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18322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现场创伤急救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停止呼吸不久大都能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将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注意保护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使胸部张开。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才能获得成功。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口对口吹气法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操作前使伤员

2、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造成吸气。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 10 次l2 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 13 为宜。(二)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1、心前区叩击术:在心脏停搏后 90s 内,心脏的应激性是增强的,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操作方法: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 3 次5 次,并观察脉搏、心音。若

3、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2、胸外心脏按压术: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作心前区捶击术(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掌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每隔 l s2 s 在左手背上轻捶 3 次5次),促使伤员心脏复跳,如果捶击无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将伤员仰卧木板上或地上,解开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三分之一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按压深度 5cm6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为心脏恢复自主节律

4、创造条件。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按压次数,以每分钟不低于100 次为宜。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也不好。使用此法时的注意事项是:(1)按压的力量应因人而异;对身强力壮的伤员,按压力量可大些;对年老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按压的力量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仅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同时注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引起气胸等。(2)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施行,一般每按压心脏 30 次,作口对口吹气 2 次,125 秒内连续做 5 组心脏按压结合口对口吹气,持续进行直到伤

5、员恢复自主呼吸。(3)按压显效时,可摸到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血压复升至 60 mmHg 以上。心脏按压是用人工的力量来帮助伤员心脏复跳,维持血液循环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可靠,随时随地都可施行。(三)止血法止血方法很多,常用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有以下两种:1、指压止血法,即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措施。所以,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这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操作方法是用干净毛巾(或消毒纱布)盖住伤口,再用布带(或绷带、

6、三角巾)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也可在肢体的弯曲处加垫,然后用布带缠好。(四)创伤包扎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皮肤受煤、矸石、机械器具的砸、碰、擦、刮、挤、压等都会造成撕裂破损,出现创伤。创伤的症状表现为破损、裂口、出血。包扎是一般皮肤创伤所需的现场救护方法,它具有固定敷料、夹板位置、止血和托扶受伤肢体的作用,当皮肤、肌肉出现擦、裂伤时,应立即避免伤口继续污染,予以包扎。创伤包扎的材料有:清洁的厚棉垫和布带、胶布、绷带、三角巾、四头带等。现场没有上述材料时,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等代替。包扎的方法如下:1、绷带包扎法:(1)环形绷扎法。将绷带作环行重叠缠绕肢体数圈后即成。适用于头部、颈部、腕

7、部及胸部、腹部等处。(2)螺旋包扎法。先用环形法固定起始端,把绷带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前圈的一半或 l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缠 2 圈后予以固定,该法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3)螺旋反折包扎法。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手将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并遮盖前圈的一半或 13。各圈反折须排列整齐,反折头不宜在伤 1:3 和滑头突出部分。该法多用于粗细不等的四肢包扎。(4)“8”字包扎法。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两圈,然后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两圈在关节屈侧交叉,并压住前圈的 12。该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2、三角巾包扎

8、法: 将 1 m 长的正方形布对角剪开,在顶角各装一条长 50 cm 的带子,即成为 2 块三角巾。三角巾用途多样,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3、毛巾包扎法: 当现场有大批伤员,来不及准备三角巾时,可用毛巾斜折成三角巾代替使用,它与三角巾一样用途很广,适用于人身各个部位。4、包扎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创面、减少污染、止血、固定肢体、减少疼痛、防止继发损伤,因此在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的异物(如煤块、矸石等)应去除,但深部异物需运至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3)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不可过

9、松或过紧,结头不要打在伤口上,应使伤员体位舒适,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4)脱出的内脏不可纳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5)经井下初步包扎后的伤口,到地面急救站或医院后,要重新进行冲洗、消毒、清创、缝合和重新包扎。(6)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 5cm10cm。 (五)骨折临时固定骨骼受到外力作用,骨头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部分或完全破 坏,称为骨折。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防止因骨折端移位 而刺伤邻近组织、血管、神经,也是防止创伤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1、 、抢抢救要点:救要点:(1)根据受伤的原因、部位、症状、体症等,先做扼要的检查和判断。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若伤员有休克发生,则应

10、先抢救,对开放性骨折伤员,应先处理创口止血,然后再进 行骨折固定。(2)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使用夹板、绷带、三角巾、棉垫等物品,若手边没有时,可就地取材,如板劈、树枝、木板、木 棍、硬纸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代替。必要时也可将受 伤肢体固定于伤员健侧肢体上,如上肢骨折可与健侧绑在一起, 伤指可与邻指固定在一起。若骨折断端错位,救护时暂不要复位,即使断端已穿破皮肤露出外面,也不可进行复位,而应按受伤原状包扎固定。(3)骨折固定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在肩、肘、腕、股、膝、踝等关节处应垫棉花或衣物,以免压破关节处皮肤,固定应以伤肢不能活动为度,不可过松或过紧。(4)在处理骨折时,应注意有无内脏

11、损伤、血气胸等并发症,若有应先行处理。(5)搬运时要做到轻、快、稳。 2、固定方法:(1)上臂骨折。于患侧腋窝内垫以棉垫或毛巾,在上臂外侧安放垫衬好的夹板或其他代用物,绑扎后,使肘关节屈曲900,将患肢捆于胸前,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其悬吊于胸前。(2)前臂及手部骨折。用衬好的两块夹板或代用物,分别置放在患侧前臂及手的掌侧及背侧,以布带或绷带绑好,再以三角巾或绷带将臂吊于胸前。 (3)大腿骨折。用长木板放在患肢及躯干外侧,半髋关节、大腿中段、膝关节、小腿中段、踝关节同时固定。(4)小腿骨折。以长 83 cm,宽 l0 cm 的木夹板 2 块,自大腿上段至踝关节分别在内外 2 侧捆绑固定。(5)骨盆

12、骨折。用床单或衣物将骨盆部包扎住,并将伤员两下肢互相捆绑在一起,膝、踝间加以软垫,曲髋、曲膝,用多人将伤员仰卧平托在木板担架上。有骨盆骨折者,应注意检查有无内脏损伤及内出血。(6)锁骨骨折。以绷带作“”形固定,固定时双臂应向后伸。 (六)伤员搬运井下条件复杂,道路不畅,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有经过初步固定、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若没有懂得复苏技术的人员时,则可为争取抢救的时间而迅速向外搬运,去迎接救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2)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使头部后仰,面部偏向一侧

13、或采用侧卧位和偏卧位,以防胃内呕吐物或舌头后坠堵塞气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随时都要确保呼吸道的通畅。(3)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风筒、刮板输送机槽、绳网等运送,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送。(4)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进行转运。(5)对脊柱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坐起、站立和行走。也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因为当脊柱损伤后,再弯曲活动时,有可能损伤脊髓而造成伤员截瘫甚至突然死亡,所以在搬运时要十分小心。 在搬运颈椎损伤的伤员时,要专有一人抱持伤员的头部,轻轻地向水平方向牵引,并且固定在中立位,不使颈椎弯曲,严禁左右转动。搬运者多人双手分别

14、托住颈肩部、胸腰部、臀部及两下肢,同时用力移上担架,取仰卧位。担架应用硬木板,肩下应垫软枕或衣物,使颈椎呈伸展样(颈下不可垫衣物),头部两侧用衣物固定,防止颈部扭转,且忌抬头。若伤员的头和颈已处于曲歪位置,则需按其自然固有姿势固定,不可勉强纠正,以避免损伤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瘫,甚至突然死亡。(6)搬运胸、腰椎损伤的伤员时,先把硬板担架放在伤员旁边,由专人照顾患处,另有两三人在保持脊柱伸直位下,同时用力轻轻将伤员推滚到担架上,推动时用力大小、快慢要保持一致,要保证伤员脊柱不弯曲。伤员在硬板担架上取仰卧位,受伤部位垫上薄垫或衣物,使脊柱呈过伸位,严禁坐位或肩背式搬运。另一种办法是一人抬腿,一人抬头,

15、中间两人托腰或用宽布托腰,不让腰部弯曲,抬到硬板担架上,伤员也可取卧位。若仰卧时,腰部下及两侧垫上衣物,防止伤员移动。(7)一般外伤的伤员,可平卧在担架上,伤肢抬高。胸部外伤的伤员可取半坐位。有开放性气胸者,需封闭包扎后,才可转运。腹腔部内脏损伤的伤员,可平卧,用宽布带将腹腔部捆在担架上,以减轻痛苦及出血。骨盆骨折的伤员可仰卧在硬板担架上,曲髋、曲膝、膝下垫软枕或衣物,用布带将骨盆捆在担架上。(8)转运时应让伤员的头部在后面,随行的救护人员要时刻注意伤员的面色、呼吸、脉搏,必要时要及时抢救。随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继续出血、固定是否牢靠,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上下山时,应尽量保持担架平衡,防止伤员从担架上翻滚下来。(9)运送到井上,应向接管医生详细介绍受伤情况及检查、抢救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