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18311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请将注意:请将 15 题,题,7,9,15,1822 题按题按 112 的顺序涂写在答题卡上,共的顺序涂写在答题卡上,共 12 道选择道选择题。题。一、基础知识(25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绝巘 yn 藻荇 xng 倍穹 qing 燕山 ynB飞漱 sh 沃日 w 雾凇 sng 荒秽 huC属引凄异 zh 京尹 yn 相公 xing 荷锄归 hD素湍绿潭 cun 僦赁 ln 沆砀 hng 长堤 d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不以物喜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忠之属也C自三峡七

2、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哀转久绝群响毕绝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 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左手倚一横木C饮食百物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扬州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炼生动。C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

3、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远的意味。D观潮一文只有两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盛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考号: 班级: 姓名:6、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1) ,老木沧波无限悲。(2) ,都护在燕然。(3) 归园田居 (其三)中表明作者不擅农事的诗句是:, 。(4) 渡荆门送别中与“又疑遥台镜,飞入青云端”一句相似的诗句是:, 。(5)与湖心亭看雪中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二、古诗赏析(5 分)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7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4、(3 分)A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B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C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D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8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2 分)答:答:三、古文赏析(71 分)(一)阅读三峡文言文,完成 913 题。(24 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1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2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

5、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3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4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或以钱币乞之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朝而往,暮面归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8 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11第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的静景, 3也描写了“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 分)12从全文看,第段中引

6、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4 分) 413.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 2006 年 5月 20 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字数在 50 个以内)(5 分)(二)阅读下列古文,完成 1418 题( 27 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7、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4 分)解 衣 欲 睡 月 色 入 户 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8 分)(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8 分)(1)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7填空。 (4 分)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 ,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

8、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 _”的语句中。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之: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三)阅读下文,完成 1923 题(20 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9、,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

10、,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1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2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 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 其皆出于此乎21.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

11、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3 分)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A. B. C. D. 22.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 ,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23.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 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译文:(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