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1892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基础理论讲解:一、葫芦丝、巴乌的构造、音域及分类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共鸣作用。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到主管和附管。主管是主要发育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孔。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捆线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强乐器构造上的稳定。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圆润,注意不要往里推。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和葫芦丝基本相同。2、音

2、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 5 为例,其音域为低音 3 到中音 6, (示范) ,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3、 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 F 调、小 D 调、小 C 调、bB 调、A 调、大 G 调、大 F 调、大 bE 调、大 D 调,巴乌常用调有 G 调和 F 调。二、按孔部位及手形1、按孔部位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是不能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则不准确,让人感到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孔手形比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

3、肚按孔。2、手形为保证手形美观并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这几种姿势。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与手腕形成的角度使手腕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得笨拙,其次从外观上来看让人感到很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 180 度,这样手指的扇动既美观又灵活) ;机翼式(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也就是手指和主管形式成一个不美观的角度,经常还回伴随手指关节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的动作会显得僵硬) ;孔雀开屏式。 (孔雀开屏式主要是形成于打开音孔以后的手指造型,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回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其次,由于手指离音孔太高,当关闭音孔时

4、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应的音孔上) 。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它不正常的姿势。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演奏,整个手形应做到“通” “松” “空” 。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的作用有三个:是起到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放,手形美观。是起到定位的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抬起后,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置,当采用小指固定后会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是保证手形的美观,小指的采用避免了孔雀开屏式,由于采用了小指便限制了其它手指的

5、高度,也就避免了孔雀开屏式,在造型上达到美观。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不容忽视,其运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较快的乐曲演奏中,小指应用更加自由了,不可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速度和旋律的流畅。三、 “咕”音的避免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回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

6、出的音才正常。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是当吹完一个音后,音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声。首先解决音头的“咕”声,大多数初学者均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声,尔后随着气流力度的增加,发音才正常。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用“吐”音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发“吐”音时其实时一个爆发性的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道,爆发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音所需要的力度,便可使乐器发出正常音。所以只要我们

7、用“吐”音开头,音头便清爽干净。其次解决的是尾音的“咕”声,当吹完一个音后,特别是 567三个音较为严重,随之便会出现“咕”声,听起来很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咕”声呢,因为当你吹完一个音后,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这部分余气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和强度,故这部分气发出的音便是“咕”声,我们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后,快速的把嘴唇打开,把气流断掉,余气依然保留在口腔里,便可避免余音“咕”声的出现。四、气息的运用气息的运用,在所有吹奏乐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葫芦丝、巴乌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的重要环节,主要讲一讲吹奏音阶时的气息运用。葫芦丝、巴乌的运气和其他吹奏乐器有明显的差别

8、,一般的吹奏乐器当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力度和强度,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芦丝、巴乌恰恰相反,越是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高音 5 和 6 的吹奏,只需较缓的气流即可。反之则会导致高音损坏,夹有气流声或根本就没有音乐,故初学者演奏高音时要注意气流一定要轻缓。为什么葫芦丝、巴乌的气息运用会如此特殊,从簧片的构造上来讲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葫芦丝、巴乌的心脏部件簧片,它是靠中间象鸟舌头这一片上下振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它的特点是:头部到根部由窄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根部的振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

9、,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其次时葫芦丝、巴乌的每一个音所需的力度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演奏时必须找到发这一个音所需要的最佳力度点,不能强也不能弱,我们通常说的“到位”在此体现得很恰当,所以为什么初学者吹出的音乐不好听,主要原因就是气息得最佳力度点没有找到,通常会出现高音区失声,低音区失真,筒音偏高,或中高区发抖、发沙等等所出现这些现象,排除乐器上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气息力度上的问题。五、低音 3 的练习有一首歌也许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此曲用葫芦丝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极佳,但最令人烦恼的是歌曲中低音 3 的演奏,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演奏或乐器本身这个音不准,故只

10、能避开不奏或翻高 8 度演奏,可这样一来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有遗憾了。如果低音 3 能演奏出来,并演奏好,我们的演奏范围又宽了许多,诸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带低音 3 的曲子就能完整地演奏下来。低音 3 是葫芦丝、巴乌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 5 一样,即关闭所以的音孔用最缓的气流发出的音就是低音 3,低音 3 不如其他音丰满,练习时气流一定要缓,感觉上不用力,只是轻缓的把气送出,低音 3 作头音时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 3 单独练习很容易,但如果练习低音 3 和其他音的转换就有一定的难度的控制,如和低音 5 的转换,同样的指法完全靠气流的强弱来演奏,这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六、滑音的练习

11、及运用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滑音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使音与音的过渡,做到圆润、优美、流畅并富于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别使傣族风格乐曲的演奏滑音的运用使不可缺少的。滑音可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由低音滑向高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只要记住一句话,手指有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效果自然出现。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高音孔向低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自然出现。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具魅力和特色。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

12、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经常强调手指接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七、打音、叠音的练习及运用打音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应用极为广泛,打音符号类似提手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时采用,它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演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低二度。打音的速度要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叠音符号类似又字,叠音的演奏和打音相反。八、颤音的练习及运用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颤音时常用的技巧,乐曲中有了颤音,音乐的表现力更为

13、丰富。特别时高潮部分的快速颤音会让人激动不已。如金色的孔雀 、 多情的巴乌这两首大家喜爱的乐曲,除了本身旋律优美外,重要的一点是采用了颤音的演奏,使乐曲显得更加欢快,神韵十足,令人为之而陶醉。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乐谱里用 tr 标识,演奏方法很简单,就使在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间不断反复,如果需要和上方几度音反复,一般会 tr 上加一个阿拉伯数字,如在 tr 上方标记的使 3 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三度音反复。如果 tr 上方没有标识任何数字,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反复演奏,在葫芦丝、巴乌上 3 的颤音一般是演奏成 3535353,而不是演奏成 3434343,因为这样演奏首先从听觉上不舒

14、服,因为 4 这个音在葫芦丝、巴乌里,它显得很不实在,其次 4 的指法有点复杂,3 和 4 快速转换,显得很别扭难度很高。故 3 的颤音无特殊要求外通常演奏成 35353。颤音的练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练习,方法虽简单,但要熟练快速,那得花一定的时间,练习时先从慢练开始,待熟练后,逐渐加快。练习时无论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忽快忽慢,注意加强双手无名指的训练。九、指震音和气震音的练习及运用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还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号 O 标识,指震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风格的乐曲中用得最多。其方法很简单,顾名思义,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置得下二孔,手指平稳扇动,产生类似弦乐得

15、效果。以全按 5 为例,当吹奏 3 时用无名指扇动 1 音孔,吹奏 2 时扇动 7 音孔其它得依次类推。指震音的练习虽然动作简单,但要练好还得花一翻功夫,主要是手指的练习,要做到外形美观、速度均匀、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发出的音要圆润,不要有痕迹,怎样才能做到虚指颤音的最佳效果?大多演奏者喜欢把虚指颤音每一次颤动都把音孔关闭得很实在,这样出来的效果不是最佳,这会使音颤动的幅度很大,没有优美之感反而觉得是一种噪音,大家可以试一试手指扇动时不要把整个音孔关闭。而只关闭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气震音,也称腹颤音,一般用符号 标识,它是靠气息有规律地强弱交替而形成地水纹般地音波,是依靠

16、腹肌和横隔膜哟弹性地颤动而获得地。其效果也类似弦乐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较栽风格上不如指震音浓郁。气震音给人地感觉是清新,淡雅地感觉栽中速,慢板地抒情曲中用得特别多,二者共同点都是起到美化音乐得作用。二者得有机结合可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达到最佳艺术效果,气震音的练习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十、单吐、双吐、三吐的练习及运用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舌头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吹奏乐曲时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那就时连音和断音,吐音就是解决断音的主要方法,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单吐的练习极为简单,音头须用吐音吹奏,而单吐是连续吹奏,每个音都象唱吐那样去演奏。单吐可分为短吐和连吐,也叫硬吐和软吐,短吐一般用顿音符号标记或用 T 标记,其特点是发音短促而有力,舌头动作轻快。慢短吐时嘴唇的配合很关键,否则会咕声不断,严重影响吹奏效果。软吐的演奏则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时值,做到音断意延,舌头的动作点到为止,不可用太大的力。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苦”字即“吐苦” ,利用舌尖和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双吐一般用“TK”来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