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01149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成语故事、_典故(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成语故事、 典故千里送鹅毛 指鹿为马 千字文 缇萦救父 将心比心 一枕黄粱 余音绕梁 只许州官放火 孔子绝粮 牝牡骊黄 当局者迷 吴牛喘月 慈乌返哺毛遂自荐 富翁的第一百只羊 潘文乐旨 从容一曲广陵散名传千古稽叔夜 气壮山河 树倒猢狲散 愚公移山 苛政猛于虎也 塞翁失马 内助之贤 与 扬扬得意 巧取豪夺 祸起萧墙 破釜沉舟 摇头摆尾 神女峰的忧伤 三顾茅庐 曲突徙薪和焦头烂额 见怪不怪 一饭千金 “强项令”董宣 病入膏肓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五子登科 黄香扇枕 孔融让梨 孔子拜师 赵普夜读 编席抄书 孙敬悬发 苏秦刺股 车胤囊萤 孙康映雪 买臣负薪 李密挂角 苏洵发愤 梁灏夺魁 李泌赋棋

2、 文姬辨琴 道韫咏絮 刘宴正字 道路以目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上行下效 一饭之报 破镜重圆 老牛舐犊 不知所云抱薪救火 暴君难逃 残羹冷炙 柳暗花明 得心应手 市道之交 老生常谈 千万买邻一心归去 奉公守法 争先恐后 以貌取人 木人石心 暴虎冯河 别无长物 天下无双玉汝于成 爱屋及乌 下车泣罪 别有天地 半部论语 抛砖引玉 草菅人命 开天辟地双管齐下 一饭之报 平易近人 不贪为宝 一代楷模 四海之内皆兄弟 冰山难靠水中捞月 天衣无缝 釜中游鱼 糟糠之妻 荆弓荆得 庸人自扰 忧心如焚 金壶丹书心旷神怡 才高八斗 有恃无恐 直捣黄龙 疾风知劲草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心灰意冷 笑比河清 同心同德 来处

3、不易 鹊巢鸠居 卖刀买牛 感戴二天 何去何从甘棠遗爱 无为而治 反裘负薪 和衷共济 利傍倚刀 火树银花 涸辙之鲋 踊贵屦贱伐性之斧 不远千里 宝山空回 画地为牢 不蔓不枝 暴风骤雨 不欺暗室 朝斯夕斯不耻下问 名正言顺 沐猴而冠 木梗之患 铜山西崩 洛钟东应 对症下药 食言而肥开门揖盗 圣人之勇 闻所未闻 穿井得人 重见天日 白衣苍狗 洪福齐天 朝三暮四安身之地 防微杜渐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倚门倚闾 回天之力 刮目相看 不拘一格割肚牵肠 背水一战 按图索骥 班门弄斧 杯弓蛇影 不可救药 不学无术-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the Huihe na

4、tionality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 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 禽白天鹅。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 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 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 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 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

5、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 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 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不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 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 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 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广为流传开来。 -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

6、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 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 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 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 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 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 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

7、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 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 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 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而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 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千字文千字文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梁武帝时期在建业(今南京)刻印

8、问世的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 千字 文可以说是千余年来最畅销、读者最广泛的读物之一。明清以后, 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文 是几乎家诵人习的所谓“三百千” 。过去有打油诗讲私塾:“学童三五并排坐, 天地玄黄喊一年” , 正是真实写照。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 “谓悟助者,焉 哉手也”结尾。全文共 250 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 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3相传,梁武

9、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 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 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 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 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 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 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

10、 1400 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 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 ,清之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 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 千字文不仅各地蒙馆塾师用作儿童课本,亦为社会上 诸多行业所采用,如考场试卷编号,商人帐册编号,大部头书籍编号之类皆以千字文字序为序。 太平广记是一部收录唐五代以前小说、杂录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也引用了不少用千字文语作 文、说话的资料,读来显得非常幽默风趣。- 缇萦救父缇萦救父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详细记述了西

11、汉初期著名医学家仓公的事迹。仓公,又称太仓 公,姓淳于名意(前 205-前 140 年) ,是临淄人,因其做过齐太仓长,管理都城仓库,所以习惯上称 他为仓公。 仓公师从阳庆,阳庆传他“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他学了三年,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 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仓公切脉已臻于神乎其技的程度。如齐侍御史成自述头 痛,仓公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 而死。果然,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日久,求医者开始愤懑异常。就 象以上所举医案,由于仓公能预知生死,有的病人就无

12、药可医,病人就责怪仓公不肯医治,以致病人 死亡。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祟。汉文帝十三年(前 167 年),有有权势之人告发仓公,说他借医欺 人,轻视生命。地方官吏判他有罪,要处仓公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 右足等)。按西汉初年的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去执行。因此,仓公将被押送 到长安受刑。 仓公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时都去送父亲,相向悲泣。仓公看着五个女儿,长叹道: “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难,却没有一个有用的。 ”听完父亲的哀叹,十五岁的小女缇萦决定随父进京, 一路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一路上父女俩风餐露宿,尝尽人间辛酸。好

13、不容 易到了长安,仓公被押入狱中。为了营救父亲,缇萦斗胆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请求做奴婢替父赎罪。 上书中这样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 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 当朝皇帝是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史书记载,汉文帝治天下,恭 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百姓安居,人民乐足。他见到上书后,感其孝诚,免除了仓公的刑罚, 同时颁发诏书废除由来已久的残酷的肉刑。诏书是这样写的: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 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伶之!夫

14、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 其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不久,丞相张苍等人根据这个诏书废除了 肉刑制定,颁布了新刑法。 正是小小女子缇萦的至孝之心而上书救父的美举,促使了肉刑的废除。为 此,班固有诗赞缇萦: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4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 - 将心比心将心比心 以古为镜话心量 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天晚上,为酬谢有功将士,摆了一

15、席盛大的酒宴,要开怀畅饮。在 轻歌妙舞的气氛中,忽然,灯火全部熄灭。黑暗中庄王的爱妾受到一个将士的调戏。她急中生智,一 把抓下那个将士的头冠,让庄王点灯,捉拿那个无冠带的人。庄王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说:“无妨, 此刻宴乐饮酒自不必拘泥妇人之节。 ”并让所有的人都取下头冠,当灯火再亮时,将士中无一人戴头冠。 真是难得的大度,十足的人情味。数年之后,楚军与晋军交战,楚军处劣势,突然,一位将士冲向敌 阵,使战争转败为胜。这位将士就是当年调戏庄王爱妾的那人。庄王当年是“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 行” ,充分表现了他的宽厚仁爱之心和令人叹服的人情味;他并没有期求回报而却得到回报,这正是他 事业成功之所在。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场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