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12378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1 总则2 检验人员3 作业程序、方法及工艺要求4 缺陷质量分级5 安全技术措施6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7 附录1 1 总则总则 1.1 概述 本指导书中的渗透探伤方法是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探伤方法。 编制目的:明确这种渗透探伤的整个过程及各方面要求,保证工作质量。 本指导书适用于电力建设中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它非多孔性材料表面开 口缺陷的检测。 1.2 编制依据 1.2.1 ?MW 工程 2#机组金属检验施工组织设计 1.2.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869-2004(以下简称焊规 ) 1.3.3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劳部发276 号 1.3.4 压力容器

2、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154 号 1.2.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4730.5-2005(以下简称 JB/T4730.5) 1.3.6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部分) DL5009.1-2002 2 2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 2.1 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渗透检测人员,都必须经 技术培训,掌握了解必要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按照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经过考核取 得渗透检测技术资格。 2.2 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取得渗透检测方法各技术等级的人员,

3、 只能从事与该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3 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渗透检测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 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和远视力应不低于 5.0(测试方法应符合 GB11533 的规定) ,并一年检查一次。不能有色盲、色弱。 3 3 作业程序、方法及工艺要求作业程序、方法及工艺要求 3.1 准备工作3.1.1 技术准备 3.1.1.1 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等。 3.1.1.2 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受检工件质量验收级别。 3.1.2 工艺制订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及现场情况等制订工艺,确定

4、检测方法、工艺流程等。以上参数参 见具体检验项目的渗透探伤工艺卡 。 3.1.3 探伤剂准备 3.1.3.1 本作业使用的是喷灌式溶剂去除型的渗透探伤剂。要求喷灌表面不得有锈蚀, 不得出现泄露。喷灌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并按要求存放,要附带产品合格证和使用 说明书。 3.1.3.2 对镍基合金材料、奥氏体钢、钛及钛合金材料,渗透探伤剂的选择必须符合标 准 JB/T4730.5 的 3.2.63.2.8 条款的要求。 3.1.3.3 用 A 型试块鉴别渗透探伤剂是否有效。 3.1.4 工艺试验 3.1.4.1 将 B 型试件放在第一批被检验工件中,按正常的操作工艺进行渗透探伤,并与 预先保存的

5、该试件的缺陷复制板或照相记录进行比较,达到相同效果时,开始进行其他的检验。这项工作在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进行。 3.1.4.2 如果被检工件只有一两件,可将工艺试验与正常检验工作同时进行。 3.2 渗透检测程序及工艺 3.2.1 表面准备 3.2.1.1 工作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 及各种防护层。 3.2.1.2 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 Ra25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 放宽,但不得影响检验结果。 3.2.1.3 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 25mm。 3.2.2 预清洗 3.2.2.1 清洗

6、范围:检测部位及其四周向外扩展 25mm。 3.2.2.2 根据工件表面的污物性质选择溶剂、洗涤剂等进行清洗,具体选择见表 3.2.2.2。 3.2.2.3 铝、镁、钛合金和奥氏体钢制零件经机械加工的表面,如确有需要,可先进行 酸洗或碱洗,然后再进行检测。 3.2.2.4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 不被污染。 表 3.2.2.2 清洗剂选择表清洗剂污物类型备 注去污剂无机物污物溶剂油污注意三氯乙稀的使用3.2.3 施加渗透剂 3.2.3.1 施加方法及要求 将着色渗透液均匀喷涂于受检工件表面。喷涂时,喷嘴距受检工件表面 2030mm 为宜。在整个渗透

7、时间内,着色渗透液必须润湿覆盖全部受检工件表面。 3.2.3.2 渗透温度及时间 表 3.2.3.2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探伤的渗透时间 1)在 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 10 分钟。 2)不同材料、状态的渗透时间略有不同,具体选择可参考表 3.2.3.2。 3)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条件 1)时,应按照 JB/T4730.5 附录 B 对操作方法进行鉴定。3.2.4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清除掉。再用蘸有清材料和状态缺陷类型渗透时间(min)热处理裂纹2各种材料磨削裂纹、疲劳裂纹10锻件裂纹、折叠20金属滚轧件缝隙1020焊

8、缝裂纹、气孔1020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但应注意, 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冲洗。 3.2.5 干燥处理 当施加的是溶剂悬浮显像剂时,渗透剂全部擦净后,用干净的布擦干被检面或在室温下干燥 5-10 分钟后再显相。 3.2.5 施加显像剂 3.2.5.1 显像剂使用前要摇动使其充分混和均匀。 3.2.5.2 用喷罐喷施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 300400mm,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 30 40。喷施的显像剂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施加。 3.2.5.3 禁止在被检面上倾倒湿式显像剂,以免冲洗掉渗入缺陷内的渗透剂。 3.

9、2.5.4 施加好显像剂后,应进行自然干燥或用温空气(小于 50)吹干。 3.2.5.5 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种类、需要检测的缺陷大小以及被检工件温度等,一般 不应少于 7min。 3.2.6 观察及记录 3.2.6.1 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 7min-60min 内进行。如显示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 可超过上述时间。对于溶剂悬浮显像剂应遵照说明书的要求或试验结果进行操作。 3.2.6.2 着色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白光下进行,通常工件被检面处白光照 度应大于等于 1000lx;当现场采用便携式设备检测,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时,可见光 照度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 500lx。 3.

10、2.6.3 辨认细小显示时可用 5 倍10 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必要时重新进行处理、检测。3.2.6.4 缺陷的显示可采用照相法、录像法和可剥性塑料薄膜法等方式进行记录,同时 应用草图进行标示。 3.2.7 复检3.2.7.1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检: a)检测结束时,用标准试块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 b)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c)供需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其它需要时; 3.2.7.2 当决定进行复检时,必须对被检表面进行彻底清洗,以去除前次检测时所留下 的痕迹。当确认清洗干净后,按 3.2.13.2.6 条进行复检。 3.2.8 后处理 检测结束后,需清除工作

11、表面残留的各种对以后使用或对材料有害的残留物。清除可 用刷洗、水洗、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3.3 渗透显示的分类、记录及质量分级 3.3.1 缺陷解释 3.3.1.1 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不必记录 和评定。 3.3.1.2 小于 0.5mm 的显示不计,除确认显示是由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他 任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处理。3.3.1.3 缺陷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 30时,按 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缺陷处理。 3.3.1.4 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 3 的缺陷显示,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3 的缺陷显示

12、,按圆形缺陷处理。 3.3.1.5 两条或两条以上线性显示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间距不大于 2mm 时,按一条缺陷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缺陷显示之和加间距。 3.3.2 质量分级 按条款 4 进行质量分级。 3.4 出具评定结果 3.4.1 出具返修单根据评定结果,有不合格的工件,马上填写并出具返修单,以便迅速返修及复检。 3.4.2 出具报告 3.4.2.1 按报告填写规定,填写并出具报告。 3.4.2.2 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委托单位、工件名称、编号、形状、尺寸、材质及热处理状态; b) 检测所用材料、设备:包括渗透检测剂名称和牌号; c) 检测规范:检测部位、检测比例、检测灵敏度校验及

13、试块名称,渗透时间、显像 时间; d)缺陷显示记录及工件草图(或示意图) ; e)检测结果及质量分级、检测标准名称和验收等级; f)检测人员、责任人员签字及其技术资格; g)检测日期。 4 4 缺陷质量分级缺陷质量分级(JB/T4730.5) 4.1 不允许任何裂纹和白点,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4.2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按表 4.2 进行。表 4.2 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等级线性缺陷圆形缺陷(评定框尺寸 35100 mm)不允许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 1 个不允许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 4 个L4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 6 个大于级注:L

14、为线性缺陷长度,mm;d 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尺寸,mm。4.3 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见表 4.3。 表 4.3 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等级线性缺陷圆形缺陷(评定框尺寸 2500mm2,其中一条 矩形边的最大长度为 150mm)不允许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 1 个L4 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 4 个L8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 6 个大于级注:L 为线性缺陷长度,mm;d 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尺寸,mm。5 5 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 5.1 一般安全施工措施 1)检验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守执行上级颁发的安全规程、安全施工管理规定和安全施工措施,严格遵守

1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正式开工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并做记录,学习并熟悉本作业指导书。 2)所有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熟悉和了解安规与本工地的实际情况,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严禁酒后上岗。 3)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必须由厂家合格标志。 4)脚手架由专门架子工搭设,由使用部门检验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 5)高空作业人员要衣着灵便,穿软底、平底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及保 险绳,危险区域应选用速差保护器。 6)雨后工作要注意防滑。 7)夜间工作要有充足的照明,现场选择合适地点布置照明。 5.2 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5.2.1 渗透探伤防火安全措施 5.2.1.1 操

16、作现场应做到文明整洁,并有切实可行的防火措施。 5.2.1.2 避免阳光直射盛装探伤剂的容器。 5.2.1.3 避免在火焰附近以及在高温环境下操作,如果环境温度超过 50,应特别引起 注意,操作现场禁止明火存在。 5.2.1.4 绝不允许将压力喷罐直接放在火焰附近,以此达到加温的目的,可用 30以下 温水加热。 5.2.2 渗透探伤劳动卫生安全防护措施5.2.2.1 在不影响探伤灵敏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低毒配方的探伤试剂。 5.2.2.2 工作场所要通风良好,尽量降低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 5.2.2.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喷洒药剂时,人最好立于上风处。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 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等。 5.3 对施工作业危险点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 详见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