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10290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鄱阳湖湿地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长期水淹的响应湿地水文过程:水位的时空变动湿地植物研究特点:长期水淹,根部生长,厌氧适应机制 湿地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分布水位由浅至深,浮水植物分布其间。水淹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1、植物幼苗生长对水淹的耐受力呈水分梯度带状分布,耐水分布在高水位,不耐水分布在低水位。2、一时的水位水深水分保持量对物种组成和分布及群落结构器主要作用。3、水淹持续时间及强度影响物种组成及分布。水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植物的快速生长靠自身储备的养分及土壤中吸收的大量养分。水淹导致土壤缺氧,土壤养分可利用性下降,抑制植物吸收和运输能力,根功

2、能紊乱,导致植物死亡,生产力下降,生物量减少。研究目的在于寻找合适的水位调控方案,减少水淹对植物及群落的影响。2.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鄱阳湖湿地指陆地到鄱阳湖湖面的过渡带,包括丰水期和枯水期形成的消落地区及附近的浅水区。鄱阳湖属于吞吐型过水湖泊,受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及长江到灌水量影响。丰水期九个湖泊融为一体,枯水期湖区水落滩出,形成特殊的草洲河滩湿地和九个湖。鄱阳湖调蓄洪水的功能在于调蓄江西境内“五河”洪水,减少出湖入江量,同时承纳长江水倒灌入湖,减少长时间高水位对中下游提防的压力。湿地孔隙度大,储水能力高,可以保持大于其本身重量 3-9 倍或更高的储水量。洪水季节,水位每提高

3、 1 米,可容纳长江倒灌量 45 亿 m以上。现今湿地存在的问题:1、过度开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河床抬高。2、湿地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功能减弱,质量下降。3.长江三峡工程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鄱阳湖:4-9 月汛期,10-次年 3 月枯水期三峡:5 月末-6 月下泄流量增加,水位降至 145 米。6-9 月汛期,水位保持 145 米,下泄水量等于入库水量,入库较多时拦洪蓄水,水位抬高,洪峰过后,水位仍降至 145 米。10 月蓄水,下泄量减少,水位抬至 175 米。12-4 月放水发电。三峡 5 月至 6 月上旬增泄正是江西雨季集中期。增泄使得江水对湖水出流顶托比建库前严重,对五

4、河入湖洪水产生顶托作用,延长鄱阳湖圩堤及尾闾圩堤受高水位威胁的时间,增泄对湖区防洪排涝产生重大影响。总结: 湿地的调蓄机制一是湖泊及湿地土壤的蓄水,二是湿地植物的储水。三峡工程运行后,蓄水期与鄱阳湖枯水期重叠,增加鄱阳湖出湖入江水量,鄱阳湖水位下降;5 月6 月增泄,对五河入湖洪水产生顶托,水位上升,对排涝产生影响。三峡工程蓄水后减少入洪,对湿地植物种类影响,对湿地面积的影响。4.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服务功能总价值:3.6291010 元价值量由大到小:调蓄洪水降解污染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生物栖息地保护土壤营养循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主要靠湖区土壤特殊的储水结构和蝶形地貌类型。污染降解价值达

5、到 139.6 亿元。小结:可以探究鄱阳湖降解污染的具体机制,弄清污染降解与水位的关系,三峡工程与鄱阳湖水位的影响,建立模型,通过水文站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鄱阳湖水质分布。5.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调节气候功能:1.通过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抑制高温 2.吸收太阳辐射,减弱降温强度 3.水使湖区热量增加,增加地区积温和无霜期降解污染:1.营养物质和沉积物一起沉降,被湿地植物吸收储存 2.有毒物质吸附在小沉积物表面或粗土分子链中,水生植物吸收有毒物质,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含量高于水中浓度 3.降解污染主要来自水中植物体土壤储水:1.红壤一米土层的土壤水库总库容为 483 米,可调蓄库容达 253

6、 毫米 2.雨季亦有 149 毫米库容保持在调节状态 3.蝶形洼地储水6.鄱阳湖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及湖水位对其影响研究利用 3S 技术,研究各种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境、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7.鄱阳湖湿地适宜生态需水位研究以星子站水位为例适宜生态水位是指维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完整,即在生态结构稳定,物种最丰富时所需要的最低水位。此研究就是要建立适宜的需水位和敏感物种的关系。结论表明丰水期以芦苇作为指示植物,一般分布在 12-15 米,1953 年-1993 年,鄱阳湖丰水期水位在10.27-16.41 米,平均水位 13.80 米,能够满足水位要求。2006 年-2010 年水位为

7、7.67-12.93 米,平均水位 11.54 米,不能满足水位要求,所以丰水期生态需水位为 10.27-16.41 米。枯水期以白鹤作为指示物种,枯水期水生植物分布高程 11-15 米,1953 年-1992 年,水位 10.46-18.50 米,平均水位 14.74 米,2006 年-2010 年水位 9.29-13.95 米,平均水位 11.63 米,所以枯水期生态需水位 9.29-13.95 米。结语中提到水位条件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鄱阳湖湿地植物带状分布,但水位变化直接决定各种植物所处位置的淹灭时间和淹灭深度,对植物的数量及生物量起控制作用。总结:近十年丰水期水位下降,无法满足指示物种

8、生长需求,对于芦苇生长的影响,以及对于优势种群的分布影响及种群更替。枯水期水位降低,白鹤数量增加,可以研究鸟类分布及觅食情况与退水关系。8.鄱阳湖湿地水位与洲滩淹露模型构建目的:研究洲滩变化和湿地草洲生长发育规律,研究鄱阳湖水体变化特征,分析湿地洲滩水位的时空动态变化和洲滩淹露规律方法:对鄱阳湖多年水位进行分析,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DEM 提取湿地洲滩特征,在 GIS 支持下综合考虑地形、鄱阳湖水位、湖泊缓冲区等因素,建立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根据研究区特点及水体在 TM2,7 波段的特征差异,构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国内研究方向 1.湖水面积提取及变化研究 2.湖水水位变化及预测模型

9、 3.子湖泊水位及湿地水位研究。目前研究多是在资料加数据的基础上对水位变化进行估计和统计分析研究,缺少空间变化规律。研究数据来源:1988 年以来的 TM/ETM 影像,1B1 万地形图生成的 DEM,1960 年-2007 年的水位站水位。总结:通过本文研究成果即可由水位情况获得湖区洲滩出露情况,对于植物生长分布、动物栖息觅食情况研究有益。本文研究方法值得研究,通过遥感及 GIS 支持获取信息并将成果展示出来。但是对于具体的文中提到的 DEM,MODIS 等没有了解,文中提到的新的水体指数 FDWI 对于原有指数的改进须进一步研究。9.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污染管理机制研究分析污染入湖途径,计

10、算水环境容量,确定水环境对污水排放的承载能力总结:此类研究的发展包括开发适用于较大流域和便于推广应用的非点染污染负荷模型,无资料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方法和模型研究,耦合多种污染物,水质监测网获取水资源时空性资料结合GIS 与水文模拟模型以及模糊逻辑对水资源进行分析管理。但是水污染处理的研究与水力学、化学有关,净化规律较为复杂,这一方向的研究有待考虑。 10.鄱阳湖水位变化对候鸟栖息地的影响在分析认定鄱阳湖湿地景观分类中水陆过渡带及其上下摆动区 (稀疏草滩区和浅水区 )为越冬候鸟主要栖息地的基础上, 选择不同水位的遥感影像资料, 经解译定量分析不同水位水陆过渡带面积及其空间分布, 从而分析不

11、同水位条件对候鸟栖息地的影响. 进而分析研究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地形水位过程候鸟栖息地变化及对候鸟越冬的影响, 提出湖泊湿地候鸟栖息地 (水陆过渡带 )水位过程的自然变化, 尤其是湖泊湿地微地形水位过程变化是保证候鸟 (尤其是水禽 )越冬的重要影响因素. 枯水期鄱阳湖水位 14. 18m(星子站, 黄海高程 )以上时, 水陆过渡带将缩小乃至消失, 鄱阳湖湿地作为越冬候鸟栖息地的功能将丧失.总结:可以利用水位变化与草洲湿地显露的关系,预测候鸟栖息地面积,合理控制碟形洼地水位,提供事宜的候鸟栖息环境。但是这是基于鄱阳湖湿地水位与洲滩淹露模型构建一文中的成果得出的,算是成果应用而已。11.鄱阳湖

12、水位变化规律的研究鄱阳湖水位超高,候鸟栖息受影响鄱阳湖水位特性分析鄱阳湖水位与湖滩出没规律初析鄱阳湖洪水受五河、长江的双重影响。其湖滩淹没日期的早晚 主要受五河洪水控制,受长江影响较小,但出露日期的早晚 主要受长 江洪水控制,受五河影响较小.46 月五河洪水期,79 月为长江洪水期, 湖水随五河洪水人湖而上涨,湖滩逐渐淹没,:迄长江水下泄而降落,湖 滩依次出露.因此,据瑚滩的历年平均统计资料,高程在 15 米以下的湖 滩掩没日期均发生在上半年;岑露日期均发生在下半年,历年最早出露 日期也发生在 5 月底以后。 总结:鄱阳湖水位分析多是以多年平均水位作为基础,但是当 年植物生长期及候鸟回归期突发的气候变化如降雨等对于生物的影 响却没有探究,在极端天气频率有所增加的近几年,这些气候突变 也会对当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后来的生态系统变 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