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3512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提问有效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思维平均数教学提问设计问题情境一(课件呈现)问题情境一(课件呈现)1、这是狼队和羊队的投篮比赛成绩统计图(人数相同) 。请你判一判,哪一队获胜?(学生很快得出羊队获胜,因为羊队投中 24 个,狼队投中 20 个。 )2、狼队很难过,这时,小灰灰来了,他说:“爸爸妈妈你们别难过,我来帮你们”。他跑到相应的位置上,投进 5 个球。师宣布:“狼队获胜,因为现在狼队共投中 25个,羊队还是 24 个” 。从而引起学生的公愤, (比总数不公平,因为狼队多了 1 人) 。师趁热追问:“人数相等,比总数公平,人数不相等,比什么才公平呢?”从而快速引出比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2、才公平。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尊重教材原有情境图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合理添加一个两队人数相等的投篮比赛统计图,得出在人数相等时,通过比总数来评判胜负。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问题出发,再去探究教材中人数不等的投篮比赛统计图,学生就不会受人数相等才公平干扰了,他们会想:“人数相等,比总数,人数不相等,比什么呢?”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学生就不大可能跌入加 1 人或减 1 人的死胡同里去了。这一设计,效果好,学生兴趣也浓。问题情境二问题情境二当学生得出比每队平均每人投中球的个数才公平后,我及时追问:那到底哪个队平均每人投中的球多呢?你们可以在本子上算一算,求出平均每个人投中几个球?也

3、可以火眼金睛,直接观察图得出结论。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赶快开始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个“火眼金睛”就把移多补少法巧妙地渗透进去了,解决平均数两种方法自然出来了,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率也高。当学生说出用移的方法时,学生叙述怎么移,我就在课件上演示,把投中多的球移动补给这组投中少的队员,并移走的球要留虚圆的痕迹,补来的球要换一种颜色,这样有利于平均数意义、特征的理解。最后,我揭示课题,象这样在一组数据中,本来每个数不相等的,通过合起来再分或通过移多补少,就变成相等的数了,这相等的数叫做平均数。问题情境三问题情境三请仔细观察,这个平均数 5 是真的表示每个队员都投进 5 个球吗?(不是) (灰太狼

4、投中的球比平均数多,狼二叔和蕉太狼投中的球比平均数少)为什么他们都变成 5个了呢?(因为灰太狼多出来的 2 个球,给了 1 个狼二叔和 1 个蕉太狼) ,那平均数 5个跟红太狼、小灰灰投中的 5 个,意思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小灰灰、红太狼的 5 个是他们自己投中的,而平均数 5 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来的,是代表整个队的比赛水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将平均数的理解与移多补少统计图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统计图生动、直观的优势,借助统计图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促进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特征、作用的理解,这种理解有一定的直观表象支持,符合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问题设计四问题设

5、计四1、 (1)全体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 10 元。(2)笑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4 门平均成绩是 92 分。(3)小青班里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145 厘米。师追问:“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捐了 10 元呀? 笑笑数学有可能考 100 分吗?猜一猜,小青的身高可能有多高?”2、 美羊羊有三条漂亮的丝带,第一条是 5 分米 ,第二条是 10 分米 ,第三条是6 分米。请你先估一估,下面哪个数最有可能是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5 分米 7 分米 10 分米, (7 分米)那为什么不可能认为是 5 分米和 10 分米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都渗透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的取值范围教学,且能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学生对平均数与一组数中的具体数的联系与区别就更清晰了,深刻领会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体会到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课堂提问永远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只要我们精心去设计教学提问,那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朝着有趣、有效、有情迈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