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12143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伦理思想史论文论 题: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 院 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姓 名:平春洋学 号:2013211841班 级:思想政治教育三班2014 年 12 月 10号从老子的角度看人生中的困境摘要: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广博而又弥足珍贵的,这些源于几千年前的思想在今天 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闪耀着它的光芒。当我们处于人生困境或失意之时,不妨去读一读老子 的人生哲学,兴许我们就会豁然开朗,不再纠结于一时的困难或挫折,从而继续微笑着面 对生活。 关键词:人生哲学;老子;困境;顺其自然;辩证观老子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而“道”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只有深刻理解 了“道”的内涵,才能正确把握其思想的本质。所

2、以谈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首 先必须要弄清楚“道” 。 道,无形可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只 是它不在我们感官所能感受到的范围,正因为人们感受不到它,所以每当谈起 道,人们都会有点茫然,一些人认为感觉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即认为 “道”不存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道”就是指“天道” ,即自然规律。其实不 然,这些对“道”的理解或是错误的或是狭义的,都没有触及到其本质,这也 正好印证了老子里的第一句话, “道,可道,非常道。 ”即可以用言语表述 的,就不是永恒的道。 虽然真正的“道”是“不可道”的,但我们仍可以透过世间万物的表象了 解到它的一些特性及表现形式。首先, “道

3、”本身有两个性质:内存性和超越性。 “道”的内存性,是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离开“道”而存在,一旦离开“道” , 任何事情都不会存在,更不要说维持了,因为“道”生万物,无一例外;另一 方面,万物再怎样变化,或消失或增加, “道”完全不变,不会受到影响,这就 是“道”的超越性。把握住这两个性质,我们就容易理解老子的思想并在其中 找到生命的基础,每一样东西都有“成住坏空” ,人有生老病死,季节有春夏秋 冬,国家有兴盛衰亡,万事万物都有其轨道、循环,最后都归于无,也即归于 最初的样子。万物“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整个循环过程实际上就是遵循着“道” 而行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他的一些更具

4、体的例子 比如,自然界中一朵花从盛开到枯萎,之后落地化作春泥,进而开始孕育下一 朵花;人类社会中“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等等这些都是“道”的 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其实“道”离我们并不远,相反,它就在我们身边,正如 黑格尔所说:“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的东西,因为它是熟知的。 ”我们 对于越是熟悉的事物,就越容易不重视它,从而也就很难认清它的本质。这就 导致我们不能好好地认识“道” 。 除了其特性及表现形式外, “道”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内涵,就是“道法自然” ,即道所取法的是自己如此的状态。在这里老子所谓“自己如此”的状态其实 就是“无为”的思想,无为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无心而为,无心

5、就是没有 任何目的, “道”是无为的,它不存在任何目的。任何一样东西只要是“自己如 此”的话, “道”就让它表现出来。对自然界来说,所有的生物都在按着“自己 如此”的状态而行,即是与“道”同行的, “道”设计好春夏秋冬,它就照单全收,不过一旦受到人的影响,自然界就会出现混乱。所以在人数还很少的远古 时代自然界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是比较和谐的。对人类来说,了解“道” 所取法的是自己本来的状态,就可以依此生活,本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有 自己也如此,不要有额外的欲望,人就是与“道”同行了。但事实上,天地万 物与“自己如此”的状态最接近,而因人类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只有 人类才不会自己如此或

6、者自己会不如此。面对这个事实,老子警示人们:“不 知常,妄作凶。 ”即不了解常理轻举妄动,就会遭遇凶险。这里的常理指的就是 回归本来状态,即自己如此的状态。 由这里可以看出,老子认为绝大多数陷入困境中的人都是因为没有与“道” 同行,他们不了解常理,同时又肆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不得不使自 己陷入困境。换句话说,老子认为只有与“道”同行,人们才不容易遭遇凶险, 陷入困境。那么怎样才能与“道”同行呢?对此老子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 些看法都包括在他的人生哲学思想中。在他的人生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是顺其自然和辩证观, “顺其自然”又包括了很多具体内容,比如无为、无欲、 不争等。 “人之生

7、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意即想要照顾生命,却往往走向死 亡的,也占十分之三。许多人为了想长命百岁而使用各种保健品,原本是想要 保护生命,结果却适得其反,走向死亡。对此,老子的建议是顺其自然。 老子提出“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意即:只有不刻意求生的人, 要比重视生命的人更高明。 “无以生为” ,不要过度重视生命,让一切顺其自然。 唯有如此,才不会走上求生之厚的路,从而使自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困扰。但 是人们心中总是会有无穷尽的欲望,这些欲望又驱使着他们去刻意地追求物质, 追求感官的享乐,而人们也总是抵挡不住物质和精神的诱惑,最终使自己陷入 困境中。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8、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认为过度满足自己的目欲、耳欲、口 欲,贪图感官的享乐,使精神意识随五官而弥散在外,欲念妄想致心神不宁, 人的身体就会受害,比如听觉失灵、味觉麻木等。这就是物极必反。要防止这 种局面的发生唯有一个方法,就是虚其心,静其神,使人无欲。心虚则欲望不 起,神静则念头不生,心清神静,根本坚固,则能长生久视。 老子也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即表现单纯,保持朴实,减少私心, 降低欲望。活在这个世界只要“少私寡欲” ,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生,什么问题都 会解决,因而也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中。表现单纯,保持朴实,才会减少私 心、降低欲望,心

9、情随时都会保持愉快。人的烦恼、痛苦常常来自私心和欲望, 一有了私心和欲望,看到别人得意、顺利,就会怨天尤人想着自己为什么没有 这么好运呢?自己有困难、有不顺时,就会忙不迭地抱怨自己怎么那么不幸呢? 所以,私心和欲望去掉之后,人生要快乐其实很容易,同时,人生要陷入困境 其实也很难。 根据老子的观点,人生的一切痛苦和烦恼皆源于人的有为。人不愿按自然 的秩序去生活,不满足于既有的自然状态,而总是试图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社 会的要求去改造生活,还自认为这样才会使生活更美好。殊不知,这种对自然 的生活秩序的破坏,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和满足,反而会给人造成无穷尽的 痛苦和烦恼。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

10、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认为有 作为的将会失败,这样的观念不代表消极无为,老子所谓的“无为”常常是强调是有心而为,即事先设定好一个目标去达成。把持的将会落空,是点明执着 的无用。所以老子赞扬圣人的无为和无执。无所作为就是顺其自然,任何事情 都先观察清楚再行动,老子的智慧,就在于能够观察及看透一切变化的规律, 根据规律判断其各种条件是否成熟。如果条件成熟,在关键的地方一点就通, 根本不必费力,不必特别做什么;如果条件尚未成熟,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无为而无不为” ,无所作为反而什么都可以做成,顺其自然,所有事情就可以 迎刃而解,相反如果你对某件事有所作为了,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11、最 后使自己陷入困境。所以,我们要学会“无为” ,学会顺其自然,从而避免陷入 困境。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只有抱持这种不争之德,才能得到天下 人的拥护支持而不相害,故而天下才没有人能够与之相争,从而避免使自己陷 入与别人处心积虑勾心斗角的相争的困境中。这种不争抱一的法式是我们做人 的正德和正智。在这方面,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做得是最好的。他生意做得 很大,但他从不抢同行们的饭碗,不与同行们争利,比如,别人卖红苹果时, 他就卖青苹果,或者别人卖苹果时,他就卖香蕉。他懂得避让、谦让,不与人 争,所以同行们也不与他争。这让我想到了老子关于水的看法, “水善利万物而 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12、故几于道” ,正因为水的“不争” ,才使它更接近“道” , 更倾向于自然的状态;“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 之” , “柔弱胜刚强” 。观之古今,在人类社会中,不少刚强的人,动辄立下雄心 壮志,热血沸腾,非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才行,可惜,他们中间不是热情难以持 久,就是遇挫折便一蹶不振。相反,那些处于弱势的人,凡事不强出头,凡事 忍让不争,心境平和宽容,能抛除私心杂念,不受外人干扰,即使受到打击, 也不会万念俱灰。因为心境平和,所以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处之泰然,虽然一 时跑不快,但却能坚持到底,笑到最后。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不与万物相争,所以不会引来责怪。争到的 东

13、西,即使成功也等于失败,因为这样做会得罪了别人,会引来别人的责怪和 嫉妒。现在你得意洋洋,却不知道别人何时会在背后恶整你。愈成功的人,就 会有愈多的人希望看到他失败。 “水唯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 ,水就是不跟别 人争,它“处众人之所恶” ,就可以七善皆“有”而免责,不会有人来责怪它。 所以我们要向水学习,学习它的“不争”之德,表面上根本不与人争,但最后 整个大势依然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也不会惹祸上身,使自己避免了很多不 必要的困扰。不争是更高的智慧。 在老子的人生哲学中,辩证观是他的另一个很高的智慧。老子把事物看成 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比如有无相生、难 易相

14、成、长短相形等,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对立面转化,比如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万物一直处在变化中,从未停歇。我们 的人生亦处于不断变化中,我们谁也无法说清楚未来的路是怎样的。赛翁失马, 焉知非福,安而有危,哀乐相生,安危、哀乐、福祸总是在不断的转化之中, 这就是人生大道。当我们身处困境时,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当享受快乐时,要 告诫自己不可乐极生悲。遇事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多从它的反面去想,尽量 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就会减少灾祸的发生,从而能够在生活中保持 着平和自然的心态。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说,把握早已存在的“道” ,可以用来驾 驭当前的一切。但

15、老子又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他只是要让一切回归自己如此的状态,他所做的,只是“无所作为”和“无心而 为” ,让一切顺着本性与禀赋去发展,由此延伸出顺其自然,即无欲、无为、不 争等的表现,确实可以说是易知、易行的,可是天下人却“莫能知,莫能行” , 因为大家对“道”太陌生, “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当然很 难理解。不理解“道” ,就容易忘记万物的起源及归宿,困陷于世间相对的价值 观中,做徒然无畏的挣扎,并在最后留下各种遗憾。 所以老子在他的人生哲学中,只有理解“道”并与“道”同行,顺其自然 才能避免陷入人生的困境中,从而少留下一些遗憾,同时也告诉人们要用辩证 的眼光看待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面对所处的困境,要 保持着一颗平和乐观的心态,相信困难终将过去,终将迎来人生的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