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精华】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19466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精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区域界线:西北、北方季风;南方、北方气温、降水;青藏地势。二、填写四大区域名称。三、南方、北方的差异1、自然差异:2、人文差异四、西北、青藏地区 (一)自然差异:1.西北地区:(1)区域特征:干旱。由于深居内陆,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河流:很少,大部分是内流河。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3)植被:由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4)城市、村镇、农田的分布: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5)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风力。2.青藏地区:(1)区域特征:高寒。由于地势高,海拔 4000 米以上。(2)河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3)植被:草原、荒漠。(4)城市、村镇、农田: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5)资源:太阳能(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强烈且时间长)、地热资源(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丰富)(二)农业差异:以畜牧业为主。1畜牧业: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海、西藏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2种植业:(1)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夏季高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水源灌溉。(2)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谷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地位: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二、位置、自然环境1、位置:纬

3、度位置40N、116E。2、地形:华北平原北部边缘。3、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三、历史悠久的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一、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的深圳、珠海相邻。二、地狭人稠:上天建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三、经济1、香港:(1)地位: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中心。(2)与大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内地优势: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香港优势: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2、澳门:博

4、彩旅游业为其经济支柱。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位置、范围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越台湾南部,位于北温带、热带。2、海陆位置:最大的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邻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3、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二、资源丰富宝岛台湾:森林、矿产、水产、水力资源丰富三、农业发达1、发展条件:西部平原土壤肥沃,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水分充足。2、主要农作物:盛产稻米、甘蔗、茶叶,热带、亚热带水果(香蕉、菠萝等)。地区地形一月气温年降水量河流流量气候植被北方地区平原、高原0800mm大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运输方式传统民居运动

5、项目北方地区旱地小麦、玉米、大豆、甜菜、花生、苹果、棉花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陆运屋顶坡度小、墙体厚滑冰南方地区水田水稻、油菜、甘蔗、柑桔、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水运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游泳海上米仓台湾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普遍,稻米产量很大东方甜岛台湾西部平原甘蔗种植普遍,蔗糖产量高水果之乡台湾生产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香蕉、菠萝、茶叶驰名中外森林之海亚洲天然植物园台湾 1/2 以上的东部山区覆盖着森林,垂直变化显著,树种繁多,尤以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东南盐库台湾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少,自古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四、出口导向型经济:1、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6、:以前以农业为主,后来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发展的有利条件: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海岛多港口,海运便利;大量吸收外国资本。3、分布:多分布在西部平原上,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五、填图:台北、高雄、台湾海峡、太平洋、福建。第一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位置、民族:位于西北部,距海遥远。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二、地形:三山加两盆(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三、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成因:因为距海遥远,周围有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四

7、、人口、城市、交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多荒漠。五、环境问题:荒漠化最易在绿洲边缘产生。六、绿洲农业1、发展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有水源灌溉。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特色产品:长绒棉(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甜菜、红色系列(例如西红柿、石榴、枸杞,因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瓜果糖分高(例如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因夏季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3、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七、能源开发:西气东输:自新疆轮南至上海,沿途跨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九省市。影

8、响:对新疆来讲,能够开发天然气资源;将天然气运输到东部;增加当地收入;增加就业;减少薪柴砍伐,保护环境。对东部而言,可缓解东部能源紧张;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八、填图:三山夹两盆、塔里木河。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纬度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海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位于内陆,在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相对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 “南大门”地处边疆,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地形区珠江三角洲平原横断山脉最南端交通海陆交通便利交通不便发展优势区位、人文、政策优势(见表后注释)独特的热带

9、雨林动、植物,多样的民族风情经济特色外向型经济(合作模式前店后厂)旅游业支柱产业注释: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优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人文优势劳动力充足,是著名的侨乡。政策优势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形成了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一) (二)填图:(一)为省内区域 ,填写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南海。(二)为省内区域 ,填写越南、老挝、澜沧江(湄公河)。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二、成

10、因:“风成说”。三、水土流失严重1、 现象:水土流失最严重。 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多,自然因素 降水:降雨集中在 7、8 月份,多暴雨土壤:结构疏松,易溶于水,2、成因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乏植被 土壤:人们的开垦、采矿、修路等使地表更疏松人文因素 植被: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破坏了地表植被四、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缓坡建梯田,建档土坝。五、填图:太行山、秦岭、陕西、山西、宁夏、甘肃、河口、旧孟津、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第一节长江沿江地带一、范围及自然条件(一)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是一典型的“带状”区域。(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势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11、。(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在 1000 毫米以上。(3)河湖:河网稠密,湖泊众多,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4)资源:上游:能源矿产煤、天然气、磷、水力资源丰富;下游金属矿产、水资源、耕地资源丰富。二、沿江经济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一)纽带作用:“H”格局,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西 沿部 产业、技术、信息等向中西部转移 海资 经源 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济富 发集 西部资源、产品等进入国际市场 达区 区(二)辐射作用:本区农业、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向南北辐射,使南北经济成为一体。三、沿江地带的城市:四大城市密集区:以重庆为中心的长

12、江上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四、沿江地带的工业:(一)四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由沪宁杭等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二)四大产业走廊: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1、 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2、 汽车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五、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1、 上游水土流失:(1)原因:上游毁林开荒,过度放牧。(2)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2、中下游洪涝灾害: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成因:水土流失;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修建水利工程。六、填图:宜昌、湖口、葛洲坝(三峡)、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嘉陵江、汉江、赣江、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区域内部:扬长避短,因地制宜。(2)区域合作:分工合作,互惠互利。例如“三北”防护林、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