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关键技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09971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鳝养殖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鳝养殖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鳝养殖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鳝养殖关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鳝养殖关键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鳝养殖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鳝养殖关键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鳝养殖关键技术黄鳝养殖关键技术黄鳝网箱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型水产养殖业,由于投资少、见效快,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让这一养殖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与提高,根据鳝农近几年的成功养殖经验,总结出黄鳝池塘网箱养殖应把好的“八关” 。 1、选池清池关 黄鳝喜温、避风、避光、怕惊,故网箱养殖应选择向阳、避风、水源方便、外界干扰少、面积 35 亩、水深 1.5m 左右、水位相对稳定的池塘。鳝种放养前,池塘需用生石灰 100120kg/亩彻底消毒,以杀灭水体内有害微生物,并改良底质。 2、网箱插放关 网箱面积 1520 平方米,网箱用聚乙稀网布制作,长方形六面箱体,箱高 1

2、.5m,长、宽视池塘而定。网箱设置在池塘中央,四角用竹子固定,四边用毛竹扎架,毛竹与四角竹子结活络节,做到水涨网箱能升,水降能下。网箱沉水深 1.0m 左右,网箱上边缘离水面0.5m,以防黄鳝外逃,并做好日常管理的浮标。网箱总面积以不超过池塘面积的 50%为宜。在鳝种放养前 1 周,先将网箱投放入水,让网箱附着一些藻类,以避免鳝体与网片磨擦造成损伤,同时箱体内放养水花生、水葫芦等繁殖较快的水生植物,给鳝苗的放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水草覆盖面积为 80%95%,如水草生长缓慢,可适当施用(肥水先锋,肥水培藻素)等促进生长。3、鳝苗放养关 目前,黄鳝种苗来自捕捉的野生苗,以笼捕为优,凡电捕、钓捕及

3、肛门淡红色而患有肠炎病的鳝种应剔除。鳝苗体色一般以黄色最好,即背侧呈深黄色并带有黑褐色斑的鳝苗,青色鳝次之,灰色鳝不宜作鳝种。放养时间:上半年在 47 月,温度 2025最适宜,67 月为最佳的放养时期。温度超过 30放养,影响鳝种成活率。鳝种规格以 2040 尾/kg 为宜。下半年宜放养当年繁殖的鳝苗,越冬后作为来年的种苗。放养时必须大、小分箱,同一网箱要求大小均匀,每口网箱一次性放养,放养密度 12kg/平方米。苗种放养前, (百草免疫神液+抗应激 VC 或黄鳝电解多维)各 20g/立方米水浸泡 20 分钟,进行体表粘液修复及杀菌消毒处理,以提高苗种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提高苗种入箱后的成活

4、率及提早开食。 4、投饵驯饲关 初放入网箱的鳝种必须驯饲。方法:鳝种放养前 3 天先不投饵,待黄鳝行动正常后,在晚上开始引食。引食饵料选择黄鳝最喜食的蚯蚓、小杂鱼、河蚌等,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以后每天逐渐提前投饵时间,直到正常摄食。在此阶段,可在饵料中拌服(增效食母生粉,开胃解毒宝或增效诱食酵母,黄鳝电解多维,免疫多糖,吉安速补) 。在鳝鱼形成良好的摄食习性后,即可开始慢慢在鳝饵中加入人工颗粒饲料共同投喂,采取先少后多、逐步适应的方法渐渐增加入工饵料的比例,最后的比例控制在 1kg 鲜饵配饲料 12kg,每天投喂 2 次,以 67 时、1718 时为宜。每天的投喂总量,开始时按鳝体重的 2%3

5、%计算,以后逐步增加到 6%。投喂方式以逐渐投喂效果好。市场购得的新鲜小杂鱼及其它鲜饵,在投喂前须洗净,同时每千克鲜饵添加(百草免疫神液)1mL 浸泡消毒半小时,以杀灭外带的病原菌。 5、日常管理关 网箱养殖黄鳝的水体要有一定肥度,透明度要控制在 1520cm,水色过清影响黄鳝生长。为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利用率,箱外应适时套养鲫、鲢、鳙、草鱼,套养鲫鱼同时还可清除黄鳝的敌害。平时要勤观察,定期检查箱底,发现死鳝要及时捞出,一旦出现网箱破裂和黄鳝发病,要立即进行修理和治疗。夏季高温时,鳝鱼摄食旺盛、排泄量大,水质极易腐败,此阶段应以水质调控及防暑降温为主。每天及时消除残饵,必要时清洗网衣,换水时要

6、换底层水,对于一些水质较差、池底老化而又无水可换的地方,要经常使用(解毒救底丹,泡腾碘,二氧化氯片,底改王或超强底舒安等) 。箱内的水草也要经常去除老化部分,促进新草生长,增强水草的净水功能。秋季水温开始慢慢降低,水草开始老化,故应及时捞除老化水草,并留出 1/7 的水面进行晒水,以改善水质。冬季水温下降,水草老化腐烂,养殖密度增加、水质恶化,导致黄鳝免疫力大幅下降;因此,越冬前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的(黄鳝电解多维,吉安速补,免疫多糖,肝胆康或保肝利胆解毒液)等药物来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越冬期间使用(聚维铜碘,威力碘,百草免疫神液,菌毒双杀,蛋氨酸碘,德邦毒抗)等消毒剂进行水体消

7、毒。净化水质的工作也不可忽视,以保证黄鳝安全越冬。6、科学防病关 在黄鳝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本着“无病早防、有病先治、防重于治”的十二字方针,经常口服(黄鳝电解多维,免疫多糖,吉安速补,抗菌肽,肝胆康或护肝宝,保肝利胆解毒液)等保健药物,提高鱼体免疫力。要定期使用(聚维铜碘,威力碘,蛋氨酸碘,菌毒双杀,德邦毒抗)等消毒剂或干撒(泡腾碘,解毒救底丹,二氧化氯片,底改王或超强底舒安)进行立体消毒;导致鳝鱼发病的原因较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6.1 鳝池 新建的鳝池,没有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水质未稳定,马上就放水养鳝,使鳝鱼不能迅速适应而患病;或者老鳝池长期不清整,腐殖质过多,水质败坏,给病原体

8、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 6.2 水温突变 黄鳝适宜在 1530水温中生长。由于鳝池面积小,昼夜水温变化大,炎夏高温季节,水温有时高达 40以上,往往会出现黄鳝被“烫死”现象。另外,由于鳝池要经常加注新水,换水量过大导致水温突变,从而影响鳝鱼生长,例如水温猛降 4左右时,极易引发鳝鱼“感冒” 。天气突变同样可能诱发疾病。 6.3 有害物质超标 高温季节,投饵量大,黄鳝排泄量多,池底沉积大量有机物,有机质的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氧气,造成缺氧,使有机质被迫无氧分解,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同时厌氧菌趁势大量繁殖,感染鳝鱼,导致疾病。 6.4 投饵技术 鳝喜食新鲜饵料,如一旦投下不清洁或腐

9、烂变质的饵料,会引起黄鳝患病。若投饵量不足、或驯食不彻底,黄鳝会出现自相残杀现象。6.5 药物使用不当 黄鳝为无鳞鱼,对药物的抵抗力与有鳞鱼有很大差异。如果消毒剂、浸泡药物刺激性太强,会破坏黄鳝体表粘液,导致体质及免疫力下降,极易被有害菌侵人体内致病。内服药应以保健药、中草药为主,从增强黄鳝体质、增加免疫力的角度进行预防。 7、疾病诊断关 黄鳝发病的主要特征为:活动异常,表皮局部出血发炎,体色变青、发黑,食量下降或拒食。目检是检查鳝鱼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还要加以现场观察和询问。 7.1 现场观察 黄鳝往往体质瘦弱,体色发黑,活动缓慢,离穴独游;有的黄鳝在池中表现出不安,上窜下跳,急剧狂游或

10、相互缠绕。这可能是有害物质引起的发狂病或肠道寄生虫病。 7.2 体表检查 及时捞出病、死鳝,依次从头部、嘴角、眼睛、体表、鳝尾等仔细观察。易看到一些大型病原体,如水霉;小型病原体,肉眼看不到,可根据表现病状来加以鉴别。如鳝体发青、发黑,口腔充血,肛门红肿突出,多为肠炎;鳝体外表局部充血发炎,出现大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严重时表皮呈漏斗状小窝、腐烂,则为赤皮病;由外部烂入,为打印病;体表部分或全部被泥覆膜一层,为拖泥病;生有旧棉絮状白色物质,常为水霉病等。 7.3 内脏检查 解剖鳝体,取得肠道,从前肠剪至后肠,观察是否有寄生虫,肠道内容物性状是否正常,然后用水将依物和粪便冲洗干净,如发现肠道全部或

11、部分充血,呈紫红色,则为肠炎病。肝肾充血肿大、颜色发黑、发白或花斑状,则为肝肿大。 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鳝鱼暴发的往往是综合性疾病。因此,在确认疾病时一定要认真观察,科学诊断,找出主要病症,然后对症下药。 8、病害防治关 8.1 发狂病 病因:放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粘液,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溶氧,使鳝鱼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苗体受强烈应激反应,导致体质衰弱、生理机能发生紊乱而引起。 流行时间:多发于春末、夏初等天气不稳定时期。 症状:病鳝不食饵料,时有病鳝在网箱内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水草,上口张开,全身肌肉胴动发抖。水清时还可见病鳝呈“S”或“O”状旋转挣扎,体僵硬,

12、体表粘液减少,无明显外伤。 治疗:每立方米水体用(菌毒双杀 5ml抗应激 vc 或电解多维 1g)箱内泼洒,每天 1 次,连用 23 次。同时内服药物,每千克饲料添加(黄鳝电解多维+吉安速补+肝胆康或护肝宝,保肝利胆解毒液),每天 2 次,连用 57 天。 注意事项:用药时先用清水泼湿箱内水草,然后泼洒稀释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 2.2 红斑出血病 病因:天气不稳定,养殖密度大,水质严重恶化,鱼体免疫力下降,细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的细菌性感染。 流行时间:多发于气候不稳定的季节交换时期或 9 月中旬到入冬前的成鳝养殖期。 症状:体表布满形状不一的血斑,有的全身会出现弥漫性出血,腹部尤为明显。严重时病鳝全身布满溶血性红色血斑,口部出血,肛门红肿,肝肿大发黑,胆囊肿大,腹腔充血。 治疗:每立方米水体用 ( 菌毒双杀 )箱内泼洒消毒,每天 1 次,连用 23 次。同时内服药物连用 57 天。经常用(硝氨净,超浓缩冻干 em 菌粉)调理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