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0112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现今太极拳是否失去了神韵我想,对于人们在提出这个问题时,思想上一定有一些参照物的。不知有这样疑惑的人以什么为自己的参照物提出这个问题。与此同时,应该弄清太极拳的神韵是什么,然后才能分析现在的太极拳是否失去神韵。对于已经去世的那些为社会公认的、真正称为太极拳大师的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等,他们演练的太极拳以及运用太极拳的实践,我没有见过。而现在还活着的太极拳家见过上述真正称为太极拳大师中的个别人并向他学拳的人据我采访了解,也剩下极少数人了。现在要说太极拳的神韵,我们只能从一些书本上看到了。书本上的记载是当时人的见闻,也是可靠

2、的。从我所收集的资料中,有一本沈家桢、顾留馨先生写的陈式太极拳中有这么一段名家行拳实例 ,是可以看到一些太极拳神韵的:“年前后,在前北京体育研究社的年会终了时,全城各式武术家们,如纪子修、张策、尚云祥、王茂斋、许禹生等参加余兴表演。当时太极拳方面,有杨澄甫、吴鉴泉双演太极拳。他们采用的都是大架子,两位在表演时,使观众只觉得是在左右逢源之中前进和后退,滔滔不绝地起伏不已,好象站在小划船上横渡长江一样;他们的动作表面上极其绵软,内里却显得含有坚刚;慢到方时快,快得圆时慢,极其匀清地配合着开合,如玉环无端,看不清衔接在何处。他们进退时并不显出在进退,仅觉得逐步在变换姿势,表演完毕的时间约八分多钟,在

3、场的人都叹为观止。名家们在走架子时所以能够达到这种精深正确的要求,当然主要是因为他们勤学苦练,功夫到家的结果。但是内中如缺少往复的摺迭和进退的转换,要想达到这样动荡不已和一气呵成是有困难的。 ”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杨澄甫、吴鉴泉所演练的太极拳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就是这位网友所说的太极拳神韵了吧。现在难以找到象这样对一些太极拳宗师的文字记载,只能以以上的文字为参照物来说明太极拳在行拳上的神韵了。我相信,如果达到这样的水平,神韵应该是出来了。我们看看这段文字对太极拳宗师的描述,说明了太极拳神韵有那些特点。根据描述,可以得到以下一些认识:、 “前进后退、滔滔不绝,如玉环无端。 ”这样的描述不用解释是可以

4、理解到的了。、 “动作表面上极其绵软,内里却是显得含有坚刚。 ”这种说法是抽象了点,但是只能从文字中 去体会。通常练习太极拳,有两种偏离的情况,一是片面地强调所谓的软,软得失去了太极拳绵里藏针的特点;一点是偏于刚,练得与外家拳差不多。很难做到看似绵软,内含坚刚。要做到这里所描述这样,就会出现这位网友所说的神韵了。、 “慢到方时快,快到圆时慢。 ”这种情况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练习方法。现在的确很难看到了。方与圆,在太极拳练习方面,现在也很少有人在练习时注意。因为现在在太极拳演练方面对方圆的要求已经有所变化。在这方面难以回复到前辈太极拳那个时代的情况。如果将这一要求作为太极拳神韵的话,现在的确是失去了

5、。这一要求是练拳者对太极拳演练的理解,但是在一些太极拳门派中,要求太极拳的动作都是圆的。方的情况是不出现了。应该说,过去对太极拳的方的理解和现在的人有所不同,现在在练习太极拳时,在除了个别太极拳种保留有方的动作外,一般都没有方的动作。至于快与慢,现在流行的太极拳只有陈式太极拳是快慢相间,其他的太极拳都是连绵不断,式式均匀的。这也是太极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了。如果现在把这种快慢的要求来要求太极拳的演练,的确也失去了一些神韵。因为标准不同了。问题是我们是否一定要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太极拳。现在的太极拳在这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神韵,这种神韵也是前辈的太极拳传递下来的。、 “摺迭和进退的转换” ,

6、 “动荡不已和一气呵成” 。 “摺迭” 、“进退的转换” 、 “动荡不已” 、 “一气呵成” ,这些要求是前辈演练太极拳的神韵的要求,如果说他们所传的后人在这方面中的某些方面表现不出来,也是实在。但是现在的练法也有所改变,现在也有现在的神韵。并不完全失去前辈的所传。、当然在神韵方面还是其他的内容,这是只是根据上面引述的内容来说的。在原因方面,从引述的内容中看:一是现在的人在勤学苦练方面不如前辈。二是功夫方面不到家。这两点是现在的人在演练太极拳方面不如前辈。这是很自然的事。按照这样说,结论是今人不如故人了。确实在太极拳的功夫上,今人与古人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时代不同了,时代造就一代太极拳家,时代

7、改变着一种艺术,这是很正常的。过去的太极拳主要是用来保家卫国,当然也为健身,成为一代太极拳家的人,他们都是毕生练拳,以拳谋生,故他们必须以功夫来站稳脚跟,功夫好的太极拳家,肯定他所演练的太极拳有神韵。今天,太极拳经过了国家的挖掘和推广,现在能继承下来,达到今天的水平,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特别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原因,太极拳的传授有中断和青黄不接的情况,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太极拳恢复发展,这是太极拳界的春天。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太极拳这种时代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然后能以前辈的成就为榜样,将太极拳逐渐恢复到一定的水平。有了这种认识,我们不要看不起今人。现在的太极拳传人,是连接起今人和过去前辈的桥梁,通过这道桥梁,我们一定能在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方面有所作为。文章选自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