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106193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 (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模拟题 招教事业部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1江西省江西省 20112011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八)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八)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B.不便于管理和设计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2.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C.学生自愿选择 D.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规定3. “教育即生活” , “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 , “学校即社会”是_的基本观点。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2、D.批判教育学4.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索,改变师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由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环节的构成是( )A.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C.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知识布置作业 D.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A.中央 B.地方 C.学校 D.家庭6. 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的表现。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7.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_为重要依据。 ( )A.教科书

3、 B.课程设计 C.教学目标 D.课程标准8.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46 条C.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模拟题 招教事业部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29. 发生在 18 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_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10. 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热爱教育事业 D.尊重学生11. 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 ,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 。这

4、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师爱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职业信念12. 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 ,充分说明了(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13.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 )的概念。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14.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15.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

5、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16. 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是教育的( )A.社会功能 B.人口功能 C.本体功能 D.经济功能17. 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18.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士 B.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模拟题 招教事业部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3C.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D.培养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二、多选题二、多选题1. 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

6、( )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B.有道德,有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C.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全面熟练履行现职务职责D.有合格的学历学位及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E.身体健康2.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3. 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4. 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 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 )A.合作的 B

7、.动态的 C.平等的 D.民主的5.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心理支持C.知识传授 D. 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6. 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模拟题 招教事业部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4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7. 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 。A.教学研讨 B.案例分析C.专题讲座 D.经验交流8. 义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免费性 D.普通性9.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一般经过( )A.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B.从

8、结果动机C.从片面全面 D.从自律他律E.从他律自律10. 下列哪些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 )A.开放性 B.过分制度化 C.霸权性 D.一次性三、不定项选择三、不定项选择1.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 ”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1)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 )A.过程性评价 B.结果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质性评价 (2)下列说法符合新课

9、程理念的是( )A.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 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B.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 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C.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 学习日记, 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 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D.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2.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

10、”死脑子“不模拟题 招教事业部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5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王老师采用的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服法和榜样法B. 学生的不良表现和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有关C. 王老师班上学生的表现体现了教师工作的示范性D.王老师的教育方法没有体现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4)我国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 )A.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 共青团活动C. 班主任工作D. 和家庭教育结合四、判断题四、判断题1. 学校德

11、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2. 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 ( )3. 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 )4. 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 )5. 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 )6.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

12、力劳动相结合。 ( )7.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 )8. 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 )9.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 )模拟题 招教事业部乘华图翅膀 圆教师梦想610. 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 )11. 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 )12.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 )13. 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 )14. 教育评价的实施方法就是考试。 ( )15. 素质教

13、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16.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17.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 )18. 教育的发展最终要服务和归结于人的发展。 (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5.BBCBD 6-10.DDAAA 11-15.CACAD 16-18.ABB二、多选题二、多选题1.ACDE 2.BCDE 3.BCE 4.BCE 5.ABD 6.ABC 7.BCD 8.ABC 9.BCE 10.BCD 三、不定项选择三、不定项选择1.(1)D (2)ABC2.(1)ACD (2)ABCD四、判断题四、判断题1-5.对错对对对 6-10.错错错对错 11-15.对对错错对 16-18.错错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