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_钱红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3055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教育_钱红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教育_钱红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教育_钱红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教育_钱红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教育_钱红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教育_钱红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教育_钱红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教育心理教育_ _钱红玉钱红玉第十三章:心理教育:是针对人类心理机能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其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类的心理机能,开发人类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全面发展,维护人类心理健康。狭义则强调正常人的心理潜能的挖掘训练提高。心理教育的任务:实践任务 1 培养各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人的各种心理潜能。2 心理咨询或心理指导 3 维护心理健康(基础性任务) 。理论任务应促进整个科学理论的发展。心理教育的内容(学校):1 使学生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展任务和应对策略的知识。2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3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心理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升学和就业指导。4

2、 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5 对学生进行动机、兴趣、情感等非任知因素教育,在帮助学生矫治情感、性格等方面的障碍,同时优化上述非任知因素。心理教育的原则:1 发展性原则。2 主体性。3 协同性 4 活动性 5 平等性 6 成功性心理教育的途径:1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外教育活动。2 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3 环境陶冶,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环境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是心理上、生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况。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基本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主要目的是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广义的心理健康指一种高

3、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他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是人们健康生活,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考虑:1 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 具有相对性,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的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3 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 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2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需要。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测量:侧评者通过一

4、定的测量工具和规则对被侧评者的心理属性(及教育属性)给以数量化的描述过程。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心理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指咨询人员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就广泛的心理生活问题向咨询对象提供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心理辅导: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御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形成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得到良好适应。中学

5、生心理健康标准(表现):1 正常的智力。2 情绪相对的稳定、乐观。3 良好的人际关系。4 适度的行为反应和协调的个性。5 学会认识自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1 适量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性心理卫生教育。2 适应独立意识增强的心理健康教育。3适应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第十四章: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作为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问题的性质,明确教学的总体任务,为其他步骤大好

6、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借助于归类分析、图解分析等方法,将教学基本内容分解为知识点。并确定知识点的范围、深度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必要的先修基础,再根据教学总体任务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学习者分析:掌握学习者的经验背景中对学习过程有效性存在影响部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某些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教学策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设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课堂管理: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而采取的调节与控制环境的措施,环境是心理环

7、境,即人际关系。课堂气氛: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反映课堂教学中师生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学策略的特点(应注意的问题):1 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2 问题情境性。每个问题的情境都是特殊而具体的,判断问题、选择问题和运用方法技术、制定计划要视问题情境的特殊性而确定,不能单凭经验和旧有的图式来解决问题。3 目标指向性。一定的教学策略总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的活动内容及其细节都指向教学目标。4 设计和组织性。任何教学策略都是教师在采取外部动作之前,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制定出的方案程序。5 教学策略不是一项抽象的教学

8、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构筑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综合性方案。6 试图建立一个能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是不能的,其灵活性表现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和要求,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策略的结构:1 组织策略。有关教学怎样进行,呈现什么样内容以及如何呈现这一内容。2 陈述策略。选定一种恰当的教学媒体以及适合的分组策略。3 管理策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选择何种组织策略与陈述策略,追求以最满意的方式使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反审意识:即教学主体反审和超越自

9、己的教学计划过程方法等的意识。课堂的特点:1 多维性。课堂是多维的,充满了人、任务和时间压力。2 即时性。教师一天之内和学生有着成百上千次即刻的交流。3不可预测性。4 公开性。5 历史性。教师或学生做出一个特别的行为,其意义则部分依赖于以前发生的事。课堂管理的作用和方法:1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以下途径实现 A 形成团结合作的师生关系 B 制定符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课堂行为标准,协调课堂教学步骤。C 帮助学生获得解决课堂群体问题的技能。D 调整班级体的结构,正确处理正式群体的关系,在学生间形成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2 维持功能。包括维持优良的班风:缓和、解决各种冲突,不断巩固班级体:帮助班内所有学生适

10、应环境的变化:减少课堂教学过程的紧张和焦虑。课堂纪律的作用:1 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2 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 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4 有助于学生产生情绪安全感。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最佳策略:1 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天趣。2 非语言探索的运用。3 有选择的强化正当行为。4 赞扬其他学生。课堂气氛的类型:积极型、消极型、对抗型。积极型的师生关系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师生之间都能产生满意、愉快、相互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消极的师生之间的目标、理想不一致。课堂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关系

11、不和谐,学生间不友好,教师感到沮丧,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学生产生了紧张等消极态度和体验。对抗型指师生之间的目标需要相抵触,由此产生对立情绪,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学目标的阐明:以教学的总体意图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明确描述,可以观测的学习目标序列,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具体安排。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在初步设计、形成性评价、修改、再评价的不断往复中完成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学习需要分析与学习目标分析差别:两者对应的教学活动的范围不同,前

12、者通常是对一段较长时间教学活动所要获得的结果进行调查、综合阐述,主要依据社会这一大系统对学习者自身对教学系统培养人才的要求:后者则主要针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训练、态度形成进行分析,以教学内容的分析为直接前提关注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后产生的行为。加涅认为前者针对教程,后者针对单课。教学的行为目标模式:ABCD 模式。A-对象,即应说明教学对象。B-行为。即说明通过教学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C-条件。即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D-标准,即规定评价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教学媒体特性的鉴别:1 表现力 2 重现力 3 接触面 4 参与性 5 受控性概述主要的教学策略:1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1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2 以学生为中心。A 掌握学习(布卢姆)B 发现式教学(启发式)C 程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3 师生互动。情境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策略:对教学模式、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事项的选定与顺序等教学过程因素的综合安排。教学模式: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模式是策略主要实现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的主观、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事项:教学过程由一些有共性的活动,按顺序连接起来构成,这些有共性的活动既通常所说的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14、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媒体选择的经典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认的学习包括十二种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塔型结构。做的经验: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经验。观察的经验:演示、野外旅游、展览、教育电视、电影、静止图片、广播与录音机。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语言符号。基本观点:1 最底层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但划分层次只是利于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2 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3 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向抽象和普通发展,形成概念。4 在学校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形成更好的抽象。5 视听媒体较

15、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6 陷于直接经验同样危险,但当前还没有做到教学应有的具体程度。该理论提示了经验和教学的对应的关系,联系了对应的媒体,因而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在编制学绩测验时,应如何命题,怎样平分?编制程序:1 确定测验的目的 2 确定测验要考察的学习结果。3 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4 写出考试计划和细目表 5 选择适宜的体型。测验的原则:1 测验应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 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 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结构。4 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要慎重。5 应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测验的平分:1 平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 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3 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赋给分数。4 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5 应注重内容不易注重形式。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 案卷分析 2 观察 A 行为检查单 B 轶事记录 C等级评价量表 3 情绪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