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3644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无公害辣椒栽培管理技术一、育苗 1、种子处理:辣椒千粒重 5 克,每亩用种子 40-50 克,晒种2-3 天,放入 5-6 倍的清水中浸 3-4 小时,然后按比例用根腐消或农用链霉素浸种,漂洗干净后即可播种;浸种前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曝晒 12 天,晒种有利于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可杀死附着有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2、营养土准备:用 3 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和马铃薯的肥沃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圈肥破碎过筛后,按 7?U3 的比例混合均匀,同时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均匀加入 1 公斤磷酸二铵和 100 克 50%多菌灵;方法二:生黄土:腐熟农家肥:腐殖土按 1:1:

2、1 比例混合均匀,将营养土配好后制待用。 3、播种方法:播种前一天,苗床浇透水,水渗透完后床面铺一层薄薄的细土,然后撒施 2/3 的药土(每平方米用 50%多菌灵 8-10g兑细土 3kg)播种完毕再撒施剩下的 1/3 药土,然后覆盖营养土0.5-0.8cm,用喷雾器喷透水再盖上稻草及薄膜。盖膜时,拱顶距墒面 40-50 厘米,两头、中间用绳子固定,周边膜入土 10 厘米压实盖严。 4、育苗时间:春季栽培育苗时间 2 月份,秋延迟栽培,在 6 月中旬至 7 月 10 日育苗。 5、播后管理。温度管理:根据气温度变化和幼苗生长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变温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之一。播种后出苗前不

3、通风尽量提高温度,注意夜间保温,使地温在 20为宜,促进早出苗。苗出齐后,揭掉地膜。从齐苗到真叶顶心,要增加光照时间,适当通风降温,昼温最高不超过 30,夜保持室温 15左右,地温控制在 20左右以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地上部徒长。顶心后,为使第一片真叶顺利生长和展开,需提高温度,白天高温控制在 30,下午可控制在 22盖帘,同时开始进行通风锻炼。室温降到 20时停止通风。 通风时注意严防冷风直接吹入。如果通风不久发现叶片开始上翘,说明通风过猛,就缩减通风量。通风还要看地温,如早晨揭帘时地温接近或低于 13,就要适当推迟通风时间,将室温上调使土壤蓄积热量。移栽前 23 天适当降温。凌晨最低气温在

4、13以上,其目的在于延缓生长,积累养分,加强幼苗锻炼,为移栽后缓苗创造条件。 覆土、间苗、喷水:平畦撒播时原来覆土很浅,在幼芽刚顶土时要加覆一层细土(35mm),以利种子脱壳。到第一片真叶顶心时进行间苗,拔掉过密和过弱苗,间距控制 2.53cm。边间苗边用指头在所留苗子的根隙处轻轻压实,间苗后喷水一次,防止“吊苗” 。 二、定植 春季栽培育苗时间 2 月份,一般苗龄在 80100 天定植。反季种植即:秋延迟栽培;6 至 7 月份育苗的,苗龄在 3545 天定植。 1、做垅:大棚栽培的深耕晒土后,有土传病害的田块需提前7-15 天盖膜,将室温提到 50以上,高温消毒一星期。以南北向开沟做垅,并在

5、开好的沟里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 1000 公斤或生物有机肥 200 公斤和过磷酸钙 15 公斤、三元复合肥 15 公斤、1 公斤锌肥作底肥。 2、定植密度:3000-5000 株。分枝强的小米辣、小黑辣每亩3000 株,分枝弱的常规辣椒每亩 5000 株。种植规格采取双行(宽窄行)小行距 50 厘米,中间的大行距 70 厘米。 3、定植方法:采取双株定植或单株定植。双株定植株距 40 厘米,单株定植株距 20 厘米。 三、肥水管理 追肥:辣椒苗期需肥量不大,主要集中在结果期。整个结果期吸收的氮占总量的 57%,磷、钾分别占 61和 69%,门椒采收之前,不仅植株不断增长,而且第二、三层果实(对椒

6、和四门斗)也在膨大生长,上面陆续开花座果,这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当门椒长到3cm 左右时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追肥。由于辣椒对氮、钾肥有特别的嗜好,因此肥料管理应以氮、钾肥为主,亩追施量为每次尿素 10公斤,生物钾肥 10 公斤(或磷酸二氢钾 5 公斤、或硫酸钾 510 公斤) ,也可浇灌充分腐熟稀粪 2000kg 左右。此后根据情况每浇 23水就追一次肥。追肥掌握多次少量。 浇水:定植前浇坐底水,定植时浇缓苗水,随后每天在叶面喷雾可加快缓苗,初冬定植时,底墒好的缓苗可不浇水,直接进行蹲苗;春前定植的,缓苗后在膜下浅沟暗浇 12 次水,再行蹲苗,直到门椒膨大生长后与追肥配合选择晴天正式浇第一次水,以

7、后根据生长和天气变化,采取小水勤浇的方法进行浇水。辣椒不宜大水漫灌和早涝不均。过度干早骤然浇水会发生落花、落果和落叶。要使土壤经常保持适当的湿润状态,造成一个既不缺水,又疏松通气的土壤环境才适合辣椒的生长发育。 四、常见病害发生及防治措施 1、猝倒病 辣椒立枯病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是秧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病菌侵染,茎基部出现水渍暗斑,逐渐缢缩呈细线状,而倒伏。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自色绵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俗称死苗,在幼茎或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秧苗逐渐枯死,但不倒伏。 防治方法:1、苗床避免选用种过瓜类、茄

8、果类蔬菜土壤。2、用 55温水浸种 15 分钟进行种子消毒。3、防止积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度过大。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稀释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稀释液,或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稀释液加 4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 倍稀释液;每 7l0 天施药 1 次,严重时每 5 天 1 次。 2、病毒病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病株较健株略矮。 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 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病斑形状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

9、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茎、果内部。 传播途径:蚜虫,蓟马传播。 防治方法:用吡虫啉等药剂、杀灭蚜虫,蓟马,并喷施菌克毒克、20%病毒 A、1.5%植病灵等。 3、疫病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 防治关键时期:出现中心病株

10、时,辣椒开花、结果期。用 72%克露、75%百菌清、50%甲霜灵锰锌、72.2%霜霉威等。连续 2-3 喷雾次。 4、炭疽病 炭疽病是辣椒上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可引起辣椒落叶,烂果,严重时达 20-30%,对辣椒品质、产量均有一定影响。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叶片和果梗。症状:果实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褐色,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病斑凹陷,病斑表面隆起,呈不规则形环纹,环纹上密生黑色或橙红色小颗粒。防治关键时期:出现中心病株时,辣椒开花、结果期。用 72%克露、福美双、甲基托布津等,连续 2-3 喷雾次。 5、白粉病 白粉病即叶片上先出现病原白色粉状物,叶面、叶背均可产生。可在病叶、病斑达到一定数量时,用 15%粉锈宁、25%三唑酮、40%福星等,连续 2-3 喷雾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