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4KB
约22页
文档ID:41125389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_第1页
1/22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日期:2006-09-28 00:00:0颁布机关:效力等级:法规类别:航空管理公示类别:具体内容: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建设 民航强国战略目标,主要阐明行业发展基本思路,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制定政策措施,是未来 5 年民航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民航全行业的行动纲 领,是民航行政机关履行行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第一章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建设民航强国的关键时期建设民航强国的关键时期“十五”期间,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 战胜“非典”疫情,克服“9·11”恐怖事件和航油价格大幅上涨等消极影响,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一是发展速度加快2005 年 全行业航空运输总周转量 261 亿吨公里,“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5.3%,比“九五”期间加快 3.9 个百分点;旅客运输量 1.38 亿人次,年均增长 15.5%,比“九五”期间加快了 9.9 个百分点;货邮运输量 306.7 万吨,年均增长 13.8%,与“九五”期间基本持平。

十五”期间通用航空生产 飞行累计 33.7 万小时,年均增长 11.7%,比“九五”期间加快 7.4 个百分点二是安全、质量提高十五”期间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 0.29,比“九五”降低了 0.36通用飞行万小时事故率 0.06,比“九五”降低 0.122005 年航班正常率 82%,比 2000 年提高 4.6 个百分点三 是经济效益良好十五”期间全行业利润总额 100 亿元,比“九五”增长 156%2005 年正班客座率 71.5%,正班载运率 65%,分别比 2000 年提高 10.3 和 7.7 个百分点四是基础建设加强十五”期间完成机场建设项目 73 个2005 年末我国运输机场 142 个,比 2000 年增加 21 个 空管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05 年保障飞行 245 万架次,比 2000 年增加 140 万架次航油供应 921 万吨,储油能力 166 万立方米,分别 比 2000 年增加 453 万吨和 38 万立方米五是科教成绩突出科研体系初步形成,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0 项信息化八大工程进展顺利, 计算机离港系统基本覆盖全国运输机场2005 年民航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 2.7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增加较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六是管理体制 转型十五”期间实施了行业体制改革,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经济性管理政策进一步放松,国内航空运输 价格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七是国际地位提升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由 2000 年第 9 位提高 到 2005 年的第 2 位,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地位也有所提高,我国以高票当选国际民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航空大国地位基本确立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发展具有难得的机遇,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平、发展和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 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市场不断扩大,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为航空运输发展奠定良好 基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民航呈现航空运输自由化和航空企业联盟化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建设在航空发达国家启动亚太地区将是航空 运输增长最快的地区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环境稳定,国民经济将以年均 7.5%的速度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 整,城镇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航空运输提出更高要求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 中西互动、全方位发展战略的实施,交通运输将发挥更大作用。

祖国统一大业和两岸“三通”不断推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等重大国际活动的举办,将对航空运输产生旺盛的需求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将会促进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专栏专栏 1 1 ““十五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00 年“十五”计划目标2005 年“十五”年均增长(%)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亿吨公里)122.520526115.3旅客运输量(亿人次)0.6711.3815.5货邮运输量(万吨)196.728030713.8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1.322.816.6货邮吞吐量(万吨)3995606339.7通用航空生产作业(万小时)[21.6][27][33.7]11.7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0.65]70运输飞机日利用率(小时/天)9.4≥9.5运输质量与效率吨公里燃油消耗(公斤)0.3360.302飞行保障架次(万)245>46013.5全国民用运输机场(个)142190全年航油供应(万吨)921175013.7飞行员增加(人)[2858][9100]保障能力民航院校在校生(万人)2.74.912.7注:带[]的为 5 年累计数。

第二章第二章 促进民航事业全面发展促进民航事业全面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大力发展航空运输大力发展航空运输预期 2010 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达到 500 亿吨公里,年均增长 14%;旅客运输量达到 2.7 亿人次,年均增长 14.5%;货邮运输量达到 570 万吨,年均增长 13%保持国内航空运输快速均衡发展坚持枢纽轮辐式和城市对航线相结合,支持航空枢纽建设,完善航空运输网络提高国内干线运输能 力,扩大省会(首府)和重要开放、旅游城市之间的互连互通,加强中、东、西部地区的航空联系,增加航班密度,强化大型航空枢纽之间的客 货运输通道搞好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以及航空运输与地面运输的有效衔接积极发展公务、旅游、包机等运输业务,满足多样化需求促 进港澳航线运输稳定发展,扩大内地与港澳航空运输合作积极务实、持续推动两岸空中直航进程,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服务加快发展支线航空运输要按照保证安全、全面推进、因地制宜、重点支持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发展环境实施分类指导,放 宽支线航空运输市场准入,加强支线机场建设,对部分支线运输和机场经营实行政策性补贴鼓励干线与支线联运,大型机场带动小型机场发展。

在航班时刻紧张的机场,合理安排支线航班时刻利用通用航空运力资源,开展支线运输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运输根据国家“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和健全公开、公正、公平的国际航权管理机制,实现国家航权机制, 实现国家航权资源最优配置和利用加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国际枢纽机场建设,逐步开放业务权市场准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 内国际航线网络优化国际航线布局,实现与中南美、非洲和中东国家的通航,与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主要航空运输市场国家之间的航线和航 班持续增加,西部、东北部国际航线和航班数量明显增多,中部开始具有一定数量的国际航线和航班改善和优化航空运输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 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外向型发展,支持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加入航空联盟和实现代码共享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发展航空货邮运输要以市场化和产业化为方向,通过市场引导、竞争推动,培育和拓展国内航空货运市场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 发展航空货运,支持发展全货运航空公司引导建设货运枢纽,积极推进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深圳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简化、放宽国内 货运经营许可进一步完善航空货运市场监管,规范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秩序建立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空物流 市场环境,加速由单一航空货运向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综合一体化服务的物流转型,加快航空物流产业化。

逐步优化运输机队结构以航空运输市场需求为基础,以航空运输安全为前提,增加飞机总量,满足运输需求机队配置要与航线网络 结构相匹配鼓励增加大座级、大吨位飞机,以适应发展国际航空运输和缓解飞行员短缺、空域紧张状况的需求鼓励增加支线和货运飞机,以 满足支线航空和航空货运发展需求重视民航经济安全,实行飞机来源多元化国别政策,支持使用国产飞机预计“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运输飞机达到 1550 架,年均增长 12%第二节第二节 积极发展通用航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充分认识通用航空在工农业生产、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造和抢险救灾等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扩大通用航 空规模,优化发展结构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通用航空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施更加灵活开放的政 策,发挥社会各方面兴办通用航空的积极性,鼓励投资通用航空机场及保障设施建设大力扶持能源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公益性通用航 空作业,积极配合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农林(草)病虫(鼠)害防治、护林防火、飞播造林等传统作业积极拓展通勤飞行、包机 飞行、私用和商用飞行员驾驶执照培训业务,培育娱乐飞行、个人飞行等市场,满足公众航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需求。

推动和规范经营性航 空俱乐部的发展,促进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的开展,鼓励开拓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国际通用航空市场推动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创造宽松 空域环境第三节第三节 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改进运输质量推行人性化航空运输服务,进一步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质量和旅客服务设施水平服务设施和流程设计要便捷化降低旅 客等候时间和行李分拣差错率大力减少航班延误,缩短延误时间,完善航班延误处置机制改善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力争实现旅客零距离换 乘和货邮无缝隙衔接加强客货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为旅客和货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鼓励航空公司运用信息技术简化商务过程,完善和提 升旅客订座、全球分销、电子商务、离岗、货运等系统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改善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支持和引导市场主体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无序竞争,实现有特色发展节约能源资源加强机场总体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土地使用,保护机场净空在机场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等各环节体现节能原则, 落实节能要求改革空域资源管理,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和支持航空公司建设气象和运行控制系统,优化航路选择,科学制定飞行计划, 合理选择备降机场,建立节油鼓励机制。

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建设航空枢纽、优化航线结构、完善航线网络、简化联检手续和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等,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减少机场建设对环境的消极影响,研究控制机场航空器噪声影响和污染物排放建立行业风险防范机制第四节第四节 全面建设行业文化全面建设行业文化坚持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宗旨,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升华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文化,培养和树立“八荣八 耻”荣辱观,形成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营造学习型行业氛围,不断提高员工思想文 化素质扶持和引导行业文化载体健康发展,发挥行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对民航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通过持续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公众更多地 了解航空旅行和航空安全知识要将行业作为一个窗口,向世界宣传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三章第三章 大力提高航空安全水平大力提高航空安全水平“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理念,以完善安全法规规章、落实安 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着力建设法制、科学、综合和积极主动式的安全管理体系具体目标是:每百万运输飞行小时飞行重大事故率低于 0.29, 努力降低通用航空重大事故率,力争杜绝非法干扰造成的航空器重大事故发生,控制和减少航空地面事故。

第一节第一节 加强航空安全管理加强航空安全管理依据《民用航空法》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参照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建议措施,结合我国民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