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119781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材料题 1、材料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 材料 2“我曾考察过硝烟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我们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事”摘自 一位来华传教士观感 材料 1 是谁的名言?生活在什么时候?为官怎样?此人被谁委派为钦差大臣,到什么地方戒烟? 答:林则徐;生活在清朝道光年间。为官正直、清廉,忠心爱国。被道光帝委派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戒烟。 其主要事迹是什么?答: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于 1839 年在广州虎门销烟。 “此事”指

2、何事?此话表达了“本大臣”的什么决心?答:此事”指禁烟。此话表达了“本大臣”严厉禁绝鸦片的决心。 你认为材料 2 反映的是何事?发生在哪一年?领导人是谁? 答:虎门硝烟;1839 年;林则徐。 对其人有何评价?(或读了上述材料有何感想) 答:A 虎门硝烟是非常认真,非常彻底的 B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D 我们应该远离毒品,并与之坚决斗争。 通过历史,结合现实谈一谈对禁毒问题的看法。 答:毒品危及人类生命的杀手,我们应坚决反对毒品, “拒绝毒品,好好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2

3、、材料 1“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材料 2在战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 “有一天是哪年哪月的一天?是什么战争?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 2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答:圆明园。 3两个强盗指谁?答:两个强盗指英吉利、法兰西。 4材料 1、2 中的这个国家是谁?“到更多的好处”指何而言? 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共侵占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 5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答: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材料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

4、,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出现了顽固派和洋 务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物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这是什么事件的口号?答:是洋务运动的口号 2该事件的起止时间是多少?答:是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 3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意思是什么?答: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4该运动分为几个阶段?主要活动有什么不同? 答: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如李 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5该运动的代表人物

5、有哪些?答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6洋务派和顽固派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 答:共同之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不同之处: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 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7简要评价该运动。 答: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 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他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 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

6、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 。 A 这是谁的名句?答:是谭嗣同的名句 B“有心杀贼”中“贼”指谁?答: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C 为什么说“无力回天”?答因为维新派没有掌握军队,又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所以没有力量来对付反动势力的 进攻。 D 我们应向材料中的人学习什么精神?答:学习为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E 为什么说自己死的其所? 答:谭嗣同认为自己是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民族的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他说自己死的其所正反映了他 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希望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更多的中国人。 F 有人认为他该逃走,日后再图维新

7、事业,有人认为他做的对,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答:第一种观点:选择逃走,可以留下维新革命的种子,以后再图维新大业。挽救民族危机的革命事业并不是一 帆风顺的,应在危难时,保存自己,以便将来继续奋斗。 第二种观点:为维新事业而牺牲。表现了谭嗣同对维新事业的忠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 1)是谁的是诗句?反映了什么事件?“三军”是指什么? 答:是毛泽东的诗句;反映了 1934 年-1936 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军”是指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 2)在这一过程中召开过

8、什么会议?有何意义 ? 答:是 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3)按顺序说出红军这一事件经过的地区、地点。 答:有遵义、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腊子口 4)红军克服了哪些困难? 答: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5)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1934-1936 年 10 月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 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6)从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哪些革命传统教育?答: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 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

9、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7)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答:A: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B:赤水河 红军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C: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6、材料题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该材料反映了哪一年的什么地点的什么事件?答:是 1919 年发生在北平的“五四运动“ 2)该运动的口号有哪些? 答: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0、“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为何要“外争国权,对内要惩国贼“ 答:A 中国是胜利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归 还在大战时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特权等合理要求,但在会议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拒绝(以上是 外争国权的原因) B 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与日本签定二十一条 、山东问题有关系(这是对内要惩国贼的原因) 4)该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 答:A 迫使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B 撤消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5)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答:是 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6)该运动有什么标志? 答: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11、命的开端,在这次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7)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答:是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该材料反映出什么精神? 答: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反侵略的伟大民族,体现出爱国救亡的精神 9)该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1919 年 5 月 4 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 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 们现在认定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 1)这段文字首先发表于哪一年的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正兴起什么运动? 答:发表在 191

12、5 年的新青年上,正兴起新文化运动。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首先提出的? 答:“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民主和科学,是陈独秀首先提出的。 3) “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除了君主”是指什么?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结合当时中国历史情况,谈一谈这“两先生“是怎样“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答:在这两大口号的引导下,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在道德上提倡新道德,在学术上,反对旧文学,建设3eud 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新文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思想上,反对腐朽

13、的封建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宣传社会进化思想;俄国十月 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8、阅读下列材料 “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凡可以阻碍这新运动的进路 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到这种不可挡的潮流,都象枯黄的树叶遇到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 飞落在地。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7 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 俄罗斯人心变动的先兆,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个字,” 1此引文出自谁的什么文章?答:引自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2作者在文中歌颂的是什么?答:歌颂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引文表现了作者的什么信念?答:表达

14、了作者的共产主义信念。 4概括作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答:A 1915 年,和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 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C 1918 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 D 1919 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 马克思主义。 初中历史第三册期中复习问答题 1、 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 答:时间是 1842 年 内容:(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

15、定。 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答: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 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的影响:(或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政治上: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 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 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马关条约签订时间、签订双方、内容、影响。1)签订时间:1895 年;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本代表伊藤博文3)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允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