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

上传人:落**** 文档编号:4103367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技巧之新手必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手必读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 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 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 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 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 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 g ng,其中 g 是声母, 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ng,“ 同“t ng,“隆“l ng,“宗“z ng,“聪“c ng 等

2、,它们的韵母都是 ong ,所 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 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i) 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i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 ai. “遶“(绕)字不押韵, 因为“遶“字拚起来是 r o ,它的韵母是 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 i ,u 、,如 ia,

3、ua,uai ,iao ,ian ,uan ,an,iang,uang,ie,e ,iong,ueng 等,这种 i ,u ,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 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村庄儿女各当家(ji)。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麻“、“家“、“瓜“的韵母是,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 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 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甚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 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

4、音 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 白云深处有人家(ji)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 xi 和 ji,hu 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 si(s 读浊音),和现代 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 )。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和 r 就不能算押 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 n 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 ,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

5、音去读古人的诗;不 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纔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 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 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 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 t,p,k 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

6、中,还完整地保留 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 t,p,k 收尾 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 t,p,k 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 再送气爆 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 破,叫做不完全爆 破。 比如英文的 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 p 音,而只是合一下 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 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 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 楚楚,分别读做

7、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 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 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 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

8、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念 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 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 了。用普通话读古

9、诗,碰到这种字怎么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 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 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 去声。 A:阿凹 B:八捌拔跋魃白伯般剥雹薄逼鼻荸骠憋鳖瘪别钵拨饽泊帛舶箔驳钹勃渤脖鹁博 搏膊礴 C:嚓擦糙插察碴拆吃哧出吹捶戳撮 D:哒搭褡答瘩达怛妲打得德蹬滴籴的涤迪笛狄荻敌嫡跌迭叠耋谍喋牒碟蝶督独 毒读渎牍犊度咄掇裰夺铎踱 E:额 F:发乏罚伐阀筏佛幞弗拂伏袱茯黻幅辐福蝠匐服 G:呷割鸽圪疙胳搁葛革阁格隔嗝膈蛤估刮郭聒蝈国帼 H:涸貉合盒劾阂核盍阖黑忽惚鹄斛猾滑混豁劐活 J:击迹积屐绩缉激圾笈及汲

10、级极笈岌即急吉亟瘠疾嫉棘集楫辑藉籍夹浃荚铗颊 嚼角脚缴觉疖结接揭孑节截杰诘洁劫碣竭捷睫究赳掬鞠局菊桔橘蠲撅孓珏绝噱 决诀抉倔掘崛厥蕨獗矍攫谲爵菌 K:勘棵颗磕瞌壳咳窟诓 L:拉邋疗溜馏噜捋 M:妈抹没谜乜摸膜 N:捏噢 P:拍劈霹泼剖仆扑菩璞 Q:七沏漆戚掐切屈曲阙缺 R:如茹孺 S:撒塞杀煞勺芍舌什失虱湿十石识实拾食蚀倏抒叔菽淑赎孰塾熟刷摔说俗缩 T:塌剔踢贴凸秃突脱托橐 W:挖玩屋喔 X:吸锡膝夕汐析晰蜥腊昔惜息熄悉蟋习席袭媳檄呷瞎辖黠匣侠狭峡暇削楔歇蝎 协胁挟撷戌靴薛穴学 Y:压押鸭轧噎叶一揖荫滢潆拥壅淤曰约晕 Z:杂咋咱脏凿则责帻择泽贼闸铡扎札炸摘宅着蜇螫蛰谪折哲辄辙汁织只侄职摭 执直

11、值殖植掷粥妯轴竹竺逐烛躅著卓桌捉拙灼茁浊酌镯啄琢濯综足卒族昨作怍 一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12、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正值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俄顷 平动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与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偏颇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副词 平重叠 任 仄听任 任务 平动词 二 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醒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听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看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过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望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忘 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