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22199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团风中学团风中学 20152015 年秋季高二年级十二月份月考年秋季高二年级十二月份月考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分值 15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 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互为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 。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 “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 “经”的领域在逐

2、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 。 其次, “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 ,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 ,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 。 再次, “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至于国语 ,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

3、。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 ”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 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 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 国语累章而未足也。 ” 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各部分语言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

4、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基于此, 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 。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 ,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清代编修四库全书 ,将国语改隶“杂史类” ,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 、 史记 、 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 ,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

5、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 ,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 ,合成“十八经” ,终未成。【注】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就是左传 公羊传和毂梁传 。1下列各项关于“经”的理解,与周予同先生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3 分)A “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经”的领域有一个逐渐扩张的过程。B “经”是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思想的唯一工具。C “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古代儒家的书籍,秦汉之前的儒家书籍,都不一定能成为“经” 。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标准, “经”是封建社会的合法教科书。2文中说

6、“国语不是经书” ,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3 分)A 国语思想体系驳杂,虽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内容,但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B 国语未得孔子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与孔子的思想有冲突之处。C 国语各部分语言风格迥异,使全书没有统一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D 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有“春秋外传”之称。刘知几将其视为准经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秦汉以前的书籍,只要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就是经。B清代, 国语归入杂史类,段玉裁、廖平等人试图将 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都失败了。C 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

7、,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D 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

8、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

9、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 ”帝竟从安议。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与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窦宪既出,而弟卫尉笃、执金吾景各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辄承景檄,当伏显诛,寝不报。宪、景等日益横,尽树其亲

10、党宾客于名都大郡,皆赋敛吏人,更相赂遗,其余州郡,亦复望风从之。安与任隗举奏诸二千石,又它所连及贬秩免官者四十余人,窦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 ,有改动)【注】生口:指俘虏。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B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C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D

11、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汉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预一郡的政务。 北齐后称功曹参军。 唐时,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B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文中的“永平十三年” 、 “章和元年”都是年号纪年法。C表示官位升迁调动的特定词语, “举”表授予官职,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 ,表授予官职。D古代男子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行加冠之礼,表示成人。 礼记冠义:“

12、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所以“免冠”是古代成年男子特有的行礼方式,而女子则为万福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袁安做县功曹的时候,州里的人很敬重他,想举荐他写了联名信,因为袁安的推辞,大家只得作罢。B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立即调查将其中没有明确犯罪证据的人加以释放。C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

13、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5 分)译文:_(2)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中吕 山坡羊道情【元】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紫罗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 陋巷箪瓢: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论语雍也 )8分析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5 分)

14、答:_9该曲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6 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每空 1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用“ , , ”之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望海潮)(2) “ , , ”写出了周瑜的儒雅风流,成竹在胸、指挥若定。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 11、12 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四季歌铁凝一一个青年和一个姑娘在公园里散步。正是春天的黄昏。 黄昏和春天使北方的公园变得滋润了,今天姑娘第一次想拥有一只长椅,一只安放在僻静角落的空椅子。于是她明白:她开始恋爱了。 青年忽然丢下她跑起来,原来不远处正有一只刚空下来的椅子。他比另一对男女抢先一步占住它,冲她招手。她也跑起来,心中赞叹他的敏捷。 青年掏出一袋杏脯递给姑娘。姑娘微微红了脸:“你怎么知道我爱吃杏脯?我们才认识十天。 ” “可知道和十天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和有些人,你就是相处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