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94657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 班 姓名: 完成时间:2013 年 月 日商丘市一高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商丘市一高高二语文寒假作业(一)第一卷(阅读题第一卷(阅读题 共共 5757 分)分)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王 亮 张 滢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 、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 “两为主” (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

2、、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 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 5 市 17 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联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现在,

3、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 。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

4、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而在说这番话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 、 “慢慢撵” ,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

5、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 “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 ,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

6、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中国教育2012.5.9 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 )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B城

7、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 、 “文化冲突” 、 “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 、 “适应教育” ,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3下列对原文内容

8、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C要根治“难以融合” ,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2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

9、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

10、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以告丞相高阿那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虽不从之推计策,然犹以为平原太守,令守河津。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节选自北齐书颜之推)注:该洽:博通,广博。4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将军李显庆重之 重:器重B时人称其勇决 称:赞扬C即除奉朝请 除:授官D孝信还以状言 状:状告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颜之推有才华的一组是(3 分)( )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 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 取急还宅,故不连署之推亦被唤入 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之推很早就继承了家传的学业,十二岁就以门徒身份听萧绎讲授庄老,但他不喜欢这种虚谈,回到家里读书。B侯景攻陷郢州时,曾经多次想杀掉颜之推,因为颜之推做过行台郎中王才将其赦免,把他

12、囚禁送至建业,后来颜之推回到江陵。C皇帝对颜之推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这种情况遭到了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的嫉妒,甚至有了加害颜之推的企图。D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北周的朝廷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上士,后来又被隋太子召为学士,受到了隋太子的礼待和重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二)诗词鉴赏(8 分)长安秋望赵 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鲈鱼正美”:典

13、出晋书张翰传 ,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南冠” 、 “楚囚”:典出左传 ,为囚徒的代称。8.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 (4 分)答:_ _ _ _ _ 9.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偻” 。请你就颔联的艺术手法做简要赏析。 (不少于两点) (5 分)答:_ _ _ _ 3_ _ 10默写填空。 (8 分,每小题 1 分) ,鸟倦飞而知还。 ,神人无功。 ,秋水共长天一色。 ,抚孤松而盘桓。渔舟唱晚, 。 ,形影相吊。善万物之得时, 。 酌贪泉而觉爽, 。 三、三、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乱世出奇才乱世出奇才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生于晋裒帝兴宁三年(公元 365 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 427 年)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