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2939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嵩山少林嵩山少林 景点介绍景点介绍嵩山少林寺景点介绍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13 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是中国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发祥地,故有“禅宗祖庭,武术胜地”之称。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 ,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遂命名为“少林寺” ,后因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于五乳峰山洞面壁九年,创立禅宗,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山门是嵩山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筑,创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 ,额悬“少林寺”黑漆方匾,为清康熙皇帝御书。据少林寺志载:此匾原悬于大王殿正门上方,大王殿焚毁后,移于此处,入少林寺山门,是一条宽阔的慢

2、斜坡形雨道,两旁有许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则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 ,还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禅师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郭沫若为此曾题诗说:“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愿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 。寺内还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 、 唐嵩岳少林寺碑 、 宋苏东坡观音赞等。另外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书写的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山门,应作“三门” 。依佛经言,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现少林寺三门,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 年)敕修时所建。1

3、974 年重修。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 1704 年)御题颁赐。三门殿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神龛后面为韦驮立像。三门前有石狮一对,竖眉鼓目,纯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旧物。三门的八字墙外,有明嘉靖年间建立的石坊两座,东西对称,形制相同。 碑林的尽头是“三大殿” ,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即藏经阁),1928 年这三座重要建筑都毁于军阀的兵火。除三大殿之外,被大火烧毁的殿堂还有:钟楼、鼓楼、客堂、库房、香积厨、东西禅堂、紧那罗殿、六祖堂、阎王殿和龙王殿,还烧了 7 棵大柏树和“五品封槐”等。据说,大火蔓延了 40 余天,这是历史上少林寺最惨重的一次

4、火劫。 慈云堂为嵩山少林寺碑石最集中处,在三门内甬路东侧。廊内集中陈列有北齐以下碑石计 124 品,故亦称碑廊。北齐武平六年少林寺碑 、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 (王知敬书) 、宋宣和四年面壁之塔 (蔡京书) 、宋第一山 (米芾书) ,元皇庆元年裕公碑 (赵孟頫书) 、元至正十四年淳拙才禅师道行碑 、明万历三十七年少林禅师道公碑 (董其昌书)等名碑,皆列其中,实为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现院内植竹千竿,殿阁掩映,为少林寺最幽静怡人的地方。 塔林,位于嵩山少林寺院西约三百米处,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简称,意为坟墓,在我国专指僧人的坟墓。塔内一般安放逝者的灵骨或生前衣钵。

5、 塔林是嵩山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激励后来。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如战争时代,改朝换代等)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 塔林现存自隋以来各代墓塔共 232 座,其中隋舍利塔 1 座,唐塔 1座,宋塔 2 座,金塔 7 座,元塔 43 座,明塔 139 座,清塔 10 座,当代塔 2 座,年代不清塔 27 座,另有残塔和塔基 35 处。面积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林。 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按层级分,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世称“七级浮屠

6、” ,最高达 15 米;按平面形状分,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等;按型制分,有密檐式、堵波式和喇嘛式等。大多数是用砖石砌成,亦有用整石凿制而成。塔体上往往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浮雕。塔铭内容更加丰富,每座塔正面都有塔额,标识塔主名号;有的塔后还有塔铭,几位有较大影响的高僧塔边,还专门树立碑石,详细记载塔主的生平事迹,嗣法传承,以及立塔人,立塔年代等内容。因此,少林寺塔林,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的艺术宝库,也是研究佛教史,少林寺史非常珍贵的资料。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元、明两朝是少林寺历史最为重要时期之一,自元初一代宗师雪庭福裕入主少林,禅宗曹洞法脉重归祖庭,一直传到明末无

7、言正道,其间名师辈出,高僧济济,史称“少林中兴时期” ,并尊雪庭福裕为“中兴之祖” 。结合禅宗史传,可以看到:少林寺的这段黄金时期,亦是曹洞宗的黄金时期之主体表现,亦是该时期中国佛教的重要表现。少林寺塔林中的元、明两朝墓塔及铭文资料,对于元、明两朝禅宗史学术研究,尤为难得可贵。 除塔林外,嵩山少林寺院内及周围还散布着自唐代以来墓塔 17 座,其中唐塔 4 座,五代塔 1 座,宋塔 2 座,元塔 1 座,明塔 2 座,清塔 4 座,年代不清塔 3 座,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法如塔建于唐大周永昌元年(公元 689 年) ,塔室存碑,对早期禅宗史研究,价值更大。 千佛殿在立雪亭北,又名昆卢阁,创建

8、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 年) 。至明崇帧三年(1630 年)与清乾隆四十年(1775 年)先后进行重修,现为硬山建筑。殿内正中的神龛里,供奉昆卢铜佛。殿东端的神台上,有明代汉白玉雕造的南无阿弥陀佛一尊,西墙下供达摩像一尊。殿内东、西和北墙上,绘有彩色壁画“五百罗汉朝昆卢” 。画面以山水云气作底衬,并将五百罗汉区别为上、中、下三层,画中罗汉,有的降龙伏虎,有的持钵显法,有的高谈阔论,有的朝觐上尊。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约一公里,五乳峰下的小山丘上。这是宋人为纪念初祖达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又称“面壁庵” 。三面临涧,古木掩映,为山中胜境;伫立院中,可仰望五乳峰

9、顶达摩洞及达摩大型雕像。现庵院主体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 大殿,创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 1125 年) ,历代每有修葺,主要构件仍为北宋原物。它是河南省现在最古老的一座木石结构建筑,在建筑学术上具极高价值。殿门有砖雕对联:“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 ”殿内供达摩像,并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东、北、西三壁上尚存人物彩绘 23 幅,另有 5 幅在历代修葺已被毁坏,内容为初祖达摩以下三十六位禅宗祖师。绘制年代约在明末,形象质朴古拙。彩绘以下群肩石上,以及大殿的十二根檐柱,四根内柱,神龛须弥座束腰部分,都雕刻着精美的浮雕。内容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和山水等,画面非常丰富,

10、造型生动,构思巧妙,意境悠远,刀法劲健,皆为北宋宣和七年(公元 125 年)大殿创建时所刻,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少林寺石刻中的珍品,也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殿前尚有传六祖手植柏一株,围四米多,传说六祖慧能回少林拜祖,用钵盂将树苗从广东带回,植于此地。 千佛阁,为明代初祖庵住持福元创建。内供达摩,并供观音菩萨像。千佛阁前有北宋靖康元年(公元 1126 年)舍利石函一具,四面有线刻画,图中天王怒目圆睁,或持剑,或执杵;仕女手托花果,姿态优美;鬼王披头散发,凶相毕露。刀法流畅自如,堪为上品。庵院内尚有碑石 40 多通,其中著名的有:宋黄庭坚达摩颂碑 、宋蔡汴达摩面壁之庵 ,明刻达摩面壁图等。 从

11、初祖庵后,攀登而上,盘曲周折,约一里许,便到达摩洞。洞在五乳峰中峰上部南侧,为当年达摩面壁九年处。石洞深约七米,高宽三米余,洞外有石坊,明万历甲辰年(公元 1104 年)造,南额题刻“默玄处” ,北额题刻“东来肇迹” 。内供达摩塑像一尊。 甘露台,在寺院西墙外三十米处,传为少林寺创始人跋陀译经处。当年跋陀与勒那、流支一起,在此共译十地经论 ,天降甘露,因此得名。唐显庆年间,玄奘法师亦向往在此译经,致书唐高宗,未果。台上有古柏两株,挺拔如铁。台下东南隅,有古树数株,根出如虬如梁。 白衣殿位于千佛殿东,清代硬山建筑。因殿内绘有少林拳谱壁画,所以又称“拳谱殿” 。殿内神龛中供奉白衣菩萨铜像。南北山墙

12、画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场面。北墙绘寺僧徒手搏斗图共 16 组。这些画面生切地再现了古代少林拳的风姿。 地藏殿位于千佛殿西侧,原为清式建筑,近年重修。神龛内塑有地藏菩萨及左右二侍者像。 除以上主要建筑外,少林寺西侧还有塔院等。据记载,从隋代起,少林寺内就有塔院的建置,唐、宋时又加整修。现在塔院内有古塔两座,同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 年)为少林寺僧广庆所建。少林寺为千古名刹,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天王殿,为寺院第二进殿宇,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原建筑已毁于 1928 年“火厄” ,1982 年按旧制重建。外塑两执金刚像,内塑四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

13、、阿弥陀佛。上悬挂清康熙御书“宝树芳莲” 。屏墙后壁悬塑观音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 钟楼、鼓楼座落在大雄宝殿两侧 ,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四层,高45 米,巍峨雄伟,国内罕见。1928 年,少林寺遭“火厄” ,钟楼毁,大铁钟堕地,裂为数块。现钟楼按旧制重建于 1994 年。大铜钟按原型铸于一九九五年,重六点五吨。钟楼北隅平台上残破大铁钟,即金泰和四年所铸原物,钟上有铭,详记因缘。鼓楼,1928 年毁于大火。现鼓楼按旧制重建于 1995 年。 法堂,位于大雄宝殿后。为高僧讲经说法处。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及少林拳谱秘笈、明大藏经铜版,清少林寺志木版,达摩面壁影石等。一九二八年,军阀混战,国民

14、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悉毁于火厄,殊为痛心。现法堂按旧制重建于一九九二年,内供汉白玉大卧佛,长七米,重十六点五吨。东西两壁经柜,贮中华大藏经 、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 、 高丽大藏经 ,及佛教、少林武术等典籍。 嵩山少林寺寺院历史 嵩山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年) 。32 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惠场、昙宗、志坚等 13 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高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

15、碑 ,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迁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 2000 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 嵩山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据佛教传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华以 4 卷楞伽经教授学者,后渡江北上,于寺内面壁九年,传法慧可。此后少林禅法师承不绝,传播海内外。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大象年间

16、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 120 人住寺内,名“菩萨僧” 。 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宋代略有修葺。元皇庆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至少林,僧众散逃。 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屡次诏令大修,寺院规模有所发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亦很关心少林寺,或亲书匾额,或巡游寺宇。1928 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许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毁。 寺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内有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寺旁有始建于唐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 220 馀座,还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华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