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2822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浙江文综历史卷命题技巧与思路赏析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自主命题的范围日益扩大,除全国卷外,京、津、鲁、沪、皖、闽、粤等沿海各省都出现了地方命制的文综卷,各地试卷在追求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又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格局。浙江从2009 年开始自主命题,每年的命题都云集了省内高校的学术精英,在三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涌现出大量的颇具个性,又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在命题专家们的艰辛摸索中,命题技巧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浙江版的命题风格与特色。一、识记要求大大降低、思维含量不断提升

2、自主命题伊始,曾大量出现依赖教材而命制的题目,命题的素材与表述直接来源于教材,并直接考查散落于教材各处的图片、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内容。命题者不仅对学生知识机械记忆的要求较高,而且考查的知识点较细,“翻翻教材就命题,背背课本就得分“,一度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例如 2009 年 12 题.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该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必须对秦始皇廿六年诏铭图片中的文字记忆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便无法判断该表述正确与否,因为仅根据史学常

3、识,凡是秦朝以前的出现的字体都有可能出现于秦朝的官方文书中。一些题在记忆史实的要求上过于细碎,甚至有些苛求学生,如 2009 年 13 题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这里的 C 项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和 D 项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考查如此之细,给人的感觉是非逐字逐逐句熟背课本不可。“不管是 2009 年还是 2010 年,我们发现浙江历史卷选择题的选项与

4、材料题的答案基本上照抄课本。而 2010 年更是把触角延伸到课本正文边上的“资料卡片“、“学习与思考“等栏目。“(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7 王叶军)如 2010 年 19 题 B 项“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和 20 题“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分别摘自于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学习与思考“等栏目。20 题中“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的表述则来源于“历史纵横“。而 2011 年命题思路最可喜变化在于从定位于课本过渡到了取材于课外,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来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全卷的主旋力,几乎所有的选择题都通过提供合理的材料,创设新颖的历

5、史情景,让学生在历史情境的感悟中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材料类型日趋丰富,既有对名窑地域分布的考查,也有对“标语“等历史实物遗存的考证;既有对地方志所载官方史料的撷取,也有对诗人徐志摩、伟人邓小平等名人口述史料的运用;既对专家学者所作历史结论的评析,也有对社会生活史的全方位的关注。如“婚姻变迁“、身着各式服装的人物参与北平人民代表大会的场景设置,选材的广泛,充分凸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社会史的地位。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与束缚,充分了发挥史料的功能,突出了对学科思维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这使得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真正做到了“志同道合“,教学与

6、考试“殊途同归“。二、材料运用日益充分、利用效度大大提高2009、2010 年的试题中,尽管也有史料的提供,但一些题的材料,形同虚设,纯粹是装点门面,如:2010 年 21阅读表 5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表 5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 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 BC D该题显得十分蹊跷,即使去掉表格中的任何内容,学生选择

7、A 项也是轻而易举,相反,即使认真仔细推敲表格中每一数据,要排除、是不正确的表述也是困难重重,甚至还有可能误导,这种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获取的材料提供,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没有任何好处,从高考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导向功能这一层面上说,可以说是贻害无穷。2011 年的试卷在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上作出了巨大的改进,不仅无效材料或结论缺乏材料依托的现象基本绝迹,而且极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度。如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8、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如果不仔细研读分析“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这一碑名,是很难得出“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这一结论的,命题者不仅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所提供的每一条史料所反映的内容,且要求学生从碑名中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足可见命题技术的娴熟与高超。又如18.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

9、.八一三事变以后只有对土坯墙上四条标语逐一解读,才可以揭示出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日本正加紧侵华,国民政府继续发动内战、围剿红军,中国共产党开始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国民党内部军队已发生分化这样的社会现实。“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的标语反映红军长征已经到达陕北,“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说明国民政府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不断派军队围剿红军,“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既反映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另一方面也反映日本策划的华北自治运动正在积极推进,汉奸政权纷纷建立。“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说明中国共产党已在瓦窑堡会议上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把不愿进行内战的张学良、杨虎城率领

10、的东北军、西北军作为团结合作的对象。“中国红军万岁!“说明国共合作尚未开始,共产党率领的红军尚未改编为八路军和。只有将上述丰富的历史信息汇总以后,才能推断出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西安事变前后。材料利用效度之高,实在令人叹服。三、弘扬时代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的影响下,史学界有否定传统史学研究成果的倾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过于美化西方学术观点,淡化革命史观下的民主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做法。因而在某些问题的处理和认识上发生偏差和缺失。近二年的高考命题不回避时政热点,而且敢于选择敏感的问题进行切入,坚持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政治教育功能。如 2010 年

11、 39 题第 3 小题“评述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的小题中,命题者关于“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的答案设计,颇引来老师们的非议,原因在于三权分立的政治设计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它的民主性,而不会去追究它相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言它还存在局限性的一面,这实际上是历史教学自身的缺失,命题者追求的恰恰是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关注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2011 年 39题第 3 小题“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对已被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淡出视线的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

12、败的原因分析虽有给人导向旧教材的嫌疑,但却使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命题者对历史教学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的意图设计,再次以反面教训的角度说明多党制、多元化、三权分立不适合于我国国情这一事实。至于徐金卫老师所说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原因是“推进过急过快,没有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时稳步前进。“(中学历史教学 2011。47)仅从策略层面分析失败的原因只是看到表象而已,而未能本质上揭示其根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回避热点问题与敏感问题,体现国家意志与学科的政治导向,是浙江卷比之于其他地方卷的一大特色,足以引起今后教学上的高度重视。四、凸现新课程理念、强调考查目标

13、的多元化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考查是全国各地试卷的共同追求,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核上浙江卷作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如以考查过程与方法为例,三年共命制了三道题,三年求索,渐入佳境。2009 年 20 题: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该题虽有考场场景布置上真实感之欠缺,如考场门口悬挂的应是“xx 考点“的横幅,考场内

14、应是鼓励学生沉着冷静应考的标语,但从要求考生进行场景设计这一命题思路来看,是迈出了探索方法与过程目标考查的可喜一步。2010 年 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示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作为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考查,该题在命制技术上也有不够成熟之处,如仅凭一条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缺乏研究的韵味;不开展研究性学

15、习,直接对史料进行解读也可以得出结论,不必运用研究性学习的任何方法;更糟糕的是即使不提供任何史料,学生根据教材所学知识,照样能轻而易举选出正确答案。但该题令人兴奋之处在于结合了当时“南澳一号“发掘的社会热点,又强调对搜集的原始材料进行研读,相对于 09 年考试场景设计题,是上了一个台阶。2011 年 14 题,则是命制较为成功,值得令人称道和品味的精典之作,很好地考查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态度。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 ,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 万,

16、炭 585 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该题不是要求学生搞清宋代有否普遍使用石炭这一事实,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两条关于宋代是否普遍使用石炭相互矛盾的史料的辨析,培养学生孤证不立的史证意识。当两则材料发生冲突、各执一词,难以使对方信服时,只有通过其他史料加以佐证才能弄清是非。考古是获取证据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该题选 C 不正确呢?恰恰是命题者暗藏玄机之处,考古学考证历史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性的,它可以考证宋代有否使用煤炭作民用燃料,但是否“无一家燃薪者“却是无从考证的。说明命题者又要求学生对考古学的知识有一定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