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10054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制度史中国制度史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 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 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

2、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制宗法宗法 制制分封分封 制制源于源于夏夏 备于备于周周 建立中央、地方建立中央、地方 的行政管理制度的行政管理制度父子相传父子相传 兄终弟及兄终弟及 嫡长子制嫡长子制嫡长子嫡长子 继承制继承制分封诸侯拱分封诸侯拱卫王卫王室室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

3、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中央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地方制度演变特点地方制度演变特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2清清明明元元宋宋唐唐隋隋汉汉郡县制郡县制秦秦地方地方中央中央特点特点朝代朝代汉承秦制汉承秦制传承开创传承开创承前启后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 有新发展有新发展 空前加强空前加强发展顶峰发展顶峰发展完善发展完善中朝中朝尚书台尚书台外朝外朝郡国郡国州郡县州郡县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州县二级二级道州县道州县三级三级 二府二府三司参事三司参事文臣路州县文臣路州县 一省二院一省

4、二院行省制行省制皇帝皇帝、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废省设废省设三司三司废废中相分六立阁中相分六立阁康设康设南书房南书房 雍雍设军机处设军机处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 汉武:刺史,汉武:刺史,1313个州监察区个州监察区 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隋朝:同汉朝隋朝:同汉朝 唐太宗:唐太宗:( (道台史道台史) ),1010道监察区道监察区 北宋:北宋:( (监司监司) ),改唐朝,改唐朝“道道”为为“路路” 明太祖: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明太祖: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5、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夏。内容:内容:中央: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创立王位世袭制的创立 相、卿、师等的设立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的设立地方:侯、伯的设立 3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内容: 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做战、交纳贡赋、朝觐述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做战、交纳贡赋、朝觐述 职职 权力:设置官员(行政)建立武装(军事)征派赋役(经济)权力:设置官员(行政)建立武装(军事)征派赋役(经济) 目的:加强统治目的:加强统治

6、,巩固王权巩固王权 破坏:西周后期破坏:西周后期 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的影响: 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构织了全国的交通网构织了全国的交通网 消极:受分诸侯有极大的独立性、诸侯实力壮大时,威胁中央,反消极:受分诸侯有极大的独立性、诸侯实力壮大时,威胁中央,反 而破坏了分封制而破坏了分封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政治制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政治制 度度 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政治

7、上的垄断和特权地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的建立 皇权独尊: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确立“皇帝皇帝”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朕朕” ;命令称;命令称 “制制”或或“诏诏” ,印称,印称 “玺玺” 。 皇帝至上: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影响:影响:直接影响到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直接影响到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推广时间:推广时间:周武王时期周武王时期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

8、宗法制表面上看来是周王的宗法制表面上看来是周王的“家事家事”,但是由于西周,但是由于西周 世袭制,家事也就有了政治色彩,家事即国事。世袭制,家事也就有了政治色彩,家事即国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皇位世袭:“家天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中央官制的建立中央官制的建立皇皇皇皇 帝帝帝帝九九九九 卿卿卿卿左、右丞相左、右丞相左、右丞相左、右丞相 “ “ “百官之首百官之首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 ”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

9、史大夫 (副丞相)(副丞相)(副丞相)(副丞相)律令图籍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位低权重)太尉太尉太尉太尉军务军务 (虚有其位)(虚有其位)三三权权分立分立 位高位高权权重重 内外兼管内外兼管 不得世不得世袭袭军权军权皇控皇控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分工严分工严 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 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

10、制皇权不至旁落。 (分工明确(分工明确 、牵制配合、权力集中)、牵制配合、权力集中) 第二,充分体现出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的特点。“九卿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 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地方建立郡县制地方建立郡县制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 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上承受中央

11、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奉奉奉奉 常常常常郎郎郎郎 中中中中 令令令令卫卫卫卫 尉尉尉尉廷廷廷廷 尉尉尉尉典典典典 客客客客宗宗宗宗 正正正正治治治治 粟粟粟粟 内内内内 史史史史少少少少 府府府府太太太太 仆仆仆仆5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 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1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 划分的划分的 2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

12、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 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 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 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郡县制郡县制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嫡长子制嫡长子制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制分封制分封制1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

13、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 沿用。沿用。 2 2)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 的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的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世界上的大国。 3 3)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开创于秦朝开创于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4、中央集权制的影响6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就是权力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就是权力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最后集中到 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之争。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之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解决这些矛盾而展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解决这些矛盾而展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

15、)秦秦 汉汉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中、外朝制) ( (三省体制三省体制) )隋唐隋唐 北宋北宋 元元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二府三司”) (一省二院)(一省二院)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 秦秦 汉初汉初 汉中后期汉中后期 隋隋 (郡县)(郡县) (郡、国)(郡、国) (州郡县)(州郡县) (州县)(州县)唐唐 北宋北宋 元元 (道(道州县)州县) (路(路州县)州县) (省、路、府、州、县)(省、路、府、州、县) (藩镇)(藩镇)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皇帝中书省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尚书省 (执行命令)(执行命令)门下省门下省 (审核政令)(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吏、户、礼、兵、刑、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