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2113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 -2005-07-0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政策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此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认真坚持和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员应当而且必须具备的根本品质。一

2、、 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江泽民同志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这一重要思想,与时俱进,肯定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揭示了党的性质、宗旨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地阐释了党的事业 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1、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唯物史观看来,首先,一个社会的面貌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3、。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阶级结构以及政治、法律、道德等观点,归根到底决定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因此,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次,构成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经常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在生产方式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其三,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而劳动者是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没有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唯物史观的这些观点揭示了一个重要

4、原理,即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以及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在不断的生产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积累生产经验,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这种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因此,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的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即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历史不断前进。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

5、的今天,同样离不开广大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对社会的精神财富的创造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科学、文化、艺术成果都是在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的作用在于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等方面作出概括和总结。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有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但成为精神文明日益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而且许多劳动者也直接参与了精神文明的创造。古今中外,在劳动群众中都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社会的内部

6、矛盾运动引起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的要求,这是客观的必然规律。当某种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就必然提出变革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并且会积极行动起来形成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旧的上层建筑的巨大力量,使社会变革成为现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每一次社会形态的交替,都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结果。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决定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人心向背,体现了历史的主流,代表了时代的精神,预示

7、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得人心者存,逆人心者亡,这是一条被大量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真理。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运用到党的领导工作之中,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科学地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党是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只能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而不能游离于人民群众之外。没有人民群众,也就根本不可能有工人阶级政党。我们党就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党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

8、代表,它所领导的事业,归根到底是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争取最大利益的事业,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没有、也不可能有离开人民群众的事业而独立存在党的事业。共产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共产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共产党之所以有强大的力量,之所以是不可战胜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党的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其次,只有共产党才是人民利益忠实的代表者。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多层

9、次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在人民内部,不同的阶级、阶层、群体和不同的个体在局部利益上往往又存在着一些矛盾。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不是由他们中的任何一部分来代表的,能集中地代表这种利益的只能是他们当中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最先进的那一部分?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是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者、捍卫者和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只有通过党的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才能团结一致,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只有在党的指引下,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坚持群众路线,核心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群众,才能坚持走正确的群众路线。刘

10、少奇同志指出:“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 、 “人民赞成不赞成” 、 “人民高兴不高兴” 、 “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正确与否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论断。这些观点都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精辟论述。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意识到,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是为人民执政的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共产党人则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和

11、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要害点都是脱离实际,而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一旦结合起来,危害就更大。它脱离实践,主观臆断,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威信,贻误党的事业,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我们党的历史上在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惨痛,全党同志必须警醒,要充分认识其严重危害性,坚决加以克服和抵制。要注重从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全党大兴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之风。3、执政为民是党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胡锦涛同志在 2003 年初召开的全国组

12、织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 ” “必须身体力行党的宗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所肩负的主要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必须认真回答好执政干什么和怎样执好政的问题。我们党执政干什么?就是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怎样才能执好政?就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概括起来,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地方就在于,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性和整体性。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强调:“只有相信

13、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 (列宁全集第 33 卷,第 57 页)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工作作风,最根本的就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实事”最根本的就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所谓认识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为,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坚持执政为民,是党的一切主张和全部工作的根本归宿,是党的本质特征的

14、集中体现。党执掌的权力来自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将执政的权力委托给我们党,就是希望我们党为他们谋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对人民而言,党坚持执政为民则是对人民主人地位的确认与巩固;对党而言,执政为民则意味着执政只是手段,为民才是最终目的。江泽民同志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是党的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坚持执政为民,能够从根本上防止执政党脱离群众。执政党的地位,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党能够掌握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脱离

15、群众,由公仆变成老爷。无数历史教训表明,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根本性因素。今天,在我们党内还存在着一些甚至是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损害党的形象,腐蚀党的执政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强调坚持执政为民,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执政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之中,体现在每个党员、每个干部的具体行动之中。江泽民同志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不断为人民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同时认真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永远做人民的忠实公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确对待权力,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落实在行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党,不仅要在夺取政权和困难的时期想起群众,取得政权、事业发展以后,更要重视群众、依靠群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在 2003 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