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9466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本文由流浪的农夫贡献pdf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笔 谈?理论与方法 :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编者按 : 为纪念历史研究创刊 50 周年 , 本刊编辑部于 2004 年 4 月 27 日 召开 “理论与方法 :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学术座谈会 , 邀请部分在京学者 参加 。与会者就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以及其他涉及当前中国史学发展的诸多 问题 , 如历史学的时代特点与学科定位 、中学与西学 、现代史学与后现代史学 、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史实重

2、建等 , 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 。 这里发表的是 15 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历史学的 “界限”和历史学的界限何以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于 沛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关系 , 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历史学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了” 。它主要表现为历史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加密切 , 在历史研究中 , 广泛 地采用其他各相关学科的理论 、原则和方法 。在有些人看来 , 历史学变得越来越不像 “历史学” 了 , 甚至产生了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 是否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的疑问 。 这样 , 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回答 : 其一 , 历史学在近代作为一个

3、独立的 、完备的科 学学科 , 始于 19 世纪 , 即这时才有了历史学的 “界限” 历史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各个学科之间的 , 界限 , 究竟是怎样划分出来的 ? 其二 , 这条 “界限”自 19 世纪以来 , 始终很清晰 , 为什么在今 天却 “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 近一个世纪前 , 德国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讲过这样一句值得人们深思的话 ( 大意) , 知识是 一个完整的链条 , 人们由于自己的无知 , 由于自己认识能力的局限 , 所以将知识这一完整的链 条人为地割裂了 。正因为如此 , 才有了物理学 、化学 、数学 、文学 、史学 、哲学等等 。他预言 , 随着科学的进步 , 随着人对客观世

4、界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 被人为割裂的知识的链条一定会重 新连接在一起 。显然 , 历史学各个学科一样 , 也是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 , 是历史的产物 , 它要 存在下去 , 要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 就一定要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 从来就不存在永恒 不变的历史学 。为什么当代历史学的变化 , 主要表现为历史学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越来越加密切 ? 首先因为最初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之间界限的划分 , 并没有 、而且也不 可能彻底地割裂彼此之间内在的联系 。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始终是存在的 , 因为 ?3 ?历 史 研 究2004 年第 4 期 各个学科所需要研究或认识

5、的客体 , 都是建立在客观物质世界基础上的人类社会 。尽管历史认 识客体 、历史认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其特殊性 , 但历史不过是昨天的现实 , 历史 、现实和未 来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 因此并不会改变这种联系 , 只不过这种联系有时十分隐蔽罢了 。但在中 外史学发展史上 , 人们从不少享有盛誉的史学名著中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联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 随着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和全球化时代的到 来 , 使得这些联系开始凸现出来 , 因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 使生态 、环境 、能源 、人口 、 战争 、和平等全球性问题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 , 而要从历

6、史的视角回答生活本身提出的这些复 杂的 、宏观的问题 , 仅仅依靠所谓 “有明显界限的历史学”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 于是跨学科的 研究方法被广泛采用 , 那些人为的界限便自然被打开了 , 出现了历史研究一体化的趋势 , 这个 趋势至今方兴未艾 。以近年得到迅速发展的 “生态 环境史”研究为例 , 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 英国历史学家克莱夫? 庞廷在 1991 年著有绿色的世界历史 专门探讨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 , 落” 。他认为以往的史学著作中 , 最为活跃的 , 并且充满戏剧性的 , 似乎只是政治史 、军事史 、 外交史和思想史 、文化史 、社会史等等 。然而在人类 200 万年存在的历史

7、中 , 这些方面并不是真 正基础性的 。他想写作 “绿色”层面的人类史 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社会与之存在于其中的 环境 、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演变及其后果 。他认为在这样的层面上 , 以往被当成历史构成的那 些帝王将相 、英雄豪杰 、伟人 、智者或者枭雄奸邪 , 就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 无足轻重 。他们上 演的一幕幕活剧 , 与这条沉缓流淌的历史长河相比 , 又算得了什么呢 ? 顶多不过是旋起旋灭的 细碎的浪花罢了 。 与历史研究中重视宏观问题研究的同时 , 对于微观问题的研究也受到空前的重视 , 这些研 究和宏观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 , 是并行发展的两条主线 , 以至在当代西方史学的研究中产生了

8、“微观史学”这样的科学术语 。如果没有今天的 “微观史学” 所谓 “宏观史学”就失去了支撑 , 它的基础 , 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1997 年 , 美国历史学家伊格尔斯在20 世纪的历史学一书中 , 专门写有一章 “从宏观到微观的历史学 : 日常生活史” 。他列举了几部微观史学研究的代表作 , 如凯斯? 汤玛斯的宗教与巫术的衰落 : 十六 、七世纪欧洲民间信仰研究 、彼得? 柏克的早期 近代欧洲民间文化 、那塔利?1戴维斯的早期近代法国的社会与文化 Z 、卡罗? 金斯堡的奶 甚至远远地离开了传统历史学的界限 。 ?4 ? 酪和蠕虫 : 一个 16 世纪磨坊工的宇宙等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史的研究

9、 “微观”的历史研 究 , 才使人们对于文化 , 特别是民间文化和宗教等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 今 天的 “微观史学” 已不是传统史学中一般意义的微观研究 , 仅仅依靠传统的史学方法进行研 , 究 , 同样是无法进行的 。不难看出 , 无论是历史学的宏观研究 , 还是微观研究 , 都已经离开了 、 在历史学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的过程中 , 除了可以见到历史研究一体化的趋势之外 , 还可以明显地见到历史研究的理论化趋势 。早在 1976 年 , 英国历史学家 G1S1 琼斯著文从历史社 的情况下 , 才能使人们的历史认识更加接近客观历史真理 。至于这样会不会使历史学不再像历会学到

10、理论社会学 强调理论性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历史研究要有理论深度 , 就一定要放 , 弃以经验为特征的史学方法及原则 。历史研究的理论化趋势 , 主要表现为重视历史认识中的价 值判断 , 以及对其进行理论性的描述 , 而非仅仅是历史过程的堆砌或历史文献的积累 , 也不是 在历史认识中仅仅停留在感性的 “考实性”的判断上 。这样 , 就需要揭示 “考实性”判断所传 达的历史信息背后蕴涵的深刻的历史内容 。要做到这一点 , 必须借助于传统史学以外其他相关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 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 即只有传统史学的 “界限”不断被打开 、被扩展 史学 , 或历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

11、是否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 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因为理论与方法 :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从来就没有一个先定的 、标准的历史学 “模式” 如果一定要有什么模式的话 , 那就只能在社会 , 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去寻找 。 这样 , 人们就不难回答什么是历史学的 “界限” 和历史学的界限何以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这 , 个问题了 。那就是界限的 “划定”和这条界限的 “模糊” 都是时代的产物 , 都是人类社会历史 , 发展的客观呼唤 , 而非人为的 、外力所强加 。 历史研究创刊 50 周年之际 , 探讨这个问题具有 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半个世纪以来 , 历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2、下与时俱 进 ,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出发 , 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 , 而且在认识中国 、 认识世界 、传承文明 、不断加强历史学科建设 、增强中国历史科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等方面 , 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今天 , 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 , 当代中国历史科学 也面临着许多新的 、更加艰巨的任务 。衷心祝愿历史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高扬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 , 一如既往地顺应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势 , 为推动中国历史科学的发展做 出新的 、更大的贡献 。史学论著的 “燕瘦环肥” 说 “读史札记”的价值和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王子今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

13、孩子 , 这样的说法曾经被认定为胡适的话 , 反复受到批判 。已经有人 指出 , 胡适其实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根据文化学者谢泳的分析 , 这句话是由胡适的长篇演讲 稿实验主义中的一种说法变化过来的 , 然而与胡适的原意恰好相反 。胡适的这篇演讲稿最 初发表在新青年上 。这段话是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 。原话是 : “实在是我们 自己改造过的实在 。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 。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 , 她百依 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 , 装扮起来 。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 , 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 ” 论者分析说 , 这句话是如何流传开来的 , 一时不好查考 , 但可

14、能与冯友兰当时的一篇文章有关 。 冯友兰在批判胡适运动中写了哲学史与政治 论胡适哲学史工作和他底反动的政治路线底 关系一文 。其中有一段说 : “实用主义者的胡适 , 本来认为历史是可以随便摆弄的 。历史像个 千依百顺的女孩子 是可以随便装扮涂抹的 。 , ” 其实 , 如果从史学的文化魅力来看 , 少女的比喻或许是适宜的 。我们如果借用这样的说法 来讨论史学论著的体裁和形式 , 自然也会注意到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所云 “短长肥瘦 各有态 , 玉环飞燕谁敢憎”的情形 。 时下最被看重的史学成果的载体 , 是论文 。现今一些学术机构的价值评定系统 , 对于论文 的品评 , 又有若干附加的条件

15、, 例如刊物的等级 , 摘引的频度 , 篇幅的长短等等 。实际上 , 论 文这种形式的通行 , 对于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史学而言 , 是相当晚近的事 。 中国传统史学的成果 , 丰富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宝库 , 也充实了人类知识的宝库 。就其学术 积累而言 , 正式以经 、史 、子 、集四部进行图书分类的隋书? 经籍志为例 , 其中所著录的史 部书籍多达 13264 卷 , 竟占到经 、史 、子 、集四部合计总数 31694 卷的 41185 % 。而王阳明 “ 五 胡适作品集第 4 集 , 台北 : 远流出版公司 , 1986 年 。 胡适思想批判第 6 集 , 三联书店 , 1955 年 。经亦

16、史” 章学诚 “六经皆 史 , ”等说法 , 又指出在史部以外的著述中 , 其实也多有史学5 ?历 史 研 究成就 。 然而 , 中国传统史学这些所谓 “汗牛充栋” “浩如烟海”的论著 , 长期以来 , 并非是以今 、 天人们眼界中的 “论文”的形式发表流传的 。 今天 , “论文”似乎已经成为工业化社会学术生产的标准化形式 。一二三四 , 起承转合 , 脚 注尾注 , 提要关键词 程式和规范的严格 , 助成了新的 “八股”的出现 。为了适应根据常规 预设的框架 , 于是又有言辞空泛 、声势虚张甚至随意 “注水”的现象发生 。 我们看到 , 即使 20 世纪论文形式开始兴起之后 , 一些史学大师的研究成果 , 其实也并不是 以这种整齐划一的形制生产的 。有的学者认为有必要为高校历史学科的学生选编史学论文的范 本 , 如果严格按照现今的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 估计王国维 、陈寅恪等学者的许多杰作也难以编 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