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1715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农作物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 来源: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 一、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全世界已有学名的动物约 150 多万种,而昆虫就占 100 万种以上。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适应性强。许多昆虫为害作物或传播病害,对人类不利,称为害虫,如蝗虫、草地螟、蚜虫等。有的以害虫为食科,能帮助人类消灭害虫,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有的能帮助植物传粉;有的能为人类创造财富,如蜜蜂酿蜜、蚕能吐丝等称为益虫。1、昆虫的概念: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它的成虫有以下几个特点:体躯分头、胸、腹三大体段;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复眼、单眼 13 个(有些种类无单

2、眼) ;胸部有 3 对足,大部分种类有 2 对翅;腹部一般由 911 个体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综上所述,昆虫成虫期的形态特征是:体分头、胸、腹,生有 3 对足,常具 2 对翅,皮韧不生骨。2、昆虫的口器:口器是昆虫取食的器官,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法的不同,口器变化很大,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是昆虫口器最原始的形式,其它形式都是从这种口器演化而成。咀嚼式口器:主要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草地螟。刺吸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如蚜虫、红蜘蛛、蝽象等。虹吸式口器:蛾蝶类成虫。锉吸式口器:蓟马。农作物受害虫为害,因害虫口器结构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被害特征。如咀嚼式口器害虫咬食农作

3、物,造成苗株折断或植株各部分损伤等症状;刺吸式口器害虫是刺吸农作物汁液,使农作物受生理损害,造成植株生长衰弱,茎叶萎缩等症状。有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叶蝉等,除直接对作物造成为害外,还传播作物病毒病。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可用胃毒剂喷洒在作物上,或把毒饵拌在它喜欢吃的东西上制成毒饵,当它吞食后就可中毒而死。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由于它是用口针插入植物组织由吸取汁液,因此必须选用触杀作用和内吸作用较强的农药来防除。3、昆虫个体发育的各时期的特性昆虫个体发育的特性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卵期:昆虫的卵从产出至幼虫孵化的一段时期,称为卵期。幼虫(若虫)期:昆虫从卵孵化出来以后就进入幼虫期

4、,从孵化后至第一次脱皮之前称为一龄;从第一次脱皮后至第二次脱皮之前,称为二龄;依次类推。一般昆虫约脱皮 56 次。蛹期:幼虫老熟后,即停止取食,找寻适当的场所,虫体开始缩短进入预蛹期。预蛹脱皮后变化为蛹,从化蛹到成虫羽化所经历的时间为蛹期。成虫期: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昆虫的繁殖时期。不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若虫) ,经最后一次脱皮后,即变为成虫;全变态昆虫的蛹,脱去蛹壳,即羽化为成虫。昆虫有两大基本类型,即不全变态和全变态。不全变态:具有三个虫期,即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蝽象、蚜虫等。全变态:具有四个虫期:即卵、幼虫、蛹、成虫、如蛾类、蜂、蝇等。二、常发生害虫识别与防治(一

5、)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 L.) ,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是我国北方农作物和草原的主要害虫。草地螟食性很杂,寄主植物 35 科,200 多种,最喜食藜科、菊科、豆科、麻类等植物。草地螟成虫能远距离迁飞,危害来势猛,突然爆发,幼虫发育快,暴食性强,又往往群集迁移危害,如不及时防治,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毁灭性灾害。1、形态特征成虫:小型淡褐色的蛾子,体长 810 毫米,翅展 1426 毫米,静止不动时两翅叠合成三角形。卵:初产时乳白色,有珍珠光泽,后逐渐变为浅黄褐色,椭圆形,长 0.81.2 毫米,宽 0.40.5 毫米。幼虫:初孵化的幼虫身体淡黄色,老熟

6、幼虫长约 25 毫米,灰绿至黑色。头部黑色,体躯有明显的褐色背线,两侧有黄绿色的线条,幼虫一般分 5 龄。蛹:体长 15 毫米左右,藏在袋状丝质茧内,茧上端有孔用丝封住,茧外粘着土粒,茧长 2030 毫米。2、防治技术:(1)预防: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高压汞灯在成虫发生期诱杀螟蛾,或人工扑杀成虫,以减少田间卵、虫量。结合中耕除草灭卵,以减少田间虫量,草地螟成虫喜在灰菜、猪毛菜等杂草上产卵,田间杂草多则危害重。利用这一习性,在草地螟成虫发生期及时进行铲趟,防虫效果较好。(2)田间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是草地螟的最有效方法。应以田间防治一代幼虫为主,同时注意以后各代幼虫的防治。田间喷药应把握最佳防治

7、时期(大部分幼虫处在 3 龄期前) ,可采用 5高效氯氰菊酯,或 2.5敌杀死、功夫,或 5来福灵等菊酯类药,每公顷 375 毫升,加水喷雾(600750 升)即可保证良好防效。(二)大豆蓟马 Thrips tabaci lindeman,属缨翅目蓟马科。分别遍及世界各国,该虫食性杂,据国内记载有寄主植物 70 余种。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1.3 毫米,淡褐色,复眼紫红色,单眼排列呈三角形。卵:肾形,长 0.12 毫米,黄绿色。若虫:共分 4 龄,1 龄若虫体长约 0.37 毫米,白色透明,2 龄体长 0.9 毫米,体浅黄至深黄色,3 龄(前蛹)和 4 龄(拟蛹)与2 龄若虫体形相似,但

8、有翅芽。2、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秋收后,清除田内及四周杂草,及时秋翻耙整地,减少虫源。(2)药剂防治:a、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 1:75 进行均匀拌种,预防苗期虫害;b、当大豆长出 23 片复叶时,每株有蓟马 20 头或生长点顶叶皱缩时,采用 3莫比朗或啶虫咪乳油20002500 倍液或 2烟碱水乳剂 80012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三)大豆红蜘蛛 Tetranychus cinnabrinus (Boisdaval)又名朱砂叶螨,属蜱螨目,叶螨科,除危害大豆外还危害茄子、辣椒、花卉、瓜类、玉米等 100 余种植物。大豆红蜘蛛的成虫、幼虫或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大豆及其它植物,多在

9、叶片背面吐丝结网并吸食叶汁,受害重时,造成叶片局部以至全部卷缩、枯焦变黄或红褐色,叶片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1、形态特征:成虫为红色小型蜘蛛,体卵圆形,体色变化很大,一般常呈橙红色或锈红色,雄虫体长约 0.3 毫米,雌虫体长约0.40.6 毫米。卵:圆球形,光滑,直径约 0.13 毫米,初产时为透明无色,孵化前变为橙红色。若虫:卵孵化后的幼虫,仅具 3 对足,眼红色透明,进食后体色略变绿色,脱皮后进入若虫期才生 4 对足。2、防治技术:(1)及时铲趟,清除田边杂草,收获后翻耕整地减少越冬虫源。(2)干旱时及时喷灌,防止农田干旱可减少虫害发生。(3)药剂防治。当发现大豆红蜘蛛处

10、于点片发生阶段,即应喷药防治。采用 1阿维菌素乳油 35004000 倍液,或 1.8阿维菌素 5000 倍液或 1.1烟百素乳油 100012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田间喷雾时应选择晴天无风的下午,16 时到 19 时,喷雾要均匀周到,植株叶片正、背面都应喷到,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四)斑须蝽 Dolycoris baccarum( Linnaeus),别名:细毛蝽、斑角蝽,属半翅、蝽科,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可为害甜菜、大豆、小豆、禾谷类、蔬菜等作物,以刺吸式口器吸食作物叶片和茎秆的汁液,使危害作物生长衰弱,影响产量。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813 毫米,宽 56 毫米,椭圆形,黄褐色至黑褐色

11、,身体密布细茸毛及黑色刻点。卵:圆筒形,成块状排列,整齐,初产时淡黄色,数小时后变为赭黄色。若虫:体型与成虫相似,略圆,细毛较多。2、防治技术(1)春秋清除田间杂草,消灭越冬成虫。(2)化学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用 10大功臣、一遍净可湿粉每公顷 225300 克,兑水 450 公斤喷雾;或用 3莫比朗(啶虫咪)乳油 20002500 倍液喷雾。(五)甘蓝夜蛾 Mamestra brassicae( Linneus) ,别名甘蓝夜盗,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寄主有 45 科 100 余种,其中以十字花科蔬菜、藜科植物受害最重。1、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 1825 毫米,翅展 4550 毫米,前翅

12、有复杂的云纹,环纹灰黑色,肾纹灰白色,前缘近端部有 3 个白点。卵:半球形,底径 0.60.7 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变紫褐色。幼虫:一般有 6 龄,56 龄是暴食期,占整个幼虫食量的80以上。初孵幼虫黑绿色,以后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绿以至黑褐色。蛹:长 20 毫米,赤褐色。2、防治技术:(1)秋翻秋耙,破坏越冬蛹室,可消灭大部分越冬蛹,利用甘蓝夜蛾在茂密杂草中产卵的习性,清除田间杂草可降低幼虫密度。(2)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可设置黑光灯、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或糖醋液盆诱杀。(3)化学防治,幼虫发生期 3 龄前,可采用 5氯氰菊酯乳油 15002000 倍液,2.5功夫乳油等菊酯类药 200

13、02500 倍液,田间喷雾。(六)大豆食心虫 Leguminiura glyciniuorella( Mats)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其食性单一,主要危害大豆。1、形态特征成虫:暗褐色小蛾子,体长 56 毫米,翅展 1214 毫米,前翅略近长方形,外缘边顶高处稍向内凹,外缘内侧中央银灰色,有3 条纵列紫褐色点。卵:扁椭圆形,长约 0.5 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色或桔红色。幼虫:共 5 龄,初孵化黄色,老熟时橙红色,末龄幼虫体长810 毫米。蛹:体长 57 毫米,长纺锤形,红色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2、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大面积轮作,避免重迎茬;及时翻耙豆茬地,可杀死大量越冬幼

14、虫及蛹。(2)药剂防治:a、对封垄好的豆地,用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每公顷用 80敌敌畏乳油 1.52.2 公斤,用高梁或玉米秆两节为一段,一端剥去皮浸 80敌敌畏乳油,另一端保持原样插在垄台上,每隔 4 垄插一行,每 5 米插 1 根。b、封垄不好的豆地可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在蛾蜂期用药,每公顷可用 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50600 毫升,或 2.5功夫乳油 150300 毫升,或 5来福灵乳油225300 毫升,兑水 450 公斤喷雾防治。(七)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箭秆虫、粘心虫,是世界性大害虫,寄主范围很广,主要危害玉米

15、、谷子、高梁、糜子等。1、形态特征成虫:为淡黄色蛾子,体长 1215 毫米,翅展 2425 毫米。卵:扁椭圆形,长约 1 毫米,由 10 多粒至百余粒组成鱼鳞状卵块,初产时乳白色。幼虫:共有 5 龄,末龄体长 2030 毫米。蛹:纺锤形,黄褐色,长 1516 毫米。2、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在成虫羽化前的冬春季节,采用烧、沤、轧、封等办法,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2)诱杀成虫,采用高压汞灯诱杀螟蛾,可有效降低玉米螟危害率。(3)化学防治,用硫磷颗粒剂,玉米心叶末期每株 2 克,投入到玉米心叶内,颗粒剂制法,用 50硫磷乳油 1 公斤,加颗粒250500 公斤混料均匀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