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9646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兽医 微生物微生物 免疫免疫 笔记笔记兽医 微生物 免疫 笔记.txt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无法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改变生命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第一单元 细菌的结构与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1、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的微生物是:(A)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2、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A)A 菌落 B 菌苔3、下列复合菌落条件的是:(A、E)A 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B 细菌在适宜的液体

2、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C 细菌在适宜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D 某种细菌的菌落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大。E 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以后,其大小是固定不变的。4、多个菌落融合成一片称为:(B)A 菌属 B 菌苔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A)A 微米(m)B 纳米(nm)C 毫米(mm)6、细菌的个体形态包括:(A、B、C)A 球菌 B 杆菌 C 螺形菌 D 线形菌7、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球菌的大小用(A)来表示;杆菌的大小用(B)来表示;螺形菌的大小用(C)表示。A 直径 B 长和宽 C 长、宽、两端点间的距离8、螺形

3、菌分为(A)和(B)两种。A 弧菌 B 螺菌 C 杆菌。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A、B、C、D)A 细菌壁 B 细菌膜 C 细胞质 D 核体 E 核糖体 F 荚膜G 芽孢2、细胞质中的超微结构包括:(A、D)A 质粒 B 菌毛 C 芽孢 D 核糖体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A)A 肽聚糖(粘肽)B 蛋白质 C 脂多糖4、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C)A 糖类 B 脂类 C 磷壁酸 D 蛋白质5、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壁的组成是:(B、C、D)A 磷壁酸 B 外膜蛋白 C 脂质双层 D 脂多糖6、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革兰氏阴性菌:(B)A 薄 B 厚7、革兰氏阴

4、性菌细胞壁中脂多糖是由(A、B、C)组成:A 类脂 AB 核心多糖 C 特异性多糖 D 磷壁酸8、革兰氏阴性菌中(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A 类脂 AB 核心多糖 C 特异性多糖 D 磷酸酸9、革兰氏阴性菌中(B)具有细菌属的特异性。A 类脂 AB 核心多糖 C 特异性多糖 D 磷酸酸10、革兰氏阴性菌中(C)具有种、型特异性。A 类脂 AB 核心多糖 C 特异性多糖 D 磷酸酸1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A、B、C、D)A 维持菌体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B 与细胞内、外物质效换有关,细胞壁有许多微孔,可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并阻留大分子物质,它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胞内、外物质

5、交换;C 细胞壁为表面结构,携带多种决定细菌抗原决定簇;D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革兰氏阳性菌的磷壁酸、A 群链球菌的 M 蛋白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12、L 型细菌是指:(B)A 有完整细胞壁的细菌 B 缺乏完整细胞壁的细菌13、关于质粒的正确描述是(A、C、D、E、F)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 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C 能自我复制,传给子代 D可以自然丢失 E 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 F 在遗传工程中常用作基因的运载体14、关于核体的正确描述是:(A、B)A 是细菌的染色体 B 是细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C 有核膜15、医学上重要

6、的质粒包括(A、B、C)A 致育性的 F 质粒 B 耐药性质粒(R 质粒)C 致病性的毒力质粒。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1、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B、C、D、G)A 细菌胞壁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细胞膜 F 细胞质G 芽孢2、荚膜的作用是(A、B)A 保护细菌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加细菌的侵袭力,是构成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B 荚膜成分具有特异的抗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及细菌分型的依据;C 荚膜是运动器官;D 有特异性抗原,常称 K 抗原;3、鞭毛是(A、B、C)A 细菌的运动器官 B 有特异性抗原,常称 H 抗原C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细菌的黏附有关,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致病性 D 鞭

7、毛不是运动器官4、鞭毛的类型包括:(A、B、C、D)A 单毛菌 B 双毛菌 C 丛毛菌 D 周毛菌5、菌毛(A、B、C、E、F)A 又称菌毛素 B 包括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类型 C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D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E 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F 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 G 普通菌毛通常有数百根之多 H 性菌毛仅有 14 根 I 又称为F 菌毛 J 菌毛分为 6 个型,即 F1、F2、F3、F4、F5、F6。K2 型(F2)为性菌毛,其余的为普通菌毛。6、芽孢是A 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的,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水体;B 是细菌的休眠状态,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

8、存活形式;C常以杀灭细菌芽孢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D 芽孢的大小、形态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菌种而异,有助于细菌的鉴别;第四节 细菌的染色方法。1、单染法是:(A)A 仅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 B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染色2、革兰氏染色法的程序是:(C、D、A、B)A95%酒精脱色 30SB 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 1minC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 1minD 碘液媒染 1min3、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A 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B 与致病性有关,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以内毒素致病,二者致病机制各不相同;C 选择抗

9、菌药物,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龙胆紫等敏感,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4、瑞氏染色法(A、B、C)A 可将细菌染成蓝色 B 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蓝色 C 背景和细胞浆染成红色D 可将细菌染成红色 E 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红色 F 背景和细胞浆染成蓝色5、抗酸性染色法常用于(C、D)菌的染色A 大肠杆菌 B 沙门氏菌 C 结核杆菌 D 副结核杆菌6、抗酸性染色法可使(C、D)菌染成红色, (A、B)菌染成蓝色或绿色。A 大肠杆菌 B 沙门氏菌 C 结核杆菌 D 副结核杆菌7、抗酸性染色法的顺序是(B、A、C)A3%盐酸酒精脱色 B 石炭酸复红

10、微热 35minC 碱性美蓝或孔雀绿复染 1min8、特殊染色法包括A 芽孢染色法 B 荚膜染色法 C 鞭毛染色法第五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渗透压)2、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 PH 为 72763、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三类(嗜冷菌、嗜热菌、嗜温菌)4、嗜温菌的温度范围是 1045,最佳生长温度是 20405、细菌对分子氧的需求(呼吸类型)包括:(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6、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7、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后,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

11、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反映细菌增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8、细菌生长曲线包括: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9、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细菌数增加不显著;对数期:活菌数呈对数直线上升,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特性、生物活性等都较典型;稳定期:活菌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衰亡期: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生理代谢活动与趋于停滞。第六节 细菌的合成和分解代谢1、细菌新陈代谢的能量要由(ATP)供给。2、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分为(呼吸)与(发酵) 。3、细菌合成代谢的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类、色素、细菌素、抗生素

12、、维生素)4、细菌分解代谢试验:氧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阳性者产酸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者为紫色。 (阳性菌有: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阴性菌有:肠杆菌科)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者产生气泡。 (阳性:葡萄球菌、微球菌等。阴性:链球菌等)VP 试验:阳性者呈红色反应。 (阳性菌有:产气杆菌等;阴性菌有:大肠杆菌等)甲基红试验(MR):红色反应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阳性菌有:大肠杆菌等。阴性菌有:产气杆菌)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培养基变深蓝色为阳性。 (阳性菌有:产气杆菌等。阴性菌有:大肠杆菌等)吲哚试验:阳性呈红色。 (阳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硫化氢试验:产生黑色为阳性。 (阳性菌有:普通变形

13、杆菌等;阴性菌有:大肠杆菌等)脲酶试验:阳性者呈红紫色。阴性者不变色或呈黄色。 (普通变形杆为阳性,马流产沙门氏菌为阴性)5、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有哪些(氧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VP 试验、甲基红试验、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脲酶试验等) 。!第七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1、用人工方法在体外培养细菌叫细菌的人工培养。2、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3、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4、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2%。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 05%5、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培

14、养用。6、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7、营养培养基中常用的营养物质有: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鸡蛋、马铃薯等8、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用来鉴别细菌。9、厌氧培养基:可供厌氧菌生长的培养基叫。10、细菌在培养中的生长现象: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由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或去雾状生长;固体培养基: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光滑度、湿润度、透明度及在血平板上的溶血情况等。11、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细菌的鉴定、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分子流行病学

15、调查、生物制品的制备、饲料或畜产品卫生学指标的检测等!第二单元 细菌的感染。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1、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半数感染量用(ID50)表示。2、正常菌群:在动物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动物无害的细菌称为。3、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消化道:口腔中细菌较多;单胃动物胃中细菌较少,反刍动物胃中细菌较多;小肠中细菌较少、大肠细菌繁多。呼吸道:鼻腔和咽部常有葡萄球菌、酵母菌等;咽喉及扁桃体中常有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及致病性菌;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泌尿生殖道:尿道外部有些细菌。4、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1、柯赫法则要点:特定的

16、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见,在健康者不存在;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2、细菌毒力测定常的(半数致死量 LD50、半数感染量 ID50)表示。3、半数致死量: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4、半数感染量: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内引起半数感染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5、细菌毒力因子:构成细菌毒的菌体成分或分泌产物称为细菌毒力因子。6、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侵袭力、毒素。7、毒素包括:内毒素、外毒素。8、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汔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9、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10、内外毒素的区别:见 P499。11、与侵袭力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或定植因子、侵袭性酶、型分泌系统、干扰宿主的防御机制)12、具有型分泌系统的细菌有:沙门氏菌、耶尔森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13、干扰宿主的防御机制:细菌的荚膜、细菌表面的蛋白、蛋白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