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4479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日本的刺绣从成品外观上区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点类绣和线型绣,线有直线曲线之分,点有线聚点和线结点之别。刺绣的基本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彩绣,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包梗绣,主要特点是先用较粗的线打底或用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然后再用绣线绣没,一般采用平绣针法。包梗绣花纹秀丽雅致,富有

2、立体感,装饰性强,又称高绣,在苏绣中则称凸绣。包梗绣适宜于绣制块面较小的花纹与狭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单色线绣制。雕绣,又称楼空绣,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程中,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又有玲戏美观的楼空花,虚实相衬,富有情趣。绣品高雅、精致。贴布绣,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 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绣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 布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 棉花等物。铁画技艺介绍和发展情况 文章来源:互联网 【字体: 小 大

3、简 繁】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芜湖铁画的发展史 芜湖铁画,以锤代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功,气韵天成,距今已有 340 多年悠久历史,堪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中华一绝。 ” 芜湖是铁画的故乡。芜湖市是一座具 2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江南鱼米之乡,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下记叙芜湖一带铁冶工人劳作的诗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说明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芜湖一带铁矿开采和冶炼已具相当规模,铁冶行业的发展终于造就了一批少有的能工巧匠,传说吴越春秋时期吴人干将和他的妻子莫

4、邪就在芜湖的赤铸山锻造过宝剑。宋代芜湖县志里也记叙了著名诗人黄山谷描写芜湖高超的造剑技术的诗:“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 ”印证了芜湖铁冶锻技之高超古而有之,而铁画艺术的诞生,追溯其历史渊源,是与我国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高超锻剑、锻锤技艺具有直接的关系。古剑、兵锤的锻打技艺与铁画锻打技艺一脉相通,是成就铁画的基础。而芜湖这个地方惟铁工为异于他地,有众多的技艺高超的冶锻铁工铁画才会应运而生。芜湖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所。在明末清初时有著名“姑熟派”画家创始人萧云从及其他名画家汤燕生、方兆曾、韩铸、丹青、海涛、弘仁、一雨等等,他们的国画宗法自然、我师造化、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崛,笔法如铁匠锻出的

5、青铁条、块。这给当时的铁工匠人心中植入了艺术的种子。高超的铁冶锻冶锻技与韵味独特的徽派国画“激情碰撞”终于结出了铁的艺术之果芜湖铁画。 三百多年前的清代康熙初年芜湖铁工之佼佼者汤天池汲取国画、雕塑、剪纸等艺术营养,红炉熔铁当墨,以铁锤作笔,锻铁进行艺术创造,锻绘出铁画。它是我国工艺美术艺苑中的一株奇葩。是具芜湖地方特色的铁质工艺画。 清朝艺苑一书中记述:“汤鹏,字天池,芜湖铁工,善熔铁作歌,梁山舟先生为作歌,和者甚众。 ”梁山舟在铁画歌中赞道:“古炭千年鬼斧截,阳炉夜锻飞星裂。谁都幻作绕指柔,巧奇江南 笔。花枝婀娜花玲珑,并州雕剪生春风。芙丛蓼穗各有态,络称细卷金须重”清乾隆时进士户部尚书黄铖

6、,在芜湖作过一首咏铁山(即赭山)的竹枝阁 。词中写道:“风卷松涛入梦醒,卧游曾对赭山亭。分明天水明于练,一幅汤鹏铁画屏。 ”对汤天池创造的铁画屏风,线条洁净,天地明晰,栩栩然几可乱真。铁画黑白分明、虚实相衬、立体感强,苍劲潇洒而又古朴典雅,既具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名噪公卿间” 、 “远客多购之”深受人们的喜爱。 铁画自汤天池创制以来,芜湖多家铁工竟相仿制,在乾隆、嘉庆时期,盛极一时,直至光绪后,才日渐衰微,新中国成立不久,芜湖唯一专门锻制铁画的沈义兴铁花铺因无子继承而关门歇业。芜湖铁画处于人亡艺绝的紧要关头,是党的“双百”方针给濒危的铁画艺术带来了春风雨露,为了

7、发掘、挽救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铁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当时的芜湖市领导十分重视,时任市委书记郑家琪多次登门拜访唯一健在的铁画老艺人储炎庆。1955 年成立了铁画恢复小组,1956 年恢复铁画生产的芜湖工艺美术厂正式成立。芜湖铁画从此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工艺美术厂添置了许多较先进的设备,对生产和管理人员进行多种内容的培训,提高了人员的素质,使铁画的艺术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会客厅的巨幅铁画“迎客松” 、毛主席纪念堂的铁书法长征诗 ,安徽省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礼品铁画霞蔚千秋均为芜湖铁画传世经典之作。 芜湖铁画原为芜湖市工艺美术厂独家生产经营,芜湖市

8、工艺美术厂于 1956 年 5 月建厂, (厂址为七更点 7 号)是专为恢复生产芜湖特有的美术工艺品芜湖铁画而创建的单位。1973 年为扩大生产,厂址迁至现九华中路 192 号。铁画自恢复生产起至今一直以芜湖铁画为商品名称,1982 年“芜湖牌”铁画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1958 年企业生产的铁画首次出国展出先后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和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接着先后又在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塞浦路斯、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尤其是 1983 年 6 月7 月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展出时,深受海外人士欢迎,人民日报以“芜湖铁画,轰动美国”为题发表了新闻报

9、导,1959 年1960 年铁画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 、 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1958 年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先后来安徽省博物馆欣赏了芜湖铁画。称赞铁画艺术,提出要发展铁画工艺,要宣传它。朱德委员于 1957 年和 1960 年先后两次接见了储炎庆,鼓励他要打好铁画,要培养好接班人,1964年郭沫若副委员长来工艺厂参观铁画后,连声说“是个创造,是个创造” ,并亲笔题词“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 。赞扬铁画艺术和铁画艺人的贡献。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铁画被打成“封、资、修”的“黑画” ,铁画被迫停产,1973

10、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精神工艺美术厂重新成立,铁画恢复生产,1976 年工艺美术厂为毛主席纪念堂制作了锻铁书法毛主席长征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铁画艺术出现了新的繁荣,铁画品种不断增多,除传统挂件,又发展出瓷板、瓷盘铁画、折叠式铁画、盆景铁画、立体、半立体铁画、大型壁画式铁画。不受框架限制,不受尺寸约束,开创铁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先例,铁画奔马1980 年被评为轻工部和安徽省优质产品,1984 年芜湖牌铁画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1988 年芜湖铁画荣获安徽省优质新产品称号,1990 年芜湖牌铁画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和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金奖,1994 年被审定为全国旅游商品铁画定点生

11、产企业,1997 年至今芜湖铁画连续获安徽省名牌产品和芜湖市名牌产品称号,1998 年获安徽省旅游行业职业道德竞赛先进窗口,2002 年获芜湖市旅游工作先进单位,2004 年企业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6 年芜湖铁画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艺术家纷纷慕名前来参观铁画,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冶金报、世界经济导报、中国青年报、轻工业报、安徽日报、解放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安徽、江苏、山东、上海等电台均作了报导,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安徽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台湾三力电视台也作了专题报导,如铁画传奇 、 铁画铁事

12、 、 中华一绝 、 走进幕后等,随着媒体对铁画的广泛宣传,铁画销售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国内销售 20 多个省、市及外销日本、美国、欧洲及东南亚各国还有港、澳地区。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发展至鼎盛时期有职工 500 多人、厂房 12000m2,年产铁画达十万件以上,企业技术力量十分雄厚,有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被多次评为最佳经济效益和先进单位,1988年晋升为安徽省先进企业,安徽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工艺美术总公司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企业注册的铁画“芜湖牌”商标于1997 年获安徽省著名商标,1997 年芜湖牌铁画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来企业参观芜湖

13、铁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各界人士常年络绎不绝,1991 年江泽民同志来企业视察时还为企业题写厂名,对铁画艺术寄予厚重的期望。 如今工艺美术厂正是一个建厂半个多世纪的老企业,2002 年在通过企业改制转换经营机制后,引入了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企业产品、质量、产量都得到了提高, “芜湖铁画”产品已从建厂时的十几个品种发展到五大系列,2000 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十万幅,市场进一步扩大,成为铁画行业的龙头企业。2006 年 6 月芜湖铁画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芜湖铁画的幸事,我们铁画人为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对铁画事业的发展更充满信心,为科学地保护和

14、合理利用芜湖铁画文化,我厂决定自筹资金,建设一座综合性功能的中国铁画馆,为传承芜湖铁画艺术,弘扬铁画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芜湖铁画生产的技艺介绍 芜湖铁画历史悠久,它是以含碳量低的优质铁材为主要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手工锻、钻、焊、锉等技巧制成,在制作过程中的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按国画中的章法布局,采用散点透视原理确定画面位置、层次。运笔技法上的“工” 、 “写” 、 “皴” 、 “描”及至“渲染”等国画技巧,皆通过“冶” 、 “锻” 、 “钻” 、 “剪” 、 “锉”等锻作技巧来表现。 铁画画体制作一般个人独立完成(大件除外) ,铁画艺人既要有高超的锻技锤艺还需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国画根基

15、,要懂画理,会分析画稿,要将平面的画稿理出层次,理出制作步骤,锻技时要掌握好火候,锤锻应体现锤韵,先初锻成坯后艺锻成形,以花锤锻打另件。使锻打的每一局部都要艺能与外形相适,与原稿件的整体做到结构统一形神统一。铁画有些部件需剪形,剪下的部件要形准艺用为叠层准备,为焊接助技,叠形则根据部件的不同灵活使用,正、侧、开、扒、横、蹲等锤艺交加锻打,进行浮雕加工,使之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达到形艺结合的艺术效果,铁画的红炉冶锻、淬火、剪形、叠形、焊接等完工后,需对照原样稿使用削锉术,进一步修整精细加工,进行整体整形,使铁画质量达到画龙点睛的境地,铁画艺人其技艺、锤功、心力必须高度一致,根据画稿,从平面是通过千

16、锤百炼的锻制成有层次的浮雕形体,给顽铁以艺术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再创作过程。 芜湖铁画是高超的芜湖冶锻技艺与精湛的新安画派艺术的“激情碰撞”而孕育出的。它萌发于安徽省芜湖民间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份遗产。 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国画中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它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捍、锉、凿等技巧制成。它有别于任何画种,不同于其它地方的金属画类,其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按国画中的章法布局近取散点透视原理来确定画中位置,其运用技法上的“工” 、 “写” 、 “皴” 、 “描”等技巧,均通过“冶” 、 “锻” 、“剪” 、 “钻” 、 “抬压” 、 “锉” 、 “凿”等锻作技巧来表现的,其中焊锻技术参照金属用品中的烛台、香炉、铁门、窗及栅栏等的花饰,佛教用品中的铁莲花、铁竹技的锻接方法,细部焊接又得益于金银饰品的镶嵌之巧。并将木雕、砖雕、石雕、泥塑的立体效果和民间剪纸中的艺术夸张手法综合于整个制作过程中,体现芜湖铁画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