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性气候的利弊分析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18403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风性气候的利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季风性气候的利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季风性气候的利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季风性气候的利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风性气候的利弊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季风性气候的利弊分析初二十四班 李畅季风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活动形式,它的风向随着冬夏的转换发生近乎相反的变化。季风气候的特点,首先是风向的转换。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天气寒冷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天气炎热潮湿。冬夏风向近于相反,这是最重要的特征。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面临太平洋,这种海陆分布使我国成为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湿热的气团易形成云雨,因而靠近海洋越近,湿热气团越强,降水也越多;远离海洋的内陆,则雨量稀少,而且降水的开始时间从沿海逐渐向内陆,降水结束的时间正好相反,这是第二个特征。由于高大山体可以阻挡部分云团的移动,降水的可能性就大,特别是迎着风的山坡,这

2、是第三个特征。第四个特征是雨量集中在夏季,占全年一半以上。因为夏季风来自海洋,雨量多;冬季风来自大陆,雨量就少。由于夏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雨热同期”的条件,有利于水稻一类高产粮食作物的生长。所以,南亚、东南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都是世界水稻的集中产区。当然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变换并不是定期、定位、等强度的,不同年份会有较大变化,这就有可能发生水旱灾害。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

3、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因此,季风气候区一般是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充沛的降水、一定的温度、热量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干夏湿。在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转变的同时,云、雨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夏季风的来临,云量增多,湿度加大,雨量猛增,这时进入了雨季;冬季风来临,则云量减少,湿度变小,雨量剧减,这时转为旱季。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是:亚洲南部和东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北部等。印度、中南半岛等地为南亚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雨季和

4、旱季的对比异常显著,而夏季风和冬季风期间的气温差异不大。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除华南外,则处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其雨季和旱季降水量的对比,远不如南亚季风气候区显著,但冬夏的温差很大。如上海年降水量1139毫米(18731953) ,其中69月的降水量占52,其余 8个月合占48,但112月的4个月中,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7,仍然显示夏雨冬干的季风特征;气温年较差为23.8C。又如北京,年降水量为 623毫米(18411952),冬季因受大陆冷高压的强烈影响,降水稀少,从11月至次年2月,仅占全年的 4,而夏季68月的降水量却占全年的74;气温年较差达30.8摄氏度。 由于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的特征,对农业生产,尤其对水稻一类高产粮食作物更为有利,所以南亚、东南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地,都是水稻集中产区。但由于夏季风和冬季风更替的时间和强度等年际变化很大,所以,这些地区易遭受水旱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