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3822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更新日期:2009-04-15 点击: 刘瑞俊 覃春荣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加味当归芍药散;中医药疗法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下消化道疾病,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理想治法。笔者自19931998 年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 38 例,并与西药组 26 例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表 1 2 组治疗效果表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8 5 13 15 5 86.84 对照组 2

2、6 0 6 11 9 65.3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组 38 例,其中男 25 例,女 13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 63 岁,平均 35.6 岁;病程最短 2 年,最长 21 年,平均 11.6 年。对照组 26 例,其中男 18 例,女 8 例;年龄最小 27 岁,最大 58 岁,平均 32.4 岁;病程最短 1 年,最长 18 年,平均 10.2年。2 组病例年龄、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按照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 1:有典型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血便或脓血便;经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确诊;除外细菌性痢

3、疾、肠结核、肠癌等疾病。2 治疗方法2.1 观察组用加味当归芍药散,药用:当归 10g 白芍 30g 川芎6g 茯苓 15g 白术 15g 泽泻 10g 党参 15g 干姜 8g 败酱草 15g 川黄连10g 秦皮 10g 木香 10g 脾虚甚者加黄芪 15g;肝郁甚者加柴胡 10g,枳壳 10g;阳虚者加附片 10g(先煎),桂枝 6g,或合桃花汤;湿热重者加苍术 10g,黄柏 10g;血虚者加阿胶 10g(烊化);粘液偏多者加乌药 10g,薏苡仁 15g。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口服,15 天为 1 疗程,治疗 2 个疗程统计治疗结果。2.2 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每次

4、0.5g,每日3 次;强的松口服,每次 5mg,每日 3 次。疗程同观察组。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标准。近期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粘膜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正常,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粘膜病变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大便次数减少,肠镜(或)钡剂灌肠粘膜病变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肠镜(或)钡剂灌肠粘膜病变无改变。3.2 治疗结果 2 组疗效比较见表 1。2 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4 典型病例患者,女,35 岁,干部,1995 年 10 月 12 日初诊。主诉腹泻

5、、腹痛、解粘液血便 3 年。3 年前不明原因地发生腹泻、腹痛,解粘液血便每日 45 次,伴里急后重,发热,口渴,经中西医治疗,症状稍有缓解。曾于 1994 年 5 月,因症状稍有加重,到某市医院检查,经肠镜检查结果为乙状结肠粘膜有溃疡性改变,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予西药为主治疗,症状缓解,现经人介绍求治于中医。诊查:腹泻日行 23 次,大便质稀以粘液血便为多,左下腹隐痛而不胀,纳差,口味略淡,常感周身疲乏,舌淡江、苔白厚腻中有浮黄,体质略瘦,脉弦细重按无力;血常规 Hb70g/L,大便常规红白细胞() ,肠镜报告(外院资料):乙状结肠溃疡。西医诊断同上,中医辨证为肝脾不调,气血

6、不和,湿热郁滞。治以柔肝健脾,益气和血,清化湿热,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药用:当归10g 白芍 30g 川芎 6g 白术 15g 茯苓 15g 泽泻 10g 党参 15g 干姜 8g败酱草 15g 川黄连 10g 秦皮 10g 木香 6g3 剂水煎服,日服 3 次,忌冷食及油腻之品。二诊:服药后大便次数稍减少,日解 2 次,便质较前为溏,仍带粘液及血,时有腹痛,舌淡红,苔白厚湿腻,中略有浮黄,脉弦细仍无力;方药略起效用,守方 5 剂。三诊:大便溏烂带粘液,无血,日解 2 次,腹不痛,纳食略增,精神稍好,舌淡红,苔白厚湿,脉滑细,症状大有改善。肠道湿热之滞已解,脾胃虚弱之气未复,肠壁未固,改以柔

7、肝健脾,益气固肠为主,方减败酱草,秦皮,川黄连减量为 6g,加黄芪 10g,陈皮 10g,乌梅10g,7 剂水煎,服法如前。后续诊 2 次,症状体征消失,嘱其服药至一月复查肠镜,结果肠镜示结肠及直肠粘膜无病变。5 讨论与体会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属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粘液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类似于祖国医学的“痢疾” 、 “肠癖”等病证。现代医学无特异性治疗,多用激素及磺胺控制病情,有一定的效果,但较易复发,久用副作用大。中医根据证候多责之于湿热蕴肠,脾虚肝郁,久则脾肾两虚,或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邪实为标,治疗以健脾为主,兼清湿热,标本并治。笔者认为

8、本病起因乃湿热为患,迁延日久累及肝脾,至其慢性期多呈肝脾失调,气血两虚,气血失和,津液失运,湿热之邪缠绵不去,甚则肝脾肾虚,寒热错杂;治疗当以疏理肝脾,调和气血,清化湿热为枢要。当归芍药散为金匮要略之方,功能柔肝健脾,活血利湿,原著用于治疗“妇人怀娠腹中睵痛” ,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其能疏理肝脾,调和气血,布运津液,颇合本病病机。方中芍药、当归、川芎和血以运气,芍药倍于他药,以柔肝不使其克脾土,赵以德解原方说“此因脾土为木邪所客,谷气不举,湿气下流,搏于阴血而痛,故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 2 ,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筑土以御水,乃“利小便而实大便”也,加党参、干姜益气温脾,振奋中洲,加败酱草、川黄连、秦皮洁化肠道湿热,加木香理气,诸药合用以使肝木条达,脾土健运,气血调和,湿热清化,故而对本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编辑彭洁林江)刘瑞俊(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中医院 钟山县钟山镇书香西路 25号 542600)覃春荣(广西钟山县人民医院 542600)参考文献1,江苏省卫生厅.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7108.2,姜春华.经方应用与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