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课程的开发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8316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中学”课程的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做中学”课程的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做中学”课程的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做中学”课程的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做中学”课程的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中学”课程的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中学”课程的开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中学做中学”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开发一、前言2001 年 6 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规定,在小学 3-6 年级开设科学课。新的科学课程改革主要倡导“做中学”的精神,改革的起点高,前瞻性强,这次的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而是一次观念上的大变革。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三年级后有效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我区在一二年级开设了科学课区本课程。本着“做中学”的培养目标及原则,我们开发了近一百个本土化“做中学”的课程资源,在将其物化的过程中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我们这里所说的课程资源广义上是指对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狭义上是指为了实

2、现我国“做中学”培养目标所选择的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适合课内进行的素材性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取自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常见事物“做中学”强调,要关注和重视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应从孩子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他们的探究、实验操作材料。所以我区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择,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研究。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材:1、学生与自我:我的力量 、 凳子与身体 、 皮肤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与生活:快慢与安全 、 我的食谱 、 小剪刀的科学3、学生与自然:昆虫

3、的一生 、 杯中的彩虹 、 颗粒的样子三、合理建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1、引领学生体验如何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试着提出问题。前期调查一年级新生问题意识现状:一年级没有问题3 个以上问题收上问卷数班级总人数4 班2 人9 人37 人39 人5 班0 人5 人25 人38 人6 班7 人1 人34 人38 人7 班1 人3 人36 人40 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知道什么是提出问题,能提出一两个问题,但让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就不行了,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关注的还很不够,不会从中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而且他们更没有意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处于很弱状态

4、。以往的自然教学往往忽视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学生都认为这一环节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尊听老师的吩咐,被动地随着老师创设的情境进入研究。如果从主体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失去了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果从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学并没有真正成为发现并显露学生需要的一种行为,没有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如果从科学认识方法的角度来分析,因为缺少了第一环节提出问题、拟定目标,所以向学生渗透的科学认识方法是不完整的。 “做中学”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构建低年级科学课课程资源时,是以一个一个问题的形式展现的,并且还编排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在课上教师借助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在

5、观察的基础上由试着自己提出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试着筛选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引用爱迪生孵小鸡这一课程资源,让学生切身的感悟到“问题意识”对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其次,选择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训练。如:有趣的吸管音乐 、 我会玩 、 变形纸以蚂蚁在干什么一课为例,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引导学生展开对蚂蚁的深入全面的研究,而是借助这一内容通过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引领学生在观察蚂蚁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提出自己对蚂蚁感兴趣的问题(如:北京蚂蚁有哪些种类?蚂蚁吃什么?蚂蚁会游泳吗?蚂蚁怎么打架?蚂蚁的一生会发生哪些变化?)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最后

6、,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已形成了浅显的问题意识。比如沙漏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为生活中的装饰品走入到孩子们的家里,这引起了孩子们研究的兴趣,有的学生提出了“沙漏是如何计时的”等问题。我们抓住他们的这一兴趣点,开发了有趣的沙漏这一课程资源,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上深入研究,大胆猜想,设计多种对比实验方案反复进行验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研究兴趣浓郁,充分满足了他们想去“试一试”的愿望,使其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了科学。2、引领学生在“做科学”中体验如何去记录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对其研究的过程等都要进行记录。 “做中学”强调记录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

7、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所以要求学生人人都要有一个记录本。怎么记录?记录哪些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并且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实验操作,缺乏记录的意识与习惯培养。所以我区根据学生的这一现状,在课程资源的物化过程中,力图以记录的方式引领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强化学生记录意识与习惯的目的。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记录的方式上也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力图体现记录的多元性,向学生渗透记录的重要作用。例如:食物的营养一课,请学生给自己制定了合理的食谱,并记录下自己一周的食谱。滑翔一课,请学生边玩边画出飞机飞行的路线,从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试着总结规律。我对舌头的发

8、现一课,请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或画出自己对舌头有哪些新的发现。我在声音中一课,老师引领学生记录身边能够发出声音的事物。3、引领学生体验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展示交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差异带特色。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产品,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所以教育者应在此基础上培养并发展他们,鲜明他们个性积极的那面。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可以对展示交流的形式加以选择。为了释放学生禁锢的心灵,还给他们孩童的本色,使学生刚一入学就认识到科学课是生动活泼的;科学课是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科学课是“自由”的,使他们的个性在科学课上得以张扬,从而

9、爱上科学课,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资源。如动物的行走 、认识动物 、 昆虫的一生等系列课,我们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大的改变。撤去原来的桌椅换成地毯,课上学生或坐或跪或趴在地毯上,不受拘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便于模仿动物,信息交流。展示交流时,口头表达利落的学生采用讲解的形式;肢体语言形象的学生采用表演的形式;绘画能力强的学生采用画画的形式真是五花八门,各显才能。 颗粒的样子一课,采用制作一张盐画的形式进行观察展示物体颗粒的样子。4、引领学生体验如何去评价“做中学”注重学生的评价,强调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通过以往的实际教

10、学,我们发现学生愿意评价他人,但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评价比较泛泛。比如:我认为 XX 很好;XX 做的不对 第二,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少于对他人的评价。评价他人时,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指责的语言多,这样会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我们在课程资源的物化过程中,每一课都加入了“自我评价”这一项。我区教师在课上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评价。首先,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入手,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促其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伟大。同时帮助学生概括,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失败的经验,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三、感想:以上只是我们一些浅显的认识,以及对本土化“做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拙见,我们将就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1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网”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2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 (2) 。3 范蔚: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 ,宁波教科网,2004 年7 月 2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