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陈欣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04085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陈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陈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陈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陈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陈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陈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巧用心理学知识辅助进行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设计西城实验学校 陈欣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组织课堂教学、提升 课堂效率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重要课堂提问的 设计。而将心理学知识融合在课堂提问设计过程中,将使我们的课堂设计达到事半功倍之 效。主题词:主题词:思想品德 教学设计 心理学正文: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教学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们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而在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中,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

2、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 果的最有效方式。 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 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 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巩固程度; 可以引出新的课题,为新内容的讲授铺平道路;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拓宽知识 面,活跃课堂气氛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课堂提问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质量,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地设计,而在设计 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把心理学知识渗透其中将达到出人意料

3、的结果。一、提问时机的把握一、提问时机的把握1、提问最佳时机的选择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 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 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 于抓住这些最佳时刻。 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 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使 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 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 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

4、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入低潮阶段时, 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防止学生非学习行为的出现(如讲话、打瞌睡、看课外书)。 2、提问前的准备状态和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问前的准备状态在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基本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施行 提问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二者的思维不同步,那么教师可在提问之前, 利用“先行组织者”1对学生激思、激虑、设疑、释义,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然后再提问,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在于此。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在提问后,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时间,具 体等待时间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恰

5、当的等待时间具 有如下好处:学生可以回答较多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而且恰当地回答问题, 减少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增多创造性思维的成分, 提高迟钝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和 相互影响。二、提问内容的指向和集中二、提问内容的指向和集中1 “指向”是指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提问内容及提问 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根据陶行知“小先生制”2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先组织 各种层次的学生代表,每次三、五人,参加课前的各课座谈会,使教师掌握学 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什么内容,什么时机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从而明

6、确教师的提问内容应指向指导、点拨学生的有步骤、有层次的学习内容 上; (2)教师要提出一些引导探究为主的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研究, 从而获得真知,着眼于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同时要注意的是,提问内容还 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须是有意义的问题,必须是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而不是 分散学生思维的问题。 2内容的集中指集中于本节课或本学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重、难点突出。 因为问题的难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作答的完成程度,所以问题的难度要 “适宜” 。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3理论认

7、为,某些概念和规 则是学生完全掌握的,某些概念和规则正处于他们掌握的边缘,另一些则超出 了他们目前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学应集中于处在学生边缘的那些知识内容,即 在“最近发展区”处教学,所以问题的难度应以“最近发展区”处为最好;其 次,教育测量中的“难度”概念为课堂教学提问提供了数量依据,难度 H;难度 H 在 0之间,若难度为 0,全体学生都能回答,难度 接近 1,几乎没有学生能回答,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 0308 之间,使 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回答即“跳一跳,够得着” 。在重难点突出的同时,还 要考虑定义完整,合乎逻辑,不能支离破碎,意义残缺。 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提问内容的指向和集中,要求

8、教师必须十分明确教学 内容与要求,明确教材的系统和主次、重点、难点,抓住主要矛盾和教学关键, 同时又要注意系统性、逻辑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提问的科学化水平。三、提问对象的选择三、提问对象的选择作为提问对象的学生,存在认知方式、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提问对象选择的依据。 1、从认知方式来区分认知方式上来看,场依存型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对外来信息加工的主动 性差一些,他们倾向于以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在受到批评时,学习 效果会显著下降,所以,对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在提问时,应多提一些方向 明确,结构严密的记忆性问题,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许

9、,这样有助于提高 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场独立型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更多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知觉比较稳定,不易为外界变化而变化,当情境需要时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改 组或改造,所以教师在提问这种类型的学生时,应多提一些富有多向性、结构 松散的问题,让他们善于分析、重新组织提供的材料,从而使其创造性能力得 以发展和提高。 沉思型学生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 少;而冲动型学生倾向于很快作出反应,检验假设,且常常不够准确,所以教 师进行课堂提问要求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其发 展。 2、从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来区分 从知识水平和能力基

10、础来看,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差生 等。优秀生的知识素质相对较好,能力相对较强,思维相对活跃,他们能积极 顺利地全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对优秀生多提一些难度和相对较高的需 要快速作出反应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中等生知识素质、 能力基础“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所以对他们多提一些相对适中的、利于提 高其自觉参与的意识问题,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差等生,教师提问时要 注意同时提问成绩反差较大的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学生,教师要求成绩较差的学 生作主要回答,成绩好的学生作补充回答,教师自己作修正性回答,这种回答 具有示范效应,经常运用这种方式,能显著促进后进同学生的热

11、情,调动其学 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自信心,从而以先进带后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总之,要运用好课堂提问这一重要教学手段,要使提问更具技巧和启发性, 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思想品德 课堂的实效。注释:注释: 1、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 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 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先行组织者在学生学习较 陌生的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时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 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 2、 。 “小先生制

12、”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 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 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 “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 ”。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 延绵推广。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 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 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 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 2004 年 3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 2000 年 12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第二节、第五章至第八章、第二十三章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 2007 年 4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第二章第一节至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桑切克著 2007 年 3 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四章、 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