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史笔记

kms****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8.50KB
约14页
文档ID:40985220
建筑史笔记_第1页
1/14

1古希腊建筑(11C.BC~1C.BC)一.柱式·是关于柱,额枋,檐部的形式,比例及相互组合的一整套做法,6C.BC 时已相当稳定,罗马人称为“柱式” 多立克柱式(DORIC)—意大利,西西里,寡头制城邦爱奥尼柱式(IONIC)—小亚细亚,共和制城邦古典时期,两种柱式才完全成熟1.DORIC, IONIC 的不同(1)起源地——DORIC—以农业为主的寡头制城邦 IONIC—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共和制城邦(2)细长比——D—1:5.5~5.75 I—1:9~10(3)开间——D—1.2~1.5D(柱径) I—2D 左右(4)檐部高——D—1/3 柱高 I—1/4 柱高(5)额枋——D—条方石带 I—三条横带(6)檐壁——D—三陇板、 陇间板 I—条水平浮雕装饰带,或几条几何图案装饰带(卵形饰,齿形饰)(7)顶板——D—稍厚 I—很小,很薄,有卵形雕饰(8)柱头——D—简单刚挺的倒圆锥台 I—精巧柔和的涡卷(9)柱身D—半椭圆形凹槽,相交成尖棱,一般 16~24 个,古典时期 20 个I—半圆形凹槽,相交成平棱,一般 24 个10)收分和卷杀——D—较明显 I—不明显(11)柱础——D—无 I—富有弹性(12)台基——D—朴素的三级台阶 I—上下有线脚(13)线脚D—极少,或方线脚I—多种复合曲面线脚,串以雕饰(14)装饰雕刻D—高浮雕,强调体积I—浅浮雕,强调线条(15)性格D—粗壮有力,刚劲雄健,象征男性I—清秀柔美,华丽精巧,象征女性·两种柱式的共同点:下粗上细,下重上轻,下面质朴,划分少,上面华丽,划分多,表现出向上生长的态势。

2.科林斯柱式——产生于古典时期,柱头由忍冬草叶组成,其余部分与爱奥尼柱式相同,开始多用于内部装饰,希腊晚期以后才得到广泛应用3.古希腊柱式体现了严谨清晰的构造逻辑,体现了古希 腊人的理性精神,同时又体现了古希腊人对普遍的理想的和谐之美的追求二.雅典卫城——达到古希腊圣地建筑群,神庙,柱式,雕刻的最高水平,是建筑群体组合方面的典范1.建设目的: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繁荣雅典,使之成为文化宗教中心;为各行业工匠提供就业机会2.地形:70~80 米的高地,东西长 280 米,南北最宽 130 米3.群体布局特色:(1)突破了建筑形式与城邦,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多立克与爱奥尼两种柱式;(2)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顺应地势,高低错落,没有轴线;(3)照顾山上山下的景观,照顾各个角度,讲求画面效果;(4)按祭祀盛典的路线组织空间;2(5)建筑景象相继出现,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时空观; (6)主次分明,对比中求和谐,突出中心;(7)内部空间简单,外部空间丰富;单体建筑简单,群体建筑丰富古罗马建筑(8C.BC~476AD)一.拱券结构技术1.建筑材料——天然混凝土(火山灰,石灰,碎石)2.筒形拱——2~3c.发明砖券带格间浇筑法,优点是:(1)浇筑时可避免混凝土下滑;(2)收缩均匀,避免裂缝;(3)可分段浇筑。

3.十字拱——1c.中叶开始采用,四角有支柱,便于开窗4.拱顶体系——十字拱,筒形拱组合,2~3c.罗马浴场获得了开敞贯通的内部空间5.肋骨拱(又名肋架拱,券架拱,骨架券)——4c.后出现,将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与围护部分,可大大减轻自重,并节约模板,在中世纪得到大发展 二.罗马柱式1.五种柱式:塔斯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混合式)2.柱式构图(1)券柱式—结构为拱券,柱子仅为装饰,开间放大,柱凸出墙面约 3/4 柱径;构图成功,但有损结构逻辑2)叠柱式—适应多层建筑的需要,一般为券柱式的叠加;突出水平划分,变化少3)巨柱式—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突破水平划分,可突出重点,但尺度失真三.成熟的建筑理论——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Marcus Vitruvius Pollio,1c.BC 人,可能当过凯撒的军事工程师,为奥古斯都监造过军械·《建筑十书》是欧洲中世纪以前遗留下来的唯一的建筑学专著,约写于 27~23BC,分十卷·该书提出了“坚固,方便,美观”的建筑三要素,认为建筑构图原理主要是柱式及其组合法则·该书总结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经验,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建筑学的金科玉律。

一)巴西利卡(Basilica)——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会场的大厅,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Apse),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Nave)和侧廊(Aisle) 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传统上是群众聚会的场所,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公开后,被教会选中做教堂的蓝本四.古罗马建筑的成就1.结构上,发挥了光辉的拱券结构技术,形成了拱顶体系,初步摆脱了承重墙的限制;2.空间处理上,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既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又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复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是从实体到空间的一次重大飞跃;3.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创造出极有意义的券柱式构图,兼有结构与装饰作用;4.建筑类型丰富,规模宏大,世俗建筑的数量占很大比例,且功能推敲深入,型制成熟特化,平面由简单转向复杂,体量由单层转向多层;5.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建筑理论,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五、罗马,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杰出代表,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成就;·坐南朝北,集中式穹窿+希腊门廊,穹顶直径=内殿高=43.3 米,是古代世界的最高纪录;穹顶材料用混凝土和砖,下部厚 5.9 米,顶部厚 1.5 米,内有 5 圈凹格;外墙面分三层,墙体厚 6.2 米;·内部空间处理非常成功:a. 空间单一,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象宇宙般开朗,阔大而庄严;b. 内部的凹格既减轻了穹顶自重,又使构图连续统一,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c. 内部装饰尺度正常,不使人压抑;d. 穹顶象征天宇,圆洞象征神与人的联系,光线柔和,创造出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氛。

·外部处理不成功哥特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12~15C.)3·是西欧封建社会盛期,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以法国为中心1.哥特教堂的结构特征(1)肋骨拱(骨架券)为拱顶的承重构件,拱顶重量减轻,减薄,侧推力减小;拱顶可以覆盖各种形状的平面; (2)飞扶壁飞过侧廊,解放了侧廊,便于中厅开大窗;全部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尖拱,可减小侧推力,减轻结构,同时可适应不同跨度的券、拱;柱子因而大小一致,内部整齐,平面灵活2.教堂平面型制——基本为拉丁十字式(以法国为例)(1)横厅伸出很少;(2)东端小祈祷室增多,增设后退歌坛,环廊等,外轮廓半圆形,平面复杂,东端面积几乎与西端(中厅)相等;(3)西端一对钟塔,西入口为正立面;建于城市中心位置,前面有广场3.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1)暴露结构; (2)两种动势; (3)垂直效果; (4)空间尺度; (5)彩色玻璃窗;4.哥特教堂的外部处理垂直线条/飞扶壁/钟塔/装饰/雕刻5.典型实例:巴黎圣母院(1163~1250)·早期哥特教堂的典型,法国大教堂的蓝本和最早实例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一、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特征1.世俗建筑成为主要的建筑活动;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宫廷建筑2.摒弃中世纪的哥特建筑风格,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3.为了追求所谓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的厚檐用来对抗哥特风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束柱,飞扶壁,小尖塔等;4.建筑轮廓上,文艺复兴建筑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强调水平线条的划分,而不像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富于自发性与高低强烈对比。

二、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集中式构图—古罗马; ·12 米高鼓座—拜占庭;·穹顶轮廓双圆心,骨架券结构—哥特;·八个主券+每边两个次券+九道平券—箱形骨架券;·历史意义:是在建筑中突破天主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是创作者胆略和气魄的体现三、圣彼得大教堂(1506~1626)·集中了 16 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施工的最高成就;·集中了文艺复兴盛期最著名的建筑师:伯拉孟特——希腊十字平面,四面一式,穹顶加鼓座;拉斐尔——拉丁十字平面,穹顶退居其次;米开朗基罗——恢复伯拉孟特平面,简化四角,正立面设九开间柱廊,巨大穹顶;1564 年维尼奥拉设计四角小穹顶;玛丹纳——在希腊十字前加三跨巴西利卡;伯尼尼——广场和柱廊,室内大华盖,雕像四、圆厅别墅——帕拉第奥·平面——正方形,四面一式,完全对称,中央圆厅;·立面——立柱山花,大台阶,中央小穹顶·艺术特色——外形凝炼,主次清楚,虚实渗透,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巴洛克建筑巴洛克——西班牙语原意为不规则的,畸形的珍珠,在绝大多数欧洲语言中归结为过分,变形,反常,怪异,荒诞,不规则·巴洛克建筑中蕴含着矛盾性与复杂性主要特征:1.炫耀财富、2.追求新奇(赋以动态;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效果;打破建筑,雕刻,绘画的界限;)3.趋向自然4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狭义)古典主义建筑——在绝对君权,古典主义文化, “唯理主义”思想指导下,运用严谨的,符合规范的柱式,象征君主制秩序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特征 1.崇尚古典柱式,采用古典规范—多用巨柱式;2.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3.总体布局,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强调外形的端庄,雄伟,内部空间效果上,装饰上则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一、典复兴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欧美各国的古典复兴建筑概况:法国以罗马复兴为主."帝国风格";英国以希腊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罗马复兴;德国以希腊复兴为主;美国兼有罗马复兴及希腊复兴二、浪漫主义:两个发展阶段:"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 .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概况;三、折衷主义:(又称"集仿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一、求新建筑的先驱者:探新活动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1.K.F.辛克尔,德国柏林百货商店,1827年――探新运动的第一次革新。

柏林图书馆,1830年2.G.森帕尔,德国《工业艺术论》 ,1852年《技术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 ,1861-63年3.H. 拉布鲁斯特,法国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1843-50年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1862-68年二、 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思想基础;代表人物;W. 莫里斯J.拉斯金代表建筑,肯特“红屋” 成就与局限;三.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Movement)含义;产生的背景;特点;历史意义及评价;代表人物及作品;1.V.霍塔,比利时塔塞尔旅馆,布鲁塞尔,1892-93年, “新艺术”建筑最早的作品索尔维旅馆,1895-1900年人民宫,布鲁塞尔,1897年2.V.D. 维尔德,比利时精于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906年3.H.吉玛德,法国5贝朗格宫,1894年巴黎地铁车站入口,1900年4.C.R.麦金托什,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校,1896年 5.A.高迪,西班牙极具个性,创造力与想象力威森斯公寓,巴塞罗那,1878年古尔公园,巴塞罗那,1900年巴特罗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米拉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

圣家族教堂,巴塞罗那,1883年始建四.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The Vienna School –The Secession) 代表人物及作品:1.O. 瓦格纳,维也纳学派的领导人之一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