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20556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与实际工作比较随着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择业趋向、就业方式和就业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实行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过去的“政府包办”真正走向了今天的“婚姻自主” 。但是,经济收入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上越来越重要,三资企业的吸引力已远远大于以往最吸引大学生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择业地域上出现“孔雀东南飞” 、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毕业生择业观不正确,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比较普遍,从而形成“有的学生没工作做,有的工作没学生做”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这些现象反映在高职院校毕业生身上显得更加突出。因此,正确认识和

2、分析毕业生择业心理,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和择业心态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根本保证。一 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分析职业(Vocation)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作为受过高职教育的高级技术人才,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的一生中,职业既是自己谋生的需要,又是承担社会义务的表现形式,因为人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劳动成果的交换,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在满足其他社会成员的需要。同时,职业对于人的个性发展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将直接走上基层岗位,承担不同性质的工作。 “人各有志,不

3、能强求” 。但是,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不管理想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把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选择职业目标时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素质优势,找到理想的价值取向。二 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理(一) 强化个人利益,淡化国家利益受社会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学生择业过多地重视经济利益,往往把职业的经济2报酬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却舍弃了国家利益和职业的理想价值。有一部分毕业生只注重自身感受和体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在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个人至上,择业时滋长了虚荣、攀比心理和好高骛远的心态。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受家庭环境影响

4、,对就业关心不够,甚至不闻不问,还有部分毕业生“跳槽”现象频繁,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盲目追求享乐,长期处于失业和待业状态。(二) 缺乏应聘技巧,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不良心态高职院校毕业生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往往觉得自身条件比不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很多学生毕业时害怕找工作,不敢正视竞争,没有足够的勇气到人才市场求职应聘,不会认识和利用高职教育优势,不能发挥自身所长。有些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经历第一次小小的失败以后,就陷入苦闷、焦虑、失望和悔恨的体验之中,看到竞争者手中的高学历、高学位证书,显得惊慌失措,信心不足。部分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实际和专业方向,盲目追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实惠的就业单位,做

5、给别人看,而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造成不健康的虚荣心理。还有些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工作实际,盲目攀比工资的高低和工作的待遇,不是比将来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大,谁的发展前途更好,而是比眼前的利益和职业岗位的高低。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应聘技巧,往往对面试准备不足,导致面试中的紧张和焦虑,思想混乱,表达语无伦次,主次不清,不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三) 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优势就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及操作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专业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和管

6、理第一线的基层岗位。但是,部分毕业生对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习认识不够,只想一毕业就走上领导、管理岗位,对基层工作缺少兴趣,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浪费了很多基层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三 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3(一) 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坦然承受毕业的心理压力处在从传统的“统包分配”制度向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制度过渡的大学生,应首先在观念上积极地转变并适应和接受。特别是三年学制下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学历稍低,择业时表面上竞争优势较小。面对分配体制的转变,毕业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备了自主择业的意识,敢于正面竞争,才能坦然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自

7、主择业在带来机会和实惠的同时,对普高和职高毕业生也带来了同等的压力和竞争择业是自主的,但是双向的,择业的自主正表现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之中谁把握机遇的能力更强。毕业生已没有了传统的“一锤定终生”的分配,在未来工作中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次择业,如此等等。(二) 树立职业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与其具体的择业行为之间,总的来说虽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毕业生的各种具体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驱动,而掩盖了职业的深层价值。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方面最看重成就、生活方式、独立性等职业价值,另一方面又似乎主要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它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表现。举例来说,

8、虽然目前看来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不景气, “老少边穷”地区相对不利于发挥才干,但有眼光的人士已经敏锐地觉察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良好经济秩序的日益稳固,随着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的实施,情况会很快发生变化。那些曾经不景气的企业或许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那些曾经贫瘠的地方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不少毕业生一味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却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视功利,却忽略了情感和理想。因此,毕业生完全不必要拥在所谓的“热门”小径上,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抱负:世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于自己的职业。(三) 端正自我意识,摆正择业心态,学会适时调整择业目标择业过程也是重新认识自我和发展

9、自我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在多方的就业压力下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是在就业竞争的求职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4因素之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要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背景下注意把握时代需求和自身需要的结合点,把满足社会需要和自身精神发展需要统一起来。同时,要根据就业中实际情况,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学会适时调整小目标。不少毕业生目标定位不实际,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客观评价,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心不足;也有不少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因而在择业就业问题上显得迟疑、彷徨和烦恼。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身在职业技能、

10、动手操作方面的优势,当然还要正视在学历水平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敢于竞争,不怕挫折,确立就业择业的自信心。(四) 淡化性别意识,掌握应聘技巧,积极面对择业竞争在构成未来潜在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女生的职业期望和成就动机弱于男生。高职院校女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心理压力往往会要更大一些,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表示非男生不要,大大降低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热情。诚然,作为女大学生要认识到女性在职业之路上确实比男性更艰辛,但最大的障碍还是自己;只要淡化性别意识,积极面对择业竞争,充分发挥女性在细心、热情公关等方面的优势,一定能够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同时,毕业生要熟练掌握应聘技巧,通

11、过召开应聘技巧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会等来加强训练,克服“挫折心理” 、 “自卑心理” 、 “紧张心理”等不良的心态。在每一次面试前,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熟悉应聘岗位的基本要求,并事先为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灵活多变,争取以突出的表现赢得好评,最终取得面试的成功。(五) 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择业创造有利条件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不甚为社会了解,自然会对学生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学校各部门,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委员会、主动深入企业走访宣传等多种渠道加大毕业生的宣传力度,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校通过组织召开校

12、内人才招聘会,为学生择业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指导毕业生制作自荐材料,做好毕业生的推荐工作。心理是人的灵魂,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是做好毕业生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心理5教育,特别是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指导学生正确就业,在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同时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快速发展。由此可见,高职生正确的择业心理与实际工作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有了正确的择业心理才能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类拔萃,所向披靡。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何晓文.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及其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03(03)2 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阴社会研究,2005,3 郭漳陵,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曾祥宝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4 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