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10664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集成灶-可可 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国武术究竟在研习着怎样的商业套路?中国武术的商业江 湖上又上演着怎样的纷争与较量?2013 年开年, 功夫巨制 一代宗师的上映,再次引爆大众对中国武术的关注。也许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一个关于功夫的传说。它数千年遵循 口耳相传 甚 至 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的传承规则,它始终带有一丝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色彩。然而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国武术究竟在研习着怎样的商业套路?昔日的江湖 门派今安在?中国武术的商业江湖上又上演着怎样的纷争与较量?武当:传统武学的现代推手武当武术,在风格上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2、其市场化道路也印证了这一点:恪守传 统、步步为营。预备,做! 进步,退步,转身,第一套 即便在春节期间,袁修刚的武当山道家传统武馆依然严格遵守着正常的作息时间:从清 晨 5:40 开始,直到晚上 20:30,每天上下午各二节课,时间从 90 分钟到 140 分钟不等。这是 42 岁的袁修刚,武当三丰派的第十五代传人,上武当习武的第 21 个年头。从某种 意义上说,他亲历并见证了武当武术的市场化历程。2004 年,经师傅同意,袁修刚在武当山脚下筹办起自己的武馆。如同名字 武当山道家 传统武馆 一样,在商业化的形式之下,袁修刚这些年来一直执着坚持 传统 二字。这不仅 表现在他依然穿着传统道服,梳着

3、一丝不苟的发髻,还表现在他 尽可能传统 的教学方式。2007 年,袁修刚把武馆搬到武当山玉虚宫旁,学员的习武场地,就在玉虚宫内。武馆的 课程,都是传统的武术项目,除了太乙五行拳、玄武拳、八卦掌、太乙玄门剑等代表性的 拳法和器械之外,还有各种武当传统功法和气功。每天,他都会带领学员打坐,领悟武术 之道;学员在习武时偷懒或者开小差,他也会像师父当年处罚自己一样象征性地打上两下;除 了授课,武馆别无其他经营项目,哪怕是销售配套的武术用品或书籍、音像产品 在袁修刚看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经营上的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并不矛盾。 他把自己武馆的主要市场定位在养生产业,与之相对应的,开设了气功、太极、

4、道家内丹 等授课项目;而在生源上,他更是大力开发海外市场,一身道服的他用英语向外籍学生授课, 已经成为玉虚宫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国武术究竟在研习着怎样的商业套路?中国武术的商业 江湖上又上演着怎样的纷争与较量?不过,也许正因为对传统武术的恪守,袁修刚告诉记者,武当山附近大大小小的武馆 大概有二十家左右,但都不能形成规模。规模较大的,像他自己的武馆,也只有三百余名 长期在馆的学生。峨眉:商海亦江湖与武当武术恪守传统相比,峨眉武术的商业化之路更像江湖之争,门派之争,剩者为王。江湖上只有少林、峨眉和武当是门派,其他的都只是拳种。 这是记者采访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汪键时,他最常

5、说的一句话。作为峨眉武术非物质文 化遗产仅有的两名传承人之一,江湖上更习惯于称他为峨眉派 掌门人 。而事实上,他的 头衔还有乐山大佛文武学校校长、峨眉武术表演团负责人。45 岁的汪键是乐山当地知名的 武术企业家 。最开始创办武术培训班时,为筹措资金,汪键采用一种很 江湖 的方式,带上学生,搬 上桌椅板凳,在体育馆门口现场表演招生,每个学生收 50 元学费,后来则更 江湖 在峨眉 山体育馆里,汪键摆下擂台,由六名自己的学生守擂,任何人只要攻擂成功,便可得到 1000 元的奖金。这场擂台赛,他的学生拿下了六场比赛中的五场胜利,而 10 元一张的门 票,共卖出了三千张,与体育馆分成并扣除成本后,汪键

6、净赚 5000 元,那是他从事武术产 业的第一笔收益。然而从武林到商场,之间的障碍绝不仅是资金那么简单。随着倚天屠龙记等具有峨眉武术背景的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流行,汪键回忆,上 世纪 90 年代中期,峨眉武术产业迎来一个发展良机,在峨眉山所属的乐山市,一级武馆的 数量有十几家,机构多了,竞争随之而来。这种商业上的竞争并非以商业的形式来体现,而是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踢馆。功夫上 较量,谁赢了市场就是谁的。经营培训班和武术学校的过程中,汪键曾数次遭遇他人找上 门来踢馆。他说, 做武术培训,不仅要有资金,有生源,有真本事,还要会处理各种人际 关系。 这就是江湖。剩者为王。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

7、国武术究竟在研习着怎样的商业套路?中国武术的商业 江湖上又上演着怎样的纷争与较量?与武当派的坚持传统武术不同的是,汪键的大佛文武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开放而多样, 不但开设了峨眉派传统武术、现代竞技武术、散打,甚至还有市场上热门的跆拳道、泰拳 等课程。截至 2012 年底,汪键的武校已经有长期在校学员五六百名。在武术培训之外,依 托武术学校的人才,他还与峨眉景区管委会合作,在景区剧场每晚举办一场 功夫峨眉 的 演出。在武术培训之外,峨眉武术开始有了新的盈利模式。尽管如此,对于峨眉武术而言,这样在武术和商业能够较好结合的案例并不普遍。少林:武林至尊的盛世与迷惘人人为少林而来,可真正的少林在哪里呢? 天

8、下武功出少林。这句武侠片中常见的台词,同样适用于中国武术市场化的进程。江湖上,释永信被戏称为 最离谱 、 最高调 、 最商业 的少林方丈。他做少林武僧团 的巡回表演,搞功夫海选。他领衔的少林寺商业化催生出众多寄生于少林功夫上的武术学 校。2013 年 1 月,当记者来到少林寺所在地河南登封,尽管早有心里准备,还是被数目繁多 的武校震撼了。这座有着 武术之都 称号的县级市里,仅经批准成立的各类武校、武馆, 数量就有六七十家。 少林 二字,成了这些武校共同的金字招牌。对于集团化运作的少林寺,即便是直接从事武术产业的武僧们,职务再高,也不过是 技术工人 或 职业经理人 。而直接以商业主体分享这场少林

9、武术商业盛筵的,除了出身少林的俗家弟子或还俗僧人,便是那些来自民间的武术教育、演出机构。释永帝是最早一批走出少林寺从事武术产品的僧人之一。他是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 师弟,曾经在少林寺担任办公室主任。1993 年 10 月,释永帝在少林寺附近,开办了少林 寺武僧文武学校。正宗的少林武僧身份,加上在学员中良好的口碑,让他的学校讯速发展 成登封当地规模最大的四间武校之一,到 2012 年底,学员已经突破 3000 人。不过,像释永帝这样离开少林自己创业的武僧毕竟是少数,庞大的少林武术市场被各种 差参不齐的民间武术机构占领。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国武术究竟在研习着怎样的商业套路?中国武术的商业

10、 江湖上又上演着怎样的纷争与较量?张培林的武术学校位于登封一条并不繁华的街道上。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怀着对少 林功夫的痴迷与敬仰,张培林初中毕业后瞒着家人来到登封,进入了刘宝山所创办的塔沟 武术学校。在塔沟的五年中,张培林不仅学到了功夫,还亲眼目瞩了这所由农民创办的登封第一家 民间武术学校所创下的商业奇迹。他在学校的几年中,塔沟武校的学员数量几乎以每年上 千人的速度增长,到他离开时,学员数量已经近万人。从塔沟武校毕业后,张培林与朋友合作,在登封开起了自己的武校。最初几年,武校确 实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然而 21 世纪前十年,登封的民间武馆武校最多时数量已达上百 家,除了塔沟、鹅坡、小

11、龙和释永帝的武僧学校四大武校外,其余各家在规模和项目上并 无太大差别,行业陷入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众多和他类似的民间武术教学机构创办人,想到的办法只是拼命抓住 少林 这根大树。 张培林告诉记者,少林武僧是武术培训市场上最稀缺的资源,虽然他们不能直接办武校, 但只要想参与武术市场,马上会有武术学校聘请其做指导或是顾问,以给自己的学校贴上 少林 的金字招牌。这场属于少林这个商业武林至尊的盛筵,似乎正浮现一种无奈的迷惘。连张培林自己都 疑惑, 人人为少林而来,可真正的少林在哪里呢? 看不见的内伤定位的偏差、成本的压力和人才的匮乏,是中国武术行业商业化发展中的内伤。2013 年春节刚过,重庆红岩武术馆

12、馆长文进军便开始四处联系,安排学生出去打商业比 赛。对目前国内的商业比赛,文进军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对于他这样并没有门派 和品牌可供借力的民间武术培训机构,这些比赛提供了难得的宣传机遇和收入来源;恨的是, 这样的比赛,走的完全是 精英体育 的路线,不但观众看不懂,甚至有些选手一场比赛打 下来都不知道谁输谁赢,完全要依赖裁判的宣判。精英体育 的路线的结果是,本来应该大众化的武术,事实上却是绝大部分人根本无法 参与进来。 在文进军看来,传统武术一直无法得以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家看不懂, 参与不进来。他理想中的民间武术商业赛事,是一种无门槛、简单化的模式:比如在一个 酒吧里搞一个擂台,给

13、大家提供护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谁都可以上去较量一番。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国武术究竟在研习着怎样的商业套路?中国武术的商业 江湖上又上演着怎样的纷争与较量?这种设想,源于他在经营武馆中遭遇的尴尬现实。文进军的武馆,主要以中小学生武术教育为主。面对市场,他无奈发现,现在大众对武 术似乎抱着纯粹的功利化目的。中小学生学武术,更多只是为了在升学时获得加分。目的 达到之后,很多本来资质不错的学生就这样白白流失。而在各类比赛中长期担任裁判的代凌江看来,人们对武术日益功利化的认知,源于武术 并没有实现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性转变。传统武术的本质是技击,通过打斗实现儒家文化 中保家卫国的教义。千百年来

14、中国人对武术的热爱,其实是对这种武术精神和侠义之道的 向往,武与侠一直密不可分。而在冷兵器消失之后,武术的这种功能已经不复存在,进而 转化为体育、表演和健身。但现在武术产业上的绝大部分企业,还并没有针对武术这一社 会功能的转变重新找到自己准确的市场定位。除了定位的偏差, 现在武馆越来越难办。 采访中的每一个从业者,几乎都对记者发出 了这样的感叹。这种经营上的困难,最直接地表现在成本压力上。袁修刚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2007 年,他将武馆搬迁至玉虚宫旁,房租和装修的费 用便超过了 100 万元;聘请一名教练工资大概在 3000 元上下,加上其他办公室和后勤员工, 一年下来仅工资支出便高达 50

15、 万元。而据汪键估算,武术学校一年的教学成本在 300 万元 左右,其他如演出、养生等相关产业的成本也基本是这一数字。除了这些固定经营成本,企业还需要资金进行滚动扩张和发展。十几年来,汪键的武术 学校经历了三次规模化扩张,而袁修刚则一直遇到有学员提出要求,想在习武的同时,了 解学习一下中医、针灸、乐器、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他知道那会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但受资金的限制,却一直无法实现。成本的压力和收益的不足,直接导致优秀武术人才的流失。袁修刚有一位带了十几年的 入门弟子,他非常希望这名弟子能够成为自己武术的继承人,然而就在去年,迫于生活的 压力,这名弟子彻底离开武术行业。商业武林的 魔教 在

16、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国武术究竟在研习着怎样的商业套路?中国武术的商业 江湖上又上演着怎样的纷争与较量?如果说定位的偏差、成本的压力和人才的匮乏,是中国武术行业商业化发展中的内伤, 那么还有一些业内的乱相,则是危害整个武林的 魔教 。尽管在武术教育上,商业化的武馆、武校日益取代了传统的师统传承,然而武林内部一 条不变的规则却是:学生越多越好,但入门弟子数量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师父能够有足 够的精力将自己的武学传授给徒弟,实现传统武术的传承。然而就是这样数千年的规则底线,也在被利益所挑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 诉记者,师父正式收徒本没有入门费,或仅是象征性收取,但现在一些师父收徒弟时,完 全是看钱说话。他知道有人收徒弟入门费 5 万元,更有 大师 短时间内收了 400 多名入门 弟子,因此还有专门的中介,拉人拜师,从中收取不菲的介绍费。而对少林寺等一些知名武术 品牌 的 山寨 ,更是疯狂。 随便在网上一搜,少林寺招 生办公室,少林寺武术招生网,少林寺武术集团,少林寺武术学校,少林寺直属招生总处 比比皆是。每家都号称是少林寺主办,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