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扫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4997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服扫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汉服扫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汉服扫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汉服扫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汉服扫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服扫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服扫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服扫盲汉服扫盲总大纲包括:一 常服(基本提炼历史上各有代表性的服饰作为日常汉服)二 礼服(采用一丝不苟的古制 )三 首服(冠帽巾类,历史上礼服和常服配用的冠巾都很丰富,因此汉服复兴越多吸取越好)四 鞋类(鞋履屐等)五 配件类(玉配绦带的挂法,披帛的搭配等)这里先说常服常服一服制分类1 衣裳连制类(深衣)A 男式:朱子制直裾/宋式直裾B 女式:汉式曲裾说明,按现代穿法,男穿直裾,女穿曲裾效果会比较好一些,直裾里面又分汉代直裾,宋明时代穿的直裾,以及朱子家礼中的深衣等,个人感觉朱子深衣好些,下裳幅片比较多,开的幅度也比较大,甚有儒士之风,而宋代直裾幅度比较小,剪裁比较直,汉代直裾则比较生硬,花纹

2、繁乱;女子曲裾,只有汉代的三绕膝2 衣裳分开类(两截)A 男式:上衣下裳B 女式:襦裙a 唐式襦裙(系处胸上)b 宋式襦裙(系处胸下)c 明式襦裙(系处腰部)蔽膝襦外穿标准式两层裙式(明式)C 袄裙说明,男子上衣下裳只有选择先秦士大夫的那种统一装束,后来可能觉得出官入相行动不方便,干脆穿上了衣裳连制的深衣,甚至还是觉得麻烦,以至后来发展成了上下通裁一剪裁到底的长衫,不过在历代礼服中仍保留着男子上衣下裳的装扮,由于礼服比较复杂,将其谈化,只保留样式,就可以作为现代的常服了;女子只有襦裙,由于历代样式基本没什么变化,只是组合搭配的问题,只采用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穿法即可,既按裙系的位置划分。唐朝系在

3、胸裳部位,宋朝系在胸下部位,明朝系在腰部。明朝的腰部又可以分为两种,既有蔽膝和没有蔽膝的,有蔽膝的配有裙带,宫绦等,裙腰也比较厚高,给人感觉庄重;没有蔽膝的也可以配裙带等,但裙腰比较矮,给人飘逸轻柔的感觉。襦,历代长度大小不一,现代制订标准,基本还是以短(齐腰) ,长(齐膝)两种为好3 上下通裁类A 男式a 直裰(有束腰,有衣缘)b 长衫(无束腰,无衣缘)4 圆领类A 男式a 唐式上下通裁袍衫(小圆领)b 明式衣裳连制阑衫(大圆领)c 唐式上袍下裳穿法(大圆领)d 立圆领B 女式a 明式圆领襦裙(大圆领)b 女式上袍下裙(大圆领)说明,由于历代常服用圆领的不多,大概只唐朝平民兴起的小袍褂,多用

4、于公服礼服中,不过也有一些多变搭配,常服这里取这么几样,上下通裁的为袍衫,不过里面下身还单独的穿了一层内裳;衣裳连制的为阑衫,有衣缘,裳摆幅片少一些,开的幅度也小一些。还有一种里穿衣裳外套坎袖袍衫的。这种袍衫大概就类似背心了吧,不过在后代多部常见。女子常服里穿圆领的倒不多,多见于官诰命妇穿圆领,合领。常服的话一般都是一见圆领小衫,下面配裙子的简单装束。按领制分,分为大圆领小圆领立圆领即可5 背心类A 褙子a 男式:明式对襟儒衫 b 女式:明式对襟交领长褙子交领短褙子B 旋袄b 女式:宋式直领明式合领说明,历代关于背心的概念比较混杂,总之就是关于宽松较休闲的褂子和一些附件等,坎肩马甲等也可算为背

5、心,不过代表背心的还应为背子,背子既是背心的意思,对襟搭系,两侧开高*,很宽松。旋袄其实严格来说是历史中发明的流行装,和背子差不多,两侧开*,只不过前后两侧开*后裙摆形成四片,比背子要来的严格整齐,起舞尤其旋转时,四片裙摆张开旋转,故名旋袄。和背子不同的是衣缘一通到底,有领抹,镶边(镶一圈)等6 附件类A 半臂(马甲)b 女式B 比甲(坎肩)b 女式C 短袄(短褂)a 男式b 女式D 褂子a 男式b 女式E 罩衫a 男式b 女式说明,其实这些也可以算做背心里的,多为短,无袖,半袖的款式,披搭在身上的穿法,其实和现代的马甲背心差不多。但为什么没有划分到背心类里?由于褙子旋袄等都是通身的,穿起来完

6、全是件完整的衣服,而其他背心都是作为附件,且比较短小,不算是完整的衣服,比如坎肩马甲等,天冷时完全是作为附加用的,套在已成体系的长衫或襦裙外面,比如罩衫完全是出门套一层的,因此这些按现代汉服制划分,作为附件可以丰富各种体系,可以套深衣,套襦裙什么都可以套于上,而不是作为单独的体系。比如披帛,和罩衫差不多,为什么又算做配件里?像罩衫虽然是作为装饰披挂用的,但也完全是套在身上,而披帛完全是一条长方形布条,搭在身上,连穿都没穿上7 晚服类A 男式:唐大袖礼服(上衣下裳)/道袍下裳B 女式:唐式大袖衫a 长柯子b 短柯子说明,大袖衫严格来讲也算是唐朝发明的流行装,不算汉服,外套广袖罩衫,里面穿柯子或者

7、阑裙(既内衣式样的连衣裙)柯子里面又可以分长柯子(长到拖地) ,短柯子(到腰下,和短上衣长度一样了,下面配唐裙) 。不过现在也可以作为时尚类汉服礼服的存在,因为它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其华丽坦露和西方服饰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现在汉服体系里有不有它,都是无所谓的事,看将来的发展取向8 长裤类A 短衫类(上穿短衫 下穿裤 净袜 袜包裤)a 裤袜b 褶绔B 帷裳类(上穿衣 腰围帷裳 下穿足节 和上面不同的是裤角散开)说明,按一些网友提议应采取古代的短衫配长裤那种样式作为现代汉服最为方便,这里就按裤子的分类加上两种,其实古代除了长到脚面的长衫外也有齐腰左右的短衫,下面穿裤袜,褶绔不一,多为劳动人民的服饰,

8、其实严格来说不是很合乎礼制,因为比较简化,其实古代人里面都穿中衣(就是类似现在的衬衣衬裤)中衣外面有时还需要再套上一层衣,裳才可穿外面正式的汉服。比如唐式袍衫就是如此,现在电视剧里面直接穿皂靴,其实是错误的,里面需要围一条白色的内裳才可以,这样袍衫两面开*时就不至于失礼。不过也可以按下裤分类单独划出一大类来,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常见的打扮二 领制分类1 交领(右衽)2 直领3 对襟4 圆领5 合领说明,交领是最能代表汉服的,也是汉服最原始的特征,历代最没变化处也是交领,和服韩服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受影响都是交领,因此不必多说,交领没右衽也不能算汉服,因为左衽是少数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还有历代其他一

9、些领制没有化入进来,原因是太复杂,而且受外族影响很大,比如胡服翻领,方领,立领等三 袖制分类1 广袖(大袖(唐) )2 祛袂3 平袖4 箭袖说明,自古以来一直到汉代汉服的袖子是有弧度的,划成一道弧后在袖口处一收紧,因此古代记载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往里放,那个弧度就叫做袂。后来道了魏晋时期,受玄学佛学等思想的影响,逐渐没有袖口,整个袖口敞开,变的宽大,但那道弧度还是没变,是为广袖,后多为用礼服中,到了唐朝,受胡服的影响,袖子变窄,紧贴胳膊,但由于上部还是有一些宽度,而袖口处却紧收,呈上宽下窄的局势,是为箭袖。唐宋以降,常服中像汉代那样宽大拖地的袖子很少了,基本变为随身形很自然的袖子,不是

10、很宽,也不是很窄,但合其他民族比起来,仍然是很宽大自然的,为敞袖口。宋明时代的深衣,包括明朝的公服礼服等,袖子仍然有弧度,且有收口,但弧度明显没有汉朝时那么大了,是为祛袂,现在看到的韩服中的袖子,其实就是仿明朝祛袂的,而不过弧度相比之下又小了,至于方袖,就是类似和服的袖子,但也不完全是,正确是应该是李朝韩服的袖子,如果说中国传统袖制是有弧度的,呈半圆形,那么方袖就是直角边,不过方袖究竟是不是中国传过去的,还有待考证四 束腰分类1 腰带A 宽腰带B 窄腰带C 玉带2 绦A 双绦B 单绦3 络子4 裙带5 绶佩说明,按现代汉服划分,腰带可以作为紧一圈围在腰部的,没有垂下的部分,这是狭义的概念。宽腰

11、带就是类似和服的腰带,但没那么宽,早在汉代就有,看汉代服饰搭配的腰带即可。窄腰带就一圈,很窄。平民化的窄腰带多为一布条扎系在腰部,但正统的窄腰带多用于礼服上,常服中提取玉带以及平民用的布帛制成的腰带即可。至于剩下的,既是有垂下的部分了,比如绦,络用于明代常服中。绦分单绦和双绦,双绦则垂下两绦,单绦则垂下一绦,单这种情况不多,两条绦带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直线也可作为现代汉服中的单绦。络子既络穗,也是垂下两条。裙带为系在明代襦裙上,为一长方条布帛扎系在腰上自然垂下剩下的部分,绶佩是连着腰带的,垂下长方形一条,上面印着章纹。多为礼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较宽大,挡在蔽膝前面,为使其稳步缓行之用,有明显的

12、代表意义和礼服性质。如果现代汉服采用男子上衣下裳装的话,用绶佩则更完整,否则好象少了些什么。至于女子襦裙上系挂的宫绦,中国结穗络等一些装饰性的搭配没放在这里面,此系列为实实在在的束腰之物,并非装饰性的挂带汉服的结构体系概览汉服为华夏衣冠,具今已断代六个甲子。汉服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兼有盘领,直领) ,褒衣大袖(亦有窄衣小袖) ,无扣结缨(几乎不用纽扣,而于腋下结缨系带) ,线条流畅,飘逸潇洒(这两点是与同为华夏文化体系的日韩衣冠区分的鲜明特征) 。完整的一套衣冠部件有:首服、体衣、足衣、配饰。一、首服首服,亦称元服。黄帝垂裳制天下的时候就发明了冠, “峨冠博带”自此便成了华夏衣冠的代称。汉民

13、族的成人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足见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冠巾文化几乎是男子的特权,女子除了命妇的凤冠、翟冠外,便是女道士束发戴冠,称为女冠子。男子首服大致可分为冠冕类和巾帽类。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巾帽则搭配常服,多与时尚关系密切。二、体衣按裁制方式大致可分为 3 类:(一)上衣下裳制(衣裳类)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衣裳制的“衣”即上衣,礼服上衣一般是交领大袖,女子服装的上衣多为襦、衫、袄、半臂,袿衣等;下衣主要有裙裳和胫衣两类,也包括襜(帷裳) 、蔽膝等附属。(二)上下连裳制(深衣类)上

14、下连裳的服制也称为“深衣制” 。古时候的深衣,大概都有一定的制度,与圆规、曲尺、墨绳、称垂、衡杆相应合,短不至于露出体肤,长不至于覆住地面。深衣制的衣服按衣襟样式分为直裾、曲裾,有随着时节的冷暖变更有单复薄厚之分。深衣承袭了华夏衣冠制式的古意,可为常服也可为礼服,作为礼服的正规性仅次于衣裳制礼服;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论男女文武,都可着之。深衣在三千年的衣冠史中一直延续到衣冠断绝。(三)上下通裁制(通裁类)中间无接缝、上下通裁的长衫称为通裁制。它包括:袍衫、阑衫、直缀(直身) 、褙子、比甲等。三、足衣足衣亦即袜履。单底的鞋称履,履有三种:一种是用皮革制成,一种是用麻制成。袜以布帛作成,也有以皮

15、革制作。袜一般高尺余,上端有两带,以缚系于足胫。袜也作韈。四、饰件古时常见的佩饰有玉、珠、刀、帨等。不过,如服装分男女一样,佩饰上有着明显的性别区分。(一)女子饰件头面:笄,簪,钗,步摇,梳篦,花钿,胜,玉梅/雪柳,闹蛾,花冠/凤冠,假髻耳饰:耳玦,耳珰,耳环,耳坠项饰:串饰,项链,项圈,缨络,项锁,霞帔臂饰:手镯,臂钏,戒指,护甲佩饰:包括各种佩挂饰件。如霞帔、帔帛、环佩等状容:大致可分为“红妆”和“白妆”两类,在此基础上还有各种面妆,如:花黄、花钿等。(二)男子饰件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男性通常喜欢一些具有进攻性,危险性的装饰品。比如容刀、觽韘、佩剑;而笏头带(玉带)、带钩、钩络带、蔽膝、绶(大绶、前绶、后绶)等则是与据男式服装的特点有关;另外也包括一些中性的饰件,如充耳、容臭、玉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