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20325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跨文化交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人类进入 21 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将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深入,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正步入我们的视野,国家、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与日俱增,不断出现的外来文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出现文化冲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客观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克服交际中的潜在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改进跨文化交流显得日趋重要。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文化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常出现的文化差异主要在于时间观念、客套语、餐饮习俗、隐私问题、称谓用语等方面。(一)时间

2、观念中西方的时间概念的差异是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在西方,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和概念很精确,守时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比较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此类差异,在西方无论是拜访朋友或是赶赴约会,都会提前安排并计划,事先通知和约定,并按时赴约。而且会在拜访见面之前说明目的,商定好准确的会见时间、地点。而中国是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对时间观念并不明确,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拜访朋友或者赶赴约会等等事项的约见时间并不是固定在某时某分,而是准备了时间提前量,赴约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在这方面,双方都认为互不适应,西方人认为东方人不守时,不信守承诺;东方人认为

3、西方人做事太死板,缺乏灵活性。(二)客套语受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的中国人注重谦虚,视谦虚为一种美德,推崇“贬自己尊人”的为人处世准则,遵循“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原则。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敬语和谦词,在与人交往时,对待长辈或上级时要用敬语,如:“您” , “先生” , “部长”等敬语,否则会被认为失礼;谈及自己时要用谦语,否则会被视为有失礼节、没有礼貌。当收到别人的赞美或夸奖时,中国人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常使用谦虚的话来回答,有时还会加以适当的自贬意义,比如说:“哪里,哪里” , “我做得还不够好” ,“过奖,过奖” , “不敢当”

4、 ;在发表学术文章时,总是以“浅析” , “试析” , “试论”等为标题,在出版书籍刊物时,总会在前言部分使用“成书仓促,不尽详解,偏颇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之类的谦语表示谦虚。不愿意突出个人主义,强调集体观念。西方在客套语方面的观念与中国大不相同。西方文化具有个人主义的特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这种主体上的平等关系使人们追求自我实现,高度重视个人权利、个人隐私,因而更强调人际之间的“平等” 。在接受赞扬夸奖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之意,常以“Thank You”回答,并没有过多的自谦自鄙的意义,认为接受赞扬是对对方的尊重并避免伤害对方的积极面子。比如说:赞扬朋友

5、新买的衣服漂亮好看。西方人会接受赞扬表达感谢之意,中国人会谦虚推辞,说款式不好或者颜色不对,甚至会说是去年过时的款式之类客套话。西方人会认为你否定了他人的赞扬或者否定了自己的优点成就,因而认为中国人的态度是不诚实的、虚伪的。(三)餐饮习俗热情好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餐饮习俗上尽显无疑,中国人宴客吃饭,菜式丰富、待客热情。主人会提前预备丰盛的佳肴招待客人,但还会谦虚地说“没准备什么好菜” , “招待不周” 之类的谦语;席间,主人会主动给客人夹菜、敬酒敬烟,整个饭桌一直热热闹闹,饭后,会询问客人是否吃饱、吃好,还会自贬地说“招待不周,没让您吃好” 。传统习俗中甚至还有“忍嘴待客”的说法,宁愿

6、主人少吃一些也要招待好客人,唯恐怠慢了客人,尽显主人好客热情之道。与人交往中往往把餐桌当作一个交际平台,人情往来、商务谈判无不在餐桌边进行。而西方的餐饮习俗较为简单。菜式并不是很复杂,不是以菜式的数量来衡量主人的好客程度。由于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主人不会主动给客人夹菜,也不会劝酒敬烟,以各人的喜好和选择就餐,氛围轻松随意,席间注重情感交流,很少有人在饭桌上高声喧哗。(四)隐私问题在社会中,人有社会的一面,也有个人的一面;中国文化是群体主义取向,所以强调人的社会的一面超过了个人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取向,强调人的个人一面超过社会的一面。中国人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讲求相互关心,

7、因此常常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乐于共同分担,替别人排忧解难,使人感到温暖、宽慰,人情味十足。再如,中国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隐私观也不是很明确,父母可以询问子女任何一方面的情况,并以自己的认识判断左右子女意识。而西方人坚持独立的自我观,在交际中比较注重个人空间、个人权力和个人隐私。年龄、家庭出身、工作单位、收入情况、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宗教信仰、私人友谊等方面都是个人的隐私范畴,既不愿意向别人提及自己的私事,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评价和干涉。在中国人看来不去主动关心朋友所发生的事情,不去共同分担的朋友太过冷漠和冷淡,没有人情味;而在西方人看来主动了解朋友的事情,探听隐私共同讨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8、,侵犯了他人的独立空间。(五)称谓用语不同的称谓体系反映着各民族独特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不仅能直接体现社会的意识形态,还能部分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历史。中国人常常无法弄清西方人的亲属关系,觉得一片混乱,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而西方人也无法弄清中国称谓中复杂的亲戚关系。例如:英文中的 sister一词既有中文中“姐姐”又有“妹妹”的意思, 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由于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大量的文化的、思维的差异,对于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一)了解自己,了解异国文化,了解文化差异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特性。每个人都是从自身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都是其文化背景的产物

9、。在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和熏陶下,对待性别、种族、家庭、年纪、宗教、职业等方面的观点都有自身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了解本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性别角色、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语言使用等构成要素,客观地看待本国文化的各个要素在个人发展中起到的正负面作用。其次,要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要素,以及其个体发展的特点。了解文化差异,承认文化差异,客观看待文化差异才是可取之道。(二)运用移情,增加交流的灵活性移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所在。移情是一种能力,通过移情能理解并认同对方的感知、处境和情感,通

10、过移情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观点出发来看待世界,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文化世界中,通过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了解对方的情绪和经验感知。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移情是解决文化冲突,增进理解和了解的重要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增强跨文化交流中的灵活性。交流的客体不是固定唯一的,各文化及个体都具有特殊性,为了实现有效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特点调整交流的策略、方式和行为。增加灵活性关键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对一个陌生人或者一个新环境没有观察得出足够的信息时不能妄作决断;第二,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尝试验证和失败都比套用固有交流模式有效。(三)承认差异合理性正如刘易斯所说:“移情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 ”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话语和行为背后的含义。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相互尊重,承认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容忍并接受不同的意见,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跨文化交流。(四)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多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规范体系,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材料,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拓宽我们审视西方文化的视野,增加文化素养,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等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