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2444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练习二 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 哪一个是本义, 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 (教材引文下加处, 本书改为下加点) 。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左传“ 郑 伯克段于鄢 ) “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 ,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 , 旧 注训为“边” ,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 、 “见识短” ,为引申义。 2尔 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 (资治通 鉴“汉 纪五十七 ) “共”是“

2、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 ,是本义。在第二句 中用 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 (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 流血及屦。 (左传“鞌之战 ) 从字形看, “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 个人。 说文解字:“及,逮 也。 ” “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 ,字形与字义相合,与 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义为“到” 、 “至” ,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 疾走大梁。 (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三国志“华佗传 ) 说文解 字:“疾,病也。 ” “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 ,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 释义相合, 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

3、为“快” 、 “急速” ,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汉书“张骞传 ) “乡”字甲 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 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 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 。 “乡”在第一句中义 为“乡里” 、 “同乡” ,是本义; 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 ,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 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 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 例如:公羊传“庄公

4、十三年:“曹子 手剑而从之。 ” “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 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 ,临时具有 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 水经注 “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峡, 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句中的“东”字本来是个 方位名词,这里临时具有了动词义“向东 流” ,作谓语,是词类活用。又如蝜蝂传: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 句中的“高” 、 “大”原是形容词,这里是使 动用法,临时具有了动词义,用作谓语,也都 是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是: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 语)使宾语怎么样” ,而 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

5、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如史记 “鸿门宴:“项伯杀人, 臣活之。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 ”前例的“活”是使动 用法,其含义是主语“臣(指张良) ”使宾语“之(指项伯) ” 活了下来;后例的“美”是 意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吾妻”认为宾语“我(指邹忌) ”长 得漂亮。 2两者的使用 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 意动用法只限 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三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 “于”字被动句式将 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如孙子兵法“ 行军篇:“夫惟无 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 “擒于人

6、”即被他人擒获。 2 “为”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为”放 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 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韩非子“ 五蠹:“而身为宋国笑。 ” “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 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 ;又战 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为戮没” 即被杀戮, “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3 “为所”被动句式 “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 “为 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 “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 ;又张中丞传后叙: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 “为所杀”即

7、被杀害, “为”与“所”之间没有出 现主动者。 4 “见”字被动句式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 如韩非 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 “见疑”即被怀疑。 5 “见于”被动 句式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 “见”放在动词前 表被动含义, “于”放 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 ” “见 欺”即被欺骗,又用 “于”引入主动者“张仪” , “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 “被”字被动句式将“被” 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被谤”即被毁谤, “被

8、”不引入 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 ” “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 “被” 引入主动者“尚书” 。 四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 、 “即” 、 “维” 、 “惟” 、 “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古代 汉语判断句中的“乃” 、 “即” 、 “维” 、 “惟” 、 “非”都不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 不具备判断 词的性质。 “乃” 、 “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 现代汉语中 的“就” 、 “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 “是”以后, 它们还可以用在 “是” 前,构成“乃是” 、 “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 、 “便是” 。 “维”也可写作“惟”

9、 , 它是 句中语气词, 起引出谓语作用, 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 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 ” “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 乱” ,故“维”不是判断词。 “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 词。 五 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 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 “见于”式。 3 今单于新困于 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张骞传 ) 前句是, “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

10、记“鸿门宴 )后句是, “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汉书“张骞传 )后句是, “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论衡“自纪 ) 前句是, “见”字 式。 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许行 ) 六 后句是, “于”字式。 下列 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虽梁王兔苑,想之 不如也。 (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 用作“想”的宾语。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 “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 词,复指前置宾语。

11、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 前一个“之”用于 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 继。 (左传“齐桓公伐楚 ) 是。 “不谷”作“为”的前置 宾语, “先君之好”作“继”的 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 冶长 )是。 “之”作“行”的前置宾语。 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守之之难不若读 之之难。 (汪琬传是楼记 )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 ,前一“之” 字是代词,代指书籍, 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 遥游 ) “奚以”是

12、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 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 去。 七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 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 ) 古:何陋之有。 “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子思曰:“如伋(子思 的名)去,君谁与守?” (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 “谁” 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 古:未之见。 “之”作 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 乱,莫之能一。 (史记“

13、秦始皇本纪 ) 古:莫之能一。 “之”作动词“一” 的前置 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 5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 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孟子“梁惠王下 )古:奚为。 “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 今:为奚,即为什么。 宾语后置。 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 (商君书“画策 )古:弗敢 我谋,弗敢 我杀。 “我”作动词“谋” 、 “杀”的前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 语后置。 8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 (左传“襄公十四年 )古: 唯余马首是瞻。 “余马首”作

14、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 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古:孰法。 “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 今:法孰,即效法哪个。宾语后置。 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 古: 恶乎长。 “恶”作介词“乎”的前置 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八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陋:形容词意动用法。 “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 。 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子路从 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 “食 之”即“让他(子路

15、)吃” , “见(现)其二子”即 “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齐桓 晋文之事 ) 朝:动词使动用 法。 “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 。 4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 来: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来” 即“不能来之” , 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 降:动词使动用法。 “降巡”即“使 张巡投降” 。 6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 过秦论 )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 “弱秦”即“使 秦国变弱” 。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论语“颜渊 ) 后一个“君、臣、父、子”名 词活用为动词。 “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 “臣臣”即大臣 要像个大臣, “父父”即父亲 要像个父亲, “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膑 ) 善: 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 , “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 。 客:名词作状 语。 “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 对待他(孙膑) ” 。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荀子“劝学 )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 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 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 比喻。 “云集”即像云一 样地聚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