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11018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引路 集体备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2014 年 4 月 20 日学科语文 班级二(2) 主备人吴思敏 课题蜜蜂引路 课时第( 1、2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 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 4 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 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 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 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目标1、会认“莫、斯、附”等 6 个生字,提高

2、识字能力;会写“讶、蜂”等 9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表达能力。 3、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4、能领会列宁关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5、使学生感受到观察和思考是一个人要具备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一是列宁找养蜂人时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置关系 ;二是列宁是怎样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教学准备Ppt 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顺学而导,抓好识字写字一、顺学而导,抓好识字写字1、出示课题,指导写“蜂”字。师:孩子们,刚才看到的画面美吗?你们都看到什么了?喜欢吗?喜欢听故事吗?这节课,叶老

3、师带大家学一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大家一起读。指导写“蜂”字。学生写三个。师巡视,选出两份展示,讲评。师:请孩子们回去之后,把 26 课的生字写在这张纸上,每个字写一行,认真写好每一笔的位置,写得漂亮的,就贴到班级的展示栏让大家一起欣赏!2、复习词语,学会归类师:孩子们的字写得这么认真!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词语读好!(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谈天谈天 附近附近 引路引路 惊讶惊讶 旁边旁边 敲敲门门 跟前跟前 观察观察 ) 谁能标准地读出这些词语?当一回小老师!(生读)如果你们认为小老师读得很好,就跟着他读。(课件出示:位置屋、动作屋、表情屋)(课件出示:位置屋、动作屋、表情屋)

4、刚才孩子们都读得很好,现在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词语,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并试着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家。 “谈天”送进什么屋?(生答:动作屋)请你们回答完整, (生答:谈天送进动作屋)很棒!继续送。 (生说师操作课件)师:我们就这样把它们分成了三类,孩子们平时写日记,如果是描写人的,就可以用动作屋的词描写动作,用表情屋的词描写表情。介绍景物的,就可以用上位置屋里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蜜蜂引路是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119页,自由小声地读读这个故事。 (生读)修改:师:孩子们,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师:(出示列宁头像)(出示列宁头像)孩子

5、们,你们看!他是谁?列宁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是一个非常伟大!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出示名言)(出示名言)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话,让我们一起读!师:瞧!列宁多好学呀!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列宁的崇敬之情走进他的小故事,故事发生在 1922 年, (出示第(出示第 1 段)段)孩子们,请你们告诉我当时列宁住在哪里?莫斯科是前苏联的首都。师:列宁和养蜂人是什么关系?(朋友)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他们是朋友关系?生读句字,出示句子: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师:孩子们,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告诉了我们他

6、俩是好朋友?为什么?预设 1:“常常”字体变红。常常的近义词是?只有好朋友才会经常见面呀,只有好朋友才会有聊不完的话呀!谁能用常常说一句话?预设 2:“谈天”字体变红,想象他俩会聊什么?只有好朋友才会无话不谈呀!2、引读第 2 段,明白故事的起因师:有一回,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遇到困难了,读出他的困难。 (出示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出示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人到莫斯科去了)生接着读。“往常” (变红)和常常意思一样吗?常常的近义词是?往常的近义词是以前、以往。它和常常的意思一样吗?师:谁能用往常说一句话?(指名说,师及时评价引导)师:列宁就亲自去找了。三、图文

7、结合,品读词句意味(教学第三、图文结合,品读词句意味(教学第 4 段)段)1、出示插图,揭示故事的结果。师: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家了吗?(生答)师:(出示课文插图)(出示课文插图)是的,找到了! 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心情怎样?养蜂人是什么心情呢?请看(出示句子)(出示句子) 。2、体验“惊讶” ,朗读对话。师:孩子们,养蜂人是什么心情? 生:惊讶(变红)师:认真思考,可以把“惊讶”换成什么词?养蜂人惊讶地说,还可以怎么说? (生答:惊奇、好奇、奇怪)师:我们就来读读养蜂人的话,读出他的惊讶、惊奇、奇怪。(出示泡泡)(出示泡泡)请 1 位学生读。师:叶老师也想展示一下,可以吗?请你们认真听,仔细观察,

8、我读的和刚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提问学生说说不同。师:谁来当养蜂人来问问我呀?请你和我一起读。这会儿,我就是列宁了。请 2 名学生和老师分角色读。师:现在,老师来问问大家,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生齐答: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四、明白路线,体会人物品质(教学第四、明白路线,体会人物品质(教学第 3 段)段)1、品读,领悟品质、品读,领悟品质师:“向导”就是引路的人,引路就是带路。孩子们,蜜蜂不会说话,怎么会带路呢?师: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呢?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请孩子们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路上列宁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把列宁看到的景物用圈画

9、下来。 生:(自由读语文书,画圈)师:列宁在去养蜂人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课件出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 )这两句呀,都是说列宁在看,不过看的不一样。你仔细观察一下,第一句是说他怎样看? 生答:一边走一边看师:很会读书!再看第二句,怎样看? 生:仔细观察 师:不管是一边走一边看,还是仔细观察,列宁不是简单的“看” 。他不仅是看,而且还在想。那列宁想到了什么呢?孩子们,我想和你们一边画画,好,那我们先来画了。列宁开始走了,从小路里走出来,他首先看到了什么

10、? 生: 花丛 (师画“花丛” ,先画一束,这就是花丛吗?继续画,这才叫花丛!)师:花丛吸引来了什么?(画蜜蜂,先画两只,只有这些蜜蜂吗?继续画)师:孩子们,让我们摇身一变,现在我和大家都是列宁了!我们心里非常着急。我们要找那个养蜂的人,可是又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呀。正在这时,我们发现了很多花丛,花丛里飞着许多的蜜蜂。看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你猜到了什么呢? 师:那就是这些蜜蜂很可能和谁有关系? 生:养蜂人 师:很会猜!那就让我们随着这些蜜蜂继续去想。好,我们随着蜜蜂走,继续观察这些蜜蜂有一个特点,它采完蜜之后都要飞到附近的一个 生:园子里。 (画园子,附近就是离得)师:园子的旁边还有一所什么?

11、生:小房子 (画房子)师:我们看到了一群一群的蜜蜂采完蜜就飞到这个园子里,然后园子旁边还有一个人住的房子。看到了蜜蜂、园子、房子,你又能猜到什么呢? 师:好,孩子们,你们看,列宁啊,他不仅是在用眼睛看,更是在用脑袋 学生:想 师:列宁正是因为他认真看,用心想。 所以才找到了谁? 生:养蜂人 师:让我们一块来读读这两句,读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感觉来。 师:你们说列宁的想法对吗? (接着后面出示句子)看,这句话见证了奇迹的出现!齐读!在这个句子里有一个特别的词,告诉我们列宁的想法对了,列宁是真的找到养蜂人了,是哪个词啊? 生:果然 师:列宁很想见到养蜂的人,现在列宁终于见到了养蜂

12、人,什么心情?生:高兴或者开心 师:那就让我们怀着高兴、开心的心情读读这一句。(齐读)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了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你一定想夸夸列宁?生夸2、再读,训练说话、再读,训练说话师:是呀,要想创造奇迹就要像列宁一样,遇到问题善于观察,积极动脑!让我们带上这些好品质,继续学习!(出示句子 1: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句子 2: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句子 3: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句子 4: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 。师:孩子们,请你们看,这四句话中都藏着一个表示位置的词,这些词语很重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把话说清楚!现在,谁来当导游,用上这些词语,向我们介绍自己的校园?(出示说

13、一说:我们的学校在 的附近,走进校门,中间有 ,跑道旁边是 , 的跟前有 。 )师:请孩子们随着音乐去想,去回忆,想到了就举手告诉我。音乐停,师生交流五、课题小结,充实文本内涵五、课题小结,充实文本内涵师小结: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是好品质。正因为列宁善于观察,才让不会说话的蜜蜂会引路。正因为列宁很爱思考,才让不会说话的蜜蜂会引路!师升华:此时此刻,列宁在我们心目中不正像一只会引路的蜜蜂吗?他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因为他的话在鼓舞着我们努力前进!让我们牢牢记住!请孩子们回家后把他的名言背下来。是呀,学习,学习,再学习!孩子们,像列宁这样会引路的名人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希望孩子们多读名人的故事,从

14、他们身上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城南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城南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板书设计26 蜜蜂引路花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 做出判断教学 反思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

15、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读自悟,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借助想象,在纸上描绘列宁住处,引蜂人住处,路边花丛,园子的图画,即进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的培养。 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简单画出线路图。能区分“往常”与“常常”表示不同的意思。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养蜂人见到列宁时惊讶的语气,并体会人物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特点。在这节课里,我能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思想,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含义,并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如:小组合作、同伴交流、师生对读。并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利用简笔画画出列宁怎样通过蜜蜂找到养蜂的线路图。从整节课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老师在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不足;教学流程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