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心理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心理学教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劳劳动动心心理理学学的的学学科科性性质质教教学学目目的的 :了解劳动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性质和劳动心理学的学科范围和主要领域;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明确劳动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把握劳动心理学的学科动向。教教学学重重点点 :掌握概念:劳动心理学、霍桑效应和本土化,掌握劳动心理学研究对象,了解劳动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事件。教教学学方方法法 :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使用多媒体教学教教学学时时间间 : 2 课时讲授,2 课时现状分析与讨论使使用用教教材材 :自编教案。注:教材正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参参考考书书目目 :叶椒椒,时堪,王新超编著劳动心理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6;朱祖
2、祥著 工业心理学,张春兴主编的世纪心理学丛书17,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 安妮 安妮斯塔西,苏珊娜厄比纳著 心理测验 ,缪小春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 具体讲授内容:包括劳动心理学在内的心理学是因社会实践的需要逐步发展壮大的。纵览天下,日新月异,欣欣向荣,但身处其中,又有多少人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工作逐步成为现代人不可承载之重。劳动心理学,立足于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个体和组织的工作效率、提高个体和社会生活质量。第一节 劳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 心理的内涵: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心理则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一)心理是客观世界
3、的反映1. 反映2. 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更包括社会环境3. 映象与客观现实不同质。即:反映不是物质(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例如:语言中的反映 攻心为上 哀莫大于心死 伤心 用心 专心 开心 偏心 忠心 爱心 孝心 关心 信心 虚心 安心 小心(眼儿)公心 私心 死心(眼儿)贼心从 Psychology (灵魂、精神之义)翻译为心理(三)人的心理的能动性:意识的特点二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现象(一)心理内容:来源于现实并为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二)心理形式:指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结构。1 心理过程:认识(注意、感觉、知觉、
4、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心理过程之所以称为心理过程,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以流动、变化为特征,人总是通过认识、情感、意志反映现实,完成活动,因此也可以说心理过程是完成某种活动的暂时性的心理机能,是不稳定的信息加工过程;2 个性差异: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风格和能力)任何一门科学首先都要研究其所认定的一类事物的共性规律,因为根据一类事物的共性规律,即可对属于该类事物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做到能够用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多样的事物,这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总目的。但生物科学除研究共性外,还需研究差异性。研究事物的差异性也要查明差异性的规律,而不仅仅去查明每一个事物的特有情况,
5、如果研究差异性只是为了分别用每一个事物,那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复杂事物的差异性是表现在多方面,心理学现在从这两个方面考察人的心理差异性。三 劳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劳动心理学两个学科目的:1 提高劳动效率:针对个体和组织2 实现可持续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第二节 劳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一 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生产效益霍桑效应(Hawthorne studies):实验的时间1924 年开始,地点:伊利诺伊州霍桑的西部电子公司初衷:考察物理工作环境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涉及更复杂的动机、人际关系和组织动力。实验过程:(一) 第一阶段:照明实验共三个照明实验1:实验 1 组: 16 28 英
6、尺烛光实验 2 组: 32 56 英尺烛光实验 3 组: 48 84 英尺烛光控制组: 16 28 英尺烛光结果:四个组的生产效率都有基本相同的提高。照明实验2:控制组: 10 英尺烛光实验组:开始为10 英尺烛光,以后逐渐降低,每次降低1 英尺,最后降到3英尺结果: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工作效率都有缓慢而稳定的提高,两组无差异。照明实验3:只选两个工人参加实验,照明度继续降低,最后降低到只有0.06 英尺烛光的水平,相当于月光的亮度。他们的工作效率仍然没有降低,他们回答说,眼睛不疲劳,还说这样的光不晃眼。(二)第二阶段:女工小组从缠线圈的女工中随机选出十几个人,对她们进行劳动待遇实验。随着待遇的提
7、高,她们的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了。后来又逐渐把她们的待遇慢慢降低到原来水平,她们的生产率却没有降低,反而还在提高。问她们为什么,她们回答,因为她们感觉他们受到了厂方的重视和尊重,她们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第三阶段:全面访谈研究人员分成小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全厂几乎所有工人进行了访谈,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工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不满,以及自己家庭中的困难。结果全厂的生产率大大提高。霍桑实验的结论:第 1 小型班组第 2 督导的类型第 3 收入第 4 情境的新奇性第 5 对实验的兴趣第 6 在实验室里得到的关注二 防止事故,保障生产安全三 创造健康舒适的工作条件第三节 劳动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一 劳动心理学的发
8、展概述Ebbinghaus 的名言: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8 世纪后期,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学说,1911 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1916 年,法约尔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58 年美国莱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二 劳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现状:系统论观点、从个体组织的转化三 劳动心理学的研究展望:本土化1 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2 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二章第二章 劳劳动动心心理理学学的的心心理理学学基基础础教教学学目目的的 :了解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人的信息接收、传递能力及影响这些能力的因素;了解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掌握智力差异和个性差
9、异的基本内容;掌握心理测量学中的真分数理论及人职匹配的基本观点,了解该观点的历史局限性。教教学学重重点点 :认知系统观;个体差异的主要表现;真分数理论;人职匹配的基本观点和评价。教教学学方方法法 :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使用多媒体教学。教教学学时时间间 : 3 课时讲授,1 课时小组讨论和测量。使使用用教教材材 :自编教案。注:教材正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参参考考书书目目 :朱祖祥著,工业心理学,张春兴主编的世纪心理学丛书17,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斯滕伯格(Sternberg, R.J.)著,杨炳钧等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1林崇德主编应用心理学书系,郑日昌、蔡永
10、红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 安妮 安娜斯塔西,苏珊娜厄比纳著 心理测验 ,缪小春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第 7 章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著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12,第 2 章 具体讲授内容: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现代心理学多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能力问题。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分为信息输入、信息储存和提取、信息中枢加工、信息输出等基本环节。人的活动,不论复杂与简单,几乎都包括着上述信息加工的全过程。以记忆为例,介绍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现今认知心理学家,不再将学习和记忆看作是两个阶段,而是将学习和记忆是为同一历程。因此,我们从信
11、息处理过程中的三种记忆类型和三种记忆环节综合考虑记忆过程,并从强化记忆效果的角度入手:一 感官记忆重在集中注意引起注意的条件:熟悉度、新奇性、重要性(一)减少分心因素(二)目的单纯化二 短期记忆的四项原则短时记忆的特点:(一)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语文材料的字型、字音、字义在编码的程序上,声码最为重要(二)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7+2 组块(三)发挥工作记忆的特点,运用尝试回忆法短时记忆是从记忆的时间上命名的,按照记忆的功能而言,短时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加强注意(四)复习后输入长期记忆三 长时记忆采取多种策略(一)多重编码策略语文材料的编码:形码、声码、意码三者编码以意码为主。为提供多重检索线索,进行
12、多重编码,作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和心到。(二)轨迹法:顺藤摸瓜(三)关键字法:(四)主观组块法:(五)情境助忆法:(六)间时复习、及时复习和过度复习,作好整体复习和分部复习的统一;一般认为,过度复习20%为最佳复习遍数。过度复习:超过已能正确回忆的复习称之为过度复习。模拟考试法:第二节 差异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 个别差异的主要来源上节所讲的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任何一门科学首先都是要研究其所认定的一类事物的共性规律,因为根据一类事物的共性规律,即可对属于该类事物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作到能够用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多样的事物。这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总目的。但生物科学除注意研究共性
13、以外,还需要研究差异性。因为生物现象的差异性比物理和化学现象大得多,所以我们在处理生物现象时,就不得不考虑这种差异性。比如说,鸡在事物需要上虽有共性,但它们的食性和食量可以有差异,我们要养好鸡就得针对它们的食性和食量来投放饲料。如果我们能查明什么样的兔子最适合于用什么样的饲料,从而做到以不同的饲料去喂不同品种的兔子,这样就会使兔子长得更好些。如果我们能查明某种兔子的使用量最大者为多少,在不同食量级上的兔子的百分比是多少,这对于养兔子的成本核算显然是有好处的。可见,研究事物的差异性也就是要查明差异性的规律,而不仅仅是查明每一个事物的特有情况。如果研究差异性只是为了分别用每一种方法去处理每一个事物
14、,那就完全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意义。所谓差异性的规律,明确说来,就是要在质的差异方面进行在分类,在量的差异方面考察不同量级上的次数分配情况;另外还要考察不同程度上的差别的相互关系,这样就可以找出一些能够对较广泛的规律起补充作用的更确定的规律;另一方面则可以简驭繁,而无须在一个一个的具体事物上,分别去找一个一个的不同处理方法。研究差异性规律,还在于查明产生和影响差异性的因素,以便控制这些因素,而使事物的差异朝着我们所需要的方向变化。例如我们如果能查明产生和影响苹果大小差异的因素,就可以控制这些因素来减少过小苹果的出现概率。一 个性(一) 广义的个性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个性看作是受社会制约的,也就是说个
15、性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过程是完成某种活动的暂时性的心理机能,是不稳定的信息加工过程;个性心理则是心理现象中那些稳定成分,它们制约和调节心理过程,标志着个人的特点。(二) 狭义的个性总体而言,个性的定义错综复杂,对个性概念所下定义多种多样,但并没有为所有心理学家共同接受的明确定义,从心理结构来理解个性1 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 个性特征:水平差异-能力;风格差异。二 能力差异(一) 一般能力:智力(二) 特殊能力三 风格差异人与人的差异来源,一方面是先天的,一方面是后天的。人与人在风格上的差异也是如此。来源于先天的差异叫做气
16、质差异,所谓性格差异则是指来自与后天的人与人活动风格上的差异。(一) 气质差异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不平衡兴奋性(冲动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拨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弱抑制性抑郁质(二) 性格差异1 结构( 1)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 性格的意志特征( 3) 性格的情绪特征( 4) 性格的理智特征2 特征( 1) 完整性( 2) 复杂性:( 3) 稳定性和可塑性 第三节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问题一 人职匹配(一)人职匹配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进行职业决策(如选拔、安置、职业指导)时,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