思想准备?”以创业起家的“过来人” ,均瑶集团副董事长王均豪如是说。小作坊同样可做“大文章”?现象一:在刚刚闭幕的 2008 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中亮相的大学生巡展企业,几乎清一色是以科技为导向的创业企业,其中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及新材料公司,占 85以上。现象二:大学校园里的很多复印店、二手书店、书报亭里,都出现了稚嫩的学生面孔,他们是这些小店铺里的“学生老板” 。从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开出“眼镜肉店” ,到复旦学子赵宇回母校卖盒饭,人们不禁心生疑惑: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生创业吗?在人们的

3、观念中, “创业”二字前加上了“大学生”的光环,就只有比尔。盖茨、马云这样的商业精英才能被奉为“创业英雄” 。反方观点:既然是创业,必须有资本介入,必须是技术密集型。如果不涉及风险投资,又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又怎么能称得上创业呢?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创业教育负责老师李俊说:“虽然两种类型的创业同时存在,但基金会始终以具备科技含量的企业,作为学生创业的导向。 ”那些“小本经营”的小作坊,本质上和个体户没多大区别,丝毫体现不出大学生的核心优势。正方观点一:“创业是否就意味自己做大老板呢?”上海温州青联主席周星增说,这固然是成功创业的一种形式,但大学生创业没必要将其作为唯一的目标。 “通过努力

4、,只要赚钱了,哪怕只是赚了一块钱,那也是一种成功。 ”正方观点二:小作坊同样可以做出“大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教授表示,大学生创业没必要一味死盯着高科技和专利技术,完全可以放下“身段” ,寻找机会。 “从趋势上看,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很适合大学生群体创业的领域,其投入成本低、智力成分高,只要能够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就能闯出一片天地。 ”想坏脑子创业不如先就业?现象一: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统计,截至今年 6 月,基金会所资助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已经为 1641 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现象二:创造一定就业岗位的创业,肯定不是一两个“小本经营”的作坊能承载的。没有规模资本的介入,势必不能起到

5、带动就业的功能。事实上,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会选择有过一两次失败经验的人,因为有过失败经验后,初创型企业才会有“前车之鉴” 。据业内人士透露,风险投资商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向“不感冒” 。因为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很难再卷土重来,风投公司不愿为初创型企业“交学费” 。反方观点一:李俊老师指出,创造岗位、带动就业是大学生创业的结果,而不是目的。 “我们不能把带动就业作为目标,以此鼓励大学生创业,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会让学生创业走入歧途。 ”反方观点二:“大学生一没经验,二没经济基础,要想创业谈何容易?与其日日想、夜夜想创业,把脑子想坏了,不如脚踏实地地先去找一份工作。 ”上海市工商联温州商会副会长吴建

6、光用“积累经验、发现商机、等待机会”来概括他的建议。教学生做“打工仔”有问题?现象一:复旦光华公司是大学生自己创办起来的公司。当年光华公司的两位学生总经理,现在一位是复旦大学 985 平台的负责人,另一位是学校某知名学院院长。据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汪源源教授介绍,他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研究生毕业时,同班有两名同学分别去了两家刚创办的公司:深圳华为和上海复星。其中一人坚持到现在,已成为华为的副总裁,而另一个去了美国,现在仍是“打工仔” 。现象二:据某知名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透露,现在学校里虽然也开设了创业类的课程与讲座,但感觉“流于形式” ,很多讲授创业教育的老师,本身没有创

7、业经验,甚至连在企业的工作经验都没有。 “纸上谈兵可以头头是道,但要付诸实施,是难上加难。 ”观点一:“对于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最优的资源,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印杰认为,提供资源是学校责任,是否能出现创业的成功案例,那不是高校追求的目标,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为有创业理想的学生,提供了一整套课程培训,本科二年级一直到硕士、博士均可以参与到此课程中来。在这个培训平台上,国内具备创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家,会为大学生开讲座,告诉他们创业的经验。在上海交大,风投公司每年有投资意向的一两个项目,总是出自这个培训课程。 “光有创业的火花是不够的,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创

8、业的训练平台。 ”观点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一毕业就去开公司,但如果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辈子以做个打工仔为目标,那我们的教育就有问题了。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坚争教授认为,创业需要各种素养与精神,但无论是大学的教材还是教学体系,都没有把创业所需的精神融入其中,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就业型人才” 。学生创业助推产学研合作?现象:高校教授长期埋头于实验室钻研课题,而要将科研成果转变为产品、对接市场,实在没有时间与精力。 “我们不可能既做教授,又做企业家,而如果这些科研成果不能进入市场,只能是实验室里的成果。 ”不少高校教授都曾经叹过这样的“苦经” 。孙洪涛曾经是汪源源教授的

9、学生,这位曾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创业大学生,在 2004 年 3 月就发起创办了上海复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嫁接市场。正方观点:“学生创业是实现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渠道。 ”汪源源认为,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单一学科解决,而转接市场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团队、人力、运营等。近年来,复旦大学允许本科生进入教师实验室,了解前沿科研领域, “这批学生既可以跟着导师熟悉科研成果,又有时间与精力组成团队,探索市场,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这些学生创业的话,可在高校和市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 。反方观点:“能成为幸运儿的大学生终究只是少数。 ”毕业于上海某重点大学的小伟说。本科期间,小伟曾在

10、“首届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商业计划书大赛”和“李光耀杯全球商业计划挑战赛”中入围前三,大四时又和同伴一起筹划开办了公司。他分析,商业模式与赢利模式是非常容易“拷贝”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市场经验与人脉资源,即使有了新鲜、成熟的想法,也极有可能刚进入市场就被更有经验的公司复制。 “别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比你做得更好,除非你所拥有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但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 ”点评: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创业成功的个案,但时下“大学生创业”是否已经成为一个“真命题” ,还有待商榷。对于学生创业问题,各方还须冷静、理性地看待,不能仅仅因为少数已经成功的个案,而把结果作为导向,过度追求学生创业成功的比例,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