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张瑞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17922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张瑞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作文素材张瑞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作文素材张瑞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作文素材张瑞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作文素材张瑞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张瑞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张瑞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素材张瑞敏作文素材张瑞敏高考作文最新素材-张瑞敏所有的传奇都有个过程。接过帅旗的那个冬天,这个高大的山东大汉并非信心满满。25 年,沧海桑田。当年亏损的街道小厂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张瑞敏带领的海尔集团,成为印证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并走向世界的活标本。 作为海尔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可谓誉满全球,他曾经位列美国财富杂志选出的“亚洲 25 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的第 6 名,位列英国金融时报评出的“全球 50 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的第 26 位,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与张瑞敏一同名扬天下的,是他一手缔造的海尔集团。2008 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 803 亿

2、人民币,海尔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令人赞叹的是,张瑞敏的起点却只是个濒临绝境的街道小厂。 大锤砸冰箱是激活第一炮在中国经济刚刚开始“破冰”的 1984 年 12 月,35 岁的张瑞敏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的前身)厂长,他是这一年里更换的第四任厂长,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负债 147 万元、600 名职工有一半想调走。走进臭气熏天的车间,张瑞敏心情沉重,此前一直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他,对这个破败亏损的街道小厂并不陌生:过去曾经生产过很多产品,比如洗衣机、电动葫芦,但都因质量问题最后被迫停产。质量,显然是挽救这个行将倒闭的工厂

3、的命脉。 “大锤砸出名牌”的故事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张瑞敏刚上任不久。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 400 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 76 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 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 76 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 760 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面对眼含热泪亲手砸烂自己制造的冰箱的职工,张瑞

4、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 ”“质量”两字就这样被牢牢刻进了每个职工的心里,而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美名也开始在社会上渐渐传扬开来。三年以后的 1988 年 12 月,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海尔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羊。1989 年,中国冰箱业在经过了几年“纸糊的冰箱都能卖出去”的卖方市场后,开始供大于求,许多厂家纷纷降价,有的甚至倒闭。但张瑞敏却作出了逆市而行的决定:提价 12%。令人意想不到

5、的是,很多人仍然在排队购买海尔冰箱。逆市提价仍然畅销的结果再次显现了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高远目光,而关于海尔产品质量的故事却仅仅只是个开始。如今,那把象征产品质量的大铁锤早被摆在了海尔展览厅,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会记住它,质量成为海尔 25 年立于不败之地的定海神针。向 “师傅” 出口是迈向世界第一步许多人知道, “琴岛利勃海尔”是海尔 1985 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海尔产品得到德国师傅认可并接纳,用了五年时间。张瑞敏 1984 年初上任时,中国的家电工业还刚刚起步,当时国内有 40 多家电冰箱定点生产厂,生产三星级以

6、上产品的厂家一家也没有。敏锐的张瑞敏开始将目光转向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海外,老牌工业强国德国成为张瑞敏的首选。张瑞敏至今记得,25 年前,他为引进技术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正逢当地节日庆典,德国人好像不经意地说:在德国市场上,最畅销的中国货是烟花、爆竹。闻听此言,张瑞敏的心在流血:“难道我们就永远只靠祖宗的四大发明过日子吗?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有一天,由我造出来的产品能在德国市场上畅销,能在世界市场上畅销”从 1985 年 2 月起,一个月厂房改建完成,两个月 19 条生产线全部安装完毕,又一个月装配线上源源流出了四星级“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单班日产 100 台,投产当年便盈利 248 万元,随

7、后连创历史新高第二年创利税 1000 多万元,创汇 300 多万美元,经济效益增长 44 倍;第三年产值突破 1.45 亿元,创汇 1200 万美元;第四年产值再破 2.5 亿元,创汇 2000 万美元张瑞敏的事业在国内开始大踏步前进,但他“畅销德国”的梦想却实现得相当艰苦。海尔冰箱早就通过了德国的认证,但想销售给“师傅”却屡屡受阻。原因是德国销售商不相信中国产品。1990 年,海尔第一次向“师傅”德国出口冰箱,德国海关和商品检验局都亮起红灯,8000台海尔冰箱硬是进不了德国。没办法,海尔请检验官把德国冰箱和海尔冰箱都揭去商标,放在一起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海尔冰箱获得的“+”最多,甚至比海尔的

8、老师利勃海尔还多几个“+” 。这一下,德国人服气了,经销商纷纷订货。不久,又碰上德国检测机构对市场上的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海尔 5 个项目共拿了 8 个“+” ,排在第一位。事实证明, “中国造”完全可以和“德国造”甚至“日本造” “美国造”一比高低。1990 年,海尔出口德国 2 万台冰箱,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欧洲家电市场。 就在张瑞敏与德国合作没多久,美国一巨型家电企业想要进入大陆市场,来找海尔合作,并且向张瑞敏许诺了天价高薪,但要求必须打美国企业的品牌,必须控股,而打自家品牌与控股这两点也恰恰是张瑞敏与人合作的底线,所以张瑞敏断然拒绝了。这家美国企业在谈判中威胁说:“如果你不和我们合作,我们

9、和中国别的公司合作,第一个要把你打倒!”张瑞敏听后,立刻告诉对方:“我们现在唯一害怕的是自己!”15 年之后,1999 年 4 月 28 日,美国海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又过了两天,4 月 30 日,海尔将 3000 万美元投资砸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个工业园。如果说在这之前,海尔分别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投资建立公司还属于国际化试水的话,那么从在美国创建工业园的这一刻起,则是张瑞敏下定决心将海尔打造成国际化大企业的开始。工业园奠基仪式开始,国歌奏起来的那一刻,少有情绪失控的张瑞敏形容自己“非常非常激动” 。经过 25 年的执著奋斗,今天的海尔在全球已经拥有 61 个贸易

10、公司,在 160 多个国家有近 6 万个销售网点,在当地已然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品牌。哈佛“吃休克鱼”是第一个教材案例1998 年 3 月 25 日,张瑞敏应邀登上了哈佛大学讲坛,他讲了这样一个事例: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一个亿,但亏损为 2.5 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 700 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利 100 余万。后来,这个案例成为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 “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材。此后,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以及各种各样的国际讲坛、国际论坛

11、上,张瑞敏频频被邀登台演讲。到目前,海尔已有 16 个案例分别被收进哈佛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的 MBA 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毫不夸张地说,在 30 年企业改革史上,张瑞敏是第一个形成了自己管理思想的企业家。在创造“海尔神话”的实践中,他不断整理、升华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 “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而在一开始,他的起点却非常低,在海尔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张瑞敏制定的第一条规范,居然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 。紧接着,张瑞敏研究了日本和西方的管理经验

12、,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理念,要求每一个工人和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海尔的研究者们称之为“OEC 管理法” ,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还有许多海尔的经典管理名词或警句为我们所熟识:“斜坡球理论” “市场链” “人单合一” “80/20 原则”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这些名词所闪现的思想精华,却并不只是印刷在书本上,而是被张瑞敏和他的海尔人物化在实践中,并由此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向服务要市场”的理念下,张瑞敏向消费者作出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全方位承诺,完善了“星级服务一条龙”的新概念,要求售后服务中心做到“电话铃响一遍有人接” ,要求售

13、后服务人员在用户家不抽烟、不喝水、不喝酒,不断向用户提供意料之外的满足,让用户在使用海尔产品时毫无怨言;在“创造市场”的理念下,张瑞敏给喜欢精致小巧家电的上海人送去了一种名叫“小王子”的瘦长型冰箱,一下子敲开了上海市场的大门;给既爱清洁又想节省水电的消费者献上了一种 1.5 公斤容量、3 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的“小小神童”洗衣机,一下子激活了 58 月的淡季市场;给盛产红薯的西南地区设计了一种装有过滤网、加粗排水管,既可洗衣服又可洗红薯的洗衣机,一下子打开了当地的农村市场;在“吃休克鱼”的理念下,张瑞敏先后兼并了 18 个企业,并且都扭亏为盈。这 18 件兼并案中 14 个被兼并企业的亏

14、损总额达到 55亿元,而最终盘活的资产为 142 亿元,成功地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的目标;在“人人是人才”的理念下,张瑞敏在海尔营建了一个“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 “你能翻多大的跟头,企业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让人人都有“公平感” ,人人都有“成就感” ;有人问过张瑞敏,你的偶像是谁?他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松下幸之助。这位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有着“经营之神”的美誉。其实,张瑞敏今天的成功和 30 年前另一位伟人的一句话有关:1978 年 10 月,邓小平赴日本访问,参观松下电器展览室时,讲解员把一盘烧麦用微波炉加热后,请邓小平观看。谁都没有想到,邓小平拿起一个烧麦看了一下放到嘴里,此举令人们大吃一惊。

15、他边吃边说:味道不错,微波炉很好。随后他说了那句影响中国企业家的话:“你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就要比人家管理得更好。 ”从单纯的经销商到思想深厚的管理者,张瑞敏的成功,印证了中国人可以“比人家管理得更好” 。海尔不止于“中国第一”所有的传奇都有个过程,25 年前的那个冬天,当张瑞敏第一次以厂长的目光审视冰冷破败的工厂车间时,这个高大的山东大汉并非信心满满。他至今还保留着工厂 1984 年时的很多照片和录像资料片,有人可能以为,张瑞敏当年就考虑好了将来为自己树碑立传,而张瑞敏却回答说:“当时拍照片是为将来万一冰箱厂干不上去,我就可以拿出这些照片来证明:这么差的地方,谁能干上去? ”时势造英雄,谁能干上去?是他张瑞敏硬是干上去了!25 年里他带领海尔人先后迈出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大步。这四大步投射在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的大背景下,则能清晰地看到张瑞敏所带领的海尔集团走过了“从引进技术到创造品牌” 、 “从市场创新到管理创新” 、 “从中国品牌到全球化品牌”的创新历程。张瑞敏已经把一个集体企业变成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他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关于这一点,张瑞敏曾经这样表述:“什么时候,美国人不再认为海尔是中国的海尔,而是美国的海尔,海尔在美国就算成功了。 ”张瑞敏的勇气和野心昭然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