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103963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热爱。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是我们祖国腾飞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 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板书:课题、作者)作者简介: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 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

2、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学法指导】本节课我们用“三读”学习法学习本文。【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学习过程】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指生朗读课文。1、正字音。2、识词义。(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的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1、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黎明。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心好

3、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3、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4、 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不是。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板书: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5、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

4、“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的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1、 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板书)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请用“_,这句话使用了_修辞手法,_写出了_”这一句式来表达。例如:(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

5、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 qing 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

6、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 qing。3、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课堂小结】1、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 1961 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

7、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板书设计】长 江郭 风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拟人、 比喻、排比、 反复【布置作业】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筏 子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黄河,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更以那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铸造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黄河,也给了中华儿女不尽的思考,无边的遐想

8、。在古代,黄河经常是与苍凉、战争结合在一起;现代,则是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励了多少优秀儿女投身抗日救国的浪潮。今天,生活在幸福的社会的我们,就来学习袁鹰的文章筏子,去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黄河的主人”们,去领略那滔滔不绝的黄河所孕育的精神吧!同学们收集了哪些有关黄河的诗词?请大声念出来,在全班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并检查搜集情况)二、背景介绍。本文写于 1961 年,正是我们的国家的“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困难时期”的原因,除了自然灾害,也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1958 年,“大跃进”的狂热,“人有

9、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热,使我们的生产不讲科学,光靠干劲,造成了浮夸风,造成了对国家经济的严重打击。在本文中作者强调“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智”,是有针对性的。补充介绍:羊皮筏子是一种特殊的摆渡工具。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约有 1500 多年的历史了。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运载货物这种交通方式,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为最多。三、作者简介。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 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四、检查

10、预习(投影)。(一)给加点的字注音:规模( )浊浪( )心悸 ( ) 相称 ( ) 似的( )篙子( )吞噬( )湍急( )浏览( )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二)选词填空:1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 B 一泻千里 的规模,但它那 A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2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 A 吞噬 了。三、引导朗读全篇,整体感知本篇的思想感情。1、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本文主要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

11、和自然的伟力。(板书:思想感情赞美黄河的主人)2、本文的题目是筏子,其内容只是为了介绍筏子这一交通工具吗?明确:本文的题目虽为“筏子”,但本文重点是写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精神品质四、重点研读课文倒数第二段。1、艄公“值得景仰和赞颂”,是因为他具有“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 的精神品质。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那位艄公破浪前行。”从正面写出了艄公的勇敢、镇定、细心、老练。 “岸上看的人戏弄着微波。”用岸上的人的紧张与乘客的从容作比较,以乘客的大胆来衬托艄公的技艺高超。“黄河滚滚胆惊心悸。”写黄河,最终是为了写艄公。即把黄河的气势写得越充分,越形象,就

12、也能衬托出艄公的技艺和勇敢、沉着、冷静的品质。“像突然感受到贴着水面漂浮。”主要表现羊皮筏子的体积小,承载重,行进速度快,表现危险。它与黄河的惊涛骇浪放在一起,确实是不相称的。但正是这种不相称,使得羊皮筏子的驾御者艄公的技艺高超得到了突出和强调。换句话说,对比反差越强烈,艄公的形象就得到越大的强调。“眼前这只筏子直射向雁滩。”用比喻写出了筏子的速度之快,再次暗写艄公的技艺高超。“他站在小小的不粗不细的篙子。”写渡河工具的简陋,意在说明,战胜黄河的惊涛骇浪主要靠人,更能突出艄公的经验和判断、勇敢和智慧和镇静和机智。教师总结:A、由艄公的表现,黄河的凶险、筏子的轻小、看客的紧张、乘客的从容和工具的

13、简陋,都能够体现和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B、写法: 对比衬托2、该段中哪句话最为深刻?从全文来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明确:最深刻的句子是“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从全文看,这不仅是对艄公的赞美,而且是对包括乘客在内的征服自然的人类的赞美。4、作者说“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明确: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艰难险阻、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只有大胆镇静与小心智慧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四、归

14、纳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波涛汹涌的黄河及艄公在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情景,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定和机智战胜惊涛骇浪的精神,阐明了征服自然还得靠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的道理。板书设计: 筏 子袁 鹰艄 公黄河的主人 (征服自然)乘 客写法:对比衬托当我死时 一、乡愁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郭风的长江和袁鹰的筏子,这两位作家分别借长江和漂浮于黄河之上的筏子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勇敢机智的劳动人民,在这“千古涛声”里,更有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浓浓的思乡愁绪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板书:余光中)余光中: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主要诗作有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舟子的

15、悲歌、白玉苦瓜蓝色的羽毛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播放朗读视频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余光中的当我死时。(板书课题)了解写作背景:1966 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当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想起自己的经历:自从 1948 年 7 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岁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二、朗读感悟:1 赏读,把握赏读基调:全诗宜使用低沉的语调诵读,感情丰沛,语气舒缓,重点副词、形容词重读。在感情处理上,虚写部分还要读出一种满足感,写实部分还要有一种伤感。2.书写、积累以下生字词,完。鹧鸪(zh g) 未魇(yn):未吃饱、满足,这里是说没看够。饕餮(to ti):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比喻贪食,这里形容专注、贪婪地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