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渠:印象江南之手艺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92233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良渠:印象江南之手艺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朱良渠:印象江南之手艺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朱良渠:印象江南之手艺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良渠:印象江南之手艺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良渠:印象江南之手艺篇朱良渠:印象江南之手艺篇这次回浙江正值舌尖上中国热播之际,看了之后,感慨颇深:一则中国饮食流派众多,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绝活。二来它既融汇了地域之特色,人文个性,像川菜就是辣,鲁菜就是咸,粤菜生猛,苏沪甜淡等。三是它吸收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等文化,成为一种文人养生修身的文化。不过,这些文化因文人参与而走向高雅,与百姓生活渐行渐远,我看重的是另一种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手指上的中国”,这就是手艺。这次我到浙江,特别留心它们的存在。最吸引我的竹编。冬天吗,新房子尚未完工,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再加上江南从来是“

2、冬天不设防的”(温家宝总理),北方人到了浙江凭直感就是冷,比北方冷多啦。不过,还好,主人拿过来一个好东西,让我试试,暖暖脚,我勉强接过,放在脚下,并不以为然。可是,一会功夫,热量从脚底升腾至全身。我脱口而出:“真好!”于是,我仔细打量:竹筐小小的,白天烧饭留下的炉灰装得满满的,轻轻一吹火星点点的,这就是所谓的脚炉。它既漂亮,又环保,还能废物利用,方便取暖。这是浙江人的智慧所在。从此,我特别留心观察这些手工艺品。我发现浙江农村女孩子们多提一个漂亮的小篮子,它小巧玲珑,图案秀美,简洁大方,有的还有花草、虫鱼、人物、故事呢,好美哟!其实,它就是一个冬天取暖的小手炉。试想,江南美人一个,竹编小手炉一提

3、,映雪读书,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之中,偃仰啸歌,活脱脱一个红楼大观园瑞雪图。美!最让我猜不出透的竹编。厨房中有一个东西,我一直猜不出它是做什么用的,它竹做的,圆台状,中间有成排的隔断,老老的,亮亮的,年头不少,还经常用,它小孩对它特别熟悉,他们总是推过来推过去,我很好奇,这是什么呢?“菜橱放吃的?不像,上头没盖,老鼠会偷的。“保温筒”吗?不对,它底下粗,上头细。绞尽脑汁,还是没想出来。人家告诉我,这是照看小孩用的。小孩站其中,可以活动,但出不来,天若冷的话,隔层底下可放火炉取暖。其貌不扬,但透射出的全是智慧。绝!至于说到“保温筒”吗,它还真有,猜不到,也不太注意。其它,它天天用,盛米饭的筒,就是一

4、个“保温筒”,它放在一个大竹筐中,埋在厚厚的碳灰堆里,内胆铝锅,早上点多煮出来的香喷喷的米饭装进去,够吃一天。虽然土一点,但让人叫绝呀。无处不在的竹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浙江人竹子多,自然竹制品多,竹编手工艺品就多。什么洗碗刷锅用的,扫面用的,凉晒衣物用的,梳头用的,洗浴用的,抽烟用的,小孩玩的等等生活用具。甚至娱乐工具,生产工具,也无不是竹做的,记得起来得的,还有竹梯、竹筐、竹盖、竹粮仓等农活用具。它透射出浙江人的智慧,这些手艺还活在人间,不过,现在手艺人越来越少了,手艺品也越来越少了。一切都现代化了吗,这些东西自然被淘汰了。文明、现代科技造成了今天的繁荣,也造成了传统手工艺的流失,凝结在其中的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也随之消失,可惜!痛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