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3894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福鼎市桐南小学 陈建峰陶行知老先生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他坚持教、学、做相结合,这就给我们阐明了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相结合的教育方向。2011 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

2、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总结和概括。因此,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并注意与生活实2际相联系,创造性的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已显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时时离不开数学”。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首先创设

3、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1、请一生扮演营业员、一生扮演顾客,前去购物。帽子:59元、上衣 98 元。(1)一顾客要买价值 59 元的帽子,付给营业员 60 元,问学生该怎么办?(2)请这位营业员说一说收钱、找钱的过程。(3)谈一谈:为什么还要找回 1 元?(4)如顾客要买价值 98 元的上衣,付给营业员 100 元,营业员又该怎么办?请营业员描述收钱、找钱的经过,并谈一谈:为什么要找回 2 元?通过活动,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即让学生自主探究简便算法有了成功的基础,又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是深深地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同时揭示了“多收了几元要退还几元”道理,引申到“多加了几

4、就要减几”,然后出示例题:113+59 和 276+98,由于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就能很快地说出113+59=113+60-1 和 276+98=276+100-2,然后再问为什么这样计算?3如教“165971651003”时,学生对减 100 时要加上 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小东带着 134元钱去超市买了一台 97 元的随身听,问小东还剩下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134-97)学生列式之后请学生亲自操作付钱。发现有许多方法:1、134-97=134-30-50-10-7 2、134-97=134-90-7 3、134-97=134-100+3。这样教学除了使学生理

5、解了“多减了要加”,的道理,还理解了“少减了要减”的道理,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为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生活素材,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二、借助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记下它们的面积大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

6、大拇指指甲面大约 1 平方厘米,教室里日光灯开关盒的面大约是 1 平方分米等,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4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在“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教学导入时,先出示班级集体相片,提出问题:老师想给这张做一个相框,如果相框四周包上铝合金条,面上镶块玻璃,那么做这个相框一共要多长的铝合金条?一共需要多少玻璃?这里求一共要多长的铝合金条就是求什么?求一共需要多少玻璃也就是求什么?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借助于做相框的例子,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三、创设生活情境,巧妙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7、恰当地运用生活现象引入新课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折扣”一课时,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师:德克士的套餐打折了,你说买哪种最合算?先出示方案 1: 汉堡套餐 1(原价 17.50 元,现价 10.00 元)汉堡套餐 2(原价 17.50 元,现价 11.00 元)汉堡套餐 3(原价 17.50 元,现价 12.00 元)学生当然选择了汉堡套餐 1 ,它下降得最多。再出示方案 2:汉堡套餐 1(原价 18.80 元,现价 12.00 元)汉堡套餐 2(原价 15.60 元,现价 9.20 元)5汉堡套餐 3(原价 17.30 元,现价 11.

8、50 元)问:现在买哪一种最合算?在数字的变化中,学生感到有的困惑,这时教师引导他们先算算再讨论交流。部分学生认为,套餐1 价格下调了 6.80 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所以选择套餐 1。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套餐 1 的原来价格最高,下降的幅度并不是最大。双方各执己见,学生在矛盾中迫切期待结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他们算一算下降了百分之几 , 学生很快找到答案,此时再来教学“折扣”,学生易于掌握。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本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四、回归生活,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是为了应用。

9、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比较,实习生活的新的体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6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在教学“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 。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小明

10、的妈妈一行 12 人去旅游,现在要买 12 瓶矿泉水,每瓶 1 元 2 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 10 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 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 元钱买不回 12 瓶矿泉水,妈妈带 20 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分子是一的分数比较大小后,让学生比较一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和一块大蛋糕的三分之一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么比的;学生兴趣很高,知识也在娱乐中得到巩固

11、和应用。又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回家量一量家里的客厅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选一种地板砖铺地,预算一下铺客厅大约需要多少钱?在学习了小数和统计表后,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实践的机会,又带来了创造美的机遇,既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7能力,又培养了创造能力和一定的生活能力,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情。总之,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竭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味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把数学知识溶进常见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学会运用,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尽可能“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