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层次分析法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2页
文档ID:41196550
历史层次分析法_第1页
1/2

1历史层次分析法(大纲) 复旦大学 陶寰1.历史层次分析法不是对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否定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 “语言演变无例外” 、 “凡例外必有原因” ,层次分析法正式建立在这条基本原则之上,并为 解释汉语方言演变中的“例外”做进一步的探索2.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方言)分化模型语言演变的动力 和方式大致有四种:、自身的演变 、演变的传播 、借用 、改换(克里奥尔化) ○1○2○3○4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分化模型,即所谓的谱系树模型,是建立在第一种演变动 力的基础之上的,它假设一种语言由于操这种语言的人群的分离,而各自发生不同的演变, 产生不同的方言,最终形成不同的语言这种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分裂说” ,可图示如下:[图 1]语言地理学关注的是第二种方式,即由传播方式导致的语言演变,这种传播是地缘性 的、渐进的反映在历史语言学中就是所谓的“空间反映时间”的观念它没有建立语言 演变模型,是对传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个补充借用虽然很早就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并不为历史语言学所重视借用在多数语言里都 有明显的痕迹,一般反映在词汇层面上,少数出现于语法层面在借用程度较深的时候, 会形成所谓的“语言联盟” ,但并非都是如此。

日、韩两种语言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词汇借 自汉语,但并没有如汉语一样的声调,在语言类型上也与汉语截然不同由于历史原因,汉语界很少关心洋泾浜语或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化导致的是语言的 突变,即由一些人放弃原来使用的语言而改用另一种语言,因此也不为历史语言学家所重 视然而,这种演变方式很有可能是造成汉语方言形成及分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要引 起我们的注意借用和改换,尤其当两种语言或方言的接触程度比较深入的时候如何区别,目前还是 个疑问相对于第一种方式,后三种都与人群(不同语言社团)的接触有关我们不妨称之为 “接触说” 历史层次分析法想要提醒历史语言学界和方言学界的是:在汉语中,接触带来 的后果也许远比分化或自身利益的演变更为重要这种演变模式可图示如下: [图 2]3.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历史层次分析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语言史观,而非方法论它 的具体操作仍是比较与传统的比较方法相比,它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确定异源词和不同 时代层次的语音、语法现象顺便提一句,在这里用历史层次比其他的术语更合适,因为 汉语方言中所谓的层次不仅有时间上的差异,也有来源上的不同4.这种方法带来的一个革命性的后果是:一、取消了汉语方言中原始方言的构想。

二、建 立了语言的历史标尺三、从五个不同的侧面全面地考察汉语方言的发展演变,加强了方 言的横向比较和区域性特征的研究 原始方言的构想是建立在方言分化基础之上的,如果汉语方言是多层次、多源的,原始方2言的构拟无疑必须抛弃,而代之以寻找不同的来源和不同的时间层次 所谓语言标尺,指的是汉语史各阶段所反映的不同的语音特征和语法特征(假如可以找到) 在先阶段能找到的不同时期的古方言的语音特征夜晚可以构成语言标尺五个侧面:一、确定方言中的非汉语底层如吴语中的先喉塞音、粤语中的长短入,以及 南方方言普遍存在的非汉语词 二、以汉语史(中原汉语)的语言演变为纲,确定中原汉语在方言中的层次这方面 的研究正在开展,可参看潘悟云《“囡”所反映的吴语历史层次》和陈忠敏《吴语及邻近 方言鱼韵的读音层次》等 三、找出各方言自身演变的成分南方方言的古全浊声母是不同的,不同的演变应该 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结果 四、研究区域性权威方言的影响例如蛮话的吴语成分应该是温州话不断侵蚀的结果五、探讨方言间的横向影响例如西部闽语和客家话之间的相互影响5.历史层次分析法建立在两大证据之上:一、汉语方言外部发展史二、方言内部和方言 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外部证据:一、中国移民史二、移民史所反映的事实只能证明方言是接触的产物,但具 体采用借用还是改换则需要具体分析目前有一些证据表明,有些方言就是由于克里奥尔 化形成的,比如廿八都官话 内部证据:同一方言内部同源形式的不同读音;中古同一音韵地位的不同演变;不同方言 传身教之间同源形式的不同演变最后补充一点:方言官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